新聞簡述(圖)
畢藤菲
2023年2月9日發表
非法運作的中共警站不僅在多倫多運作,而且被曝在全球都有。
| 【人民報消息】
加國騎警:中共或借海外110跨國追捕中國人
2月6日,加拿大騎警首次確認中共在加拿大的海外110警站數量,3個在多倫多,1個在溫哥華。代理局長布里吉特.高文在國會聽證會上直言,非法運作的中共警站對民衆的傷害。這些可疑的警站不僅在大多倫多地區運作,而且被曝在全球都有。
這些警站可能用於強迫個人返回中國。另外,(當事人)在中國和加拿大的家人,可能成爲被騷擾、恐嚇等的目標,或經歷更嚴重後果。
布里吉特.高文還提到,某些人不願(與加拿大騎警)交談,因爲害怕遭外國行爲者報復。(警方)發現這些人的家人仍在中國,即使在加拿大也可能會受到恐嚇。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長馬可.門迪奇諾表示,外國勢力的干擾真實存在,加拿大應該拓展途徑,應對不斷變化的干擾形式。
對抗中共野心 印度重啓「超日王號」航空母艦
對抗中共日益強硬所造成的印太區域危機,印度日前宣佈,將重新啓用「超日王號」航空母艦,實現部署兩個航艦戰鬥羣的目標。
根據《美聯社》報導,超日王號經改造後近期即將下水,它是早年印度自俄羅斯收購的蘇聯制航艦,與印度第一艘國產航艦維克蘭特號同時進行整裝。印度國防部計劃在今年讓兩艘航艦全面完成備戰。
報導指,中共海軍近年來不斷擴充及現代化,目前已是世界上數量最龐大艦隊。中共預計在未來將航艦艦隊駛入印度洋,透過在非洲東北部吉布提共和國建立的第一個海外基地,中共艦隊將在印度洋暢行無阻。
印太防禦專家索蘭基表示,超日王號對於印度的軍事投射能力意義重大,將影響印度對印度洋的控制能力。
美移民局更新:獲庇護後申請綠卡 必須在美實際居住一年
美國移民局2月2日更新了《移民局政策手冊》中的指南,調整了擁有庇護和難民身份的人綠卡申請時間的計算方法。庇護和難民身份通過後,申請人必須在美國實際居住一年,才符合調整身份資格,而不是之前的從獲得庇護和難民身份之日起計算一年。如果申請人中途離開美國,需要減去離開美國的這段時間來計算「一年」。
以上變更,適用於所有申請調整爲永久居民身份的I-485表和申請入籍的N-400表。2023年2月2日待審的申請以及在該日期或之後提交的申請,均適用於這個變化的規則。
這次政策調整後,J-1和J-2簽證持有者,若在美國申請政治庇護通過,或者被接納爲難民,則可自動豁免「回國服務2年」的要求。
新指南可在美國移民局政策手冊中找到,網址:https://www.uscis.gov/policy-manual。
英澳部長會議聲明 反對改變臺海現狀
2月2日,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兼副總理理查德德.馬爾斯訪問英國,與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和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一同出席英澳部長級會議,雙方在會議上聲明反對中共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
英澳兩國政府與會的部長們2日宣佈,他們的官員將啓動新的「經濟安全對話」,以應對印太地區日益嚴峻的挑戰,保持全球供應鏈的多樣性,並應對敵對國家經濟「脅迫」的風險。
2月2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四位部長強調他們「強烈反對中(共)國在南海增加軍事存在的任何脅迫或破壞穩定的行動」。
英國和澳大利亞的部長們強調了臺灣海峽兩岸「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這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水道,他們共同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
美國商務部着手接管軍方太空交警任務
1月2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一份通告,要求公衆和業內人士對其太空交通管理系統(TraCSS)所提供的服務清單加以評論,TraCSS計劃是一個民用系統,將跟蹤搜尋太空物體以避免碰撞。該系統位於商務部的太空商務辦公室,將預測物體何時重新進入大氣層、預報太空天氣、並警告潛在的碰撞等。
美國商務部希望通過徵求意見獲得下列反饋:如何最好地實施這些服務,並「打造具有競爭力、蓬勃發展的美國商業航天產業」。
2020年12月,國會通過立法,指示太空商務辦公室着手該項目。兩年後,該部門宣佈了商業承包商的試點項目合同,以評估其協助太空交通管理的能力。該辦公室目前從軍方接管的最後期限是2024財年。
有損主權和國安 印度再禁兩百多款中共國手機應用
近日,印度國際亞洲新聞社援引消息人士報導,印度內政部建議,在未來一週內,再度下架超過200箇中共應用程序,包括138個博彩以及94個貸款相關的應用,因爲它們包含有損印度主權和國安的內容。
報導提到,這項命令最初來自於負責國家安全等國內事務的內政部,由於該命令尚未被公開,他要求不透露身份。該人士說,被封鎖的應用程序被懷疑向中(共)國境內傳輸數據,其中包括幾個印度的應用程序。
包括《經濟時報》在內的當地媒體首先報導了這一消息。報導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話說,將被禁止的借貸應用程序,還包括Paytm的競爭對手,如Naspers公司支持的PayU的LazyPay等。2月6日,報導稱印度政府還已經封鎖了幾十個與中國公司有關的貸款應用程序和其它服務。
(人民報記者畢藤菲綜合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