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李克强没有汲取父亲的教训
2023年11月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当了中共三届常委、两届总理、十年二号人物的李克强,就这样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窝窝囊囊地死了,在离世后居然还成为中南海重点的防范对象。 或许造成其悲剧结局的一个原因是他并未汲取父亲的教训,没有认识到中共在本质上的邪恶。
李克强的父亲李奉三原名李敬德,出生在安徽定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去定远表达对李克强的悼念之情的原因。 李敬德自幼聪颖过人,深得家人喜欢。 他被教私塾的爷爷视为掌上明珠,施以悉心教导。 他不但「四书」功底很好,而且写得一手好字。
1929年,15岁、还在读小学的李敬德受老师、中共地下党员秦子扬的影响,懵懵懂懂中加入了中共。 1931年8月,李敬德在中共定远县委委员戴国兴的带领下,在街头、村庄进行红色宣传,还积极报名参加了中共赤卫队,实际上就是当地反政府的土匪。 在一次农民暴乱后,他将名字改为李奉三。 好听的“敬德”的名字,改成什么“奉三”,其中中共毒害显然日益加深。
国民政府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偏安在西北的延安,发展壮大自己,那些身在日占区、国统区的中共地下组织,则盘踞在农村发展。 彼时,李奉三先后担任过定远县下辖的九梓集乡支部书记、定合县定六区区长、定合县民政科长等职。
1949年1月,共军在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后,南下渡过长江,李奉三亦随军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为自己积攒了一点所谓的功劳。
中共建政后的1951年,李奉三出任安徽省凤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1953年,中共在全国干部队伍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李奉三遭到审查并被关押,还被打成了「老虎」。 「老虎」是「三反」运动中对审查对象的称谓。
据李奉三的旧友回忆,李奉三为人直率,因为“三反”时,领导说了一些不是事实的事,李奉三十分生气,就拿起凳子打县委书记,因此被关押,还被打成“ 腐败分子」。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才被释放。 其后转至安徽省委统战部任工商处长、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文革爆发后,李奉三被迫停止工作,遭到红卫兵与造反派的批斗、侮辱、殴打与关押,子女们也都受到牵连而被下放劳动。 李奉三预感到运动的可怕后果,「文化大革命这样下去,真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他于是携带李克强从省城回老家避祸。
文革结束后,李奉三被中共平反,调任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在地方志工作期间,他支持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政策。
1988年,李奉三离休。 1999年12月因病去世,终年85岁。
按照常理,对于一个迫害了自己父辈、让自己家庭遭受磨难的政权,李克强应该从内心里是厌恶并远离的,但奇怪的是,包括李克强、习近平、胡锦涛、薄熙来等在内的中共高官 ,即便父辈受到迫害,自己也依旧走入中共的官场,为其效力。
如李克强早在1976年在安徽省凤阳县东陵大队插队时就加入了中共,随即还当上了大队支部书记。 进入北大后,则任团委书记。 毕业后,进入团中央,先后任中共团中央常委、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兼全国学联秘书长、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少工委主任 。 1980年代与胡锦涛相识,其后得到其赏识,最终跨入中共高层。
一路走来,李克强究竟对中共有了怎样更为深入的认知,我们并不知晓,但从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如迫害有信仰者、洗脑新疆维族人、严控网络和知识分子等方面,他选择回避;看到胡锦涛被习手下光天化日下架走,他一言不发,就可以知晓他从骨子中并不敢真正反抗中共最高层,反抗这个专制的制度。
或许,良心尚未完全泯灭、还没有彻底认识中共绞肉机之残酷的他,在一定范围内,保留了对底层民众的某种同情,偶尔说了一些真话,也正因为如此,他最终还是死于中共的绞肉机下。
另一方面,身为一国总理的李克强,光是做到这一步,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而就是这点微不足道,却让不少人在他死后悼念他。 这恰恰反衬了中共其他领导人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不汲取父亲被中共迫害教训的李克强,也算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吧。 李克强之死是否能敲醒那些仍对中共抱持希望的体制内官员、知识分子呢?△
(人民报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