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志愿军:雄兵出击》惨遭滑铁卢(视频截图)
【人民报消息】 中国知名导演陈凯歌在「十一」假期推出韩战系列电影首部影片《志愿军》,尽管演员阵容强大,并获得官方热捧,但票房却惨不忍睹,预计将亏损8亿元。据大纪元报导,这部中共主旋律电影票房惨澹,分析认为背后有两大原因。 《志愿军》上座率仅为7.3% 据专业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0月5日20时许,《志愿军:雄兵出击》(下称《志愿军》)上映第8天,总票房为4.67亿人民币,场均人次9.4人,上座率仅为7.3%。 而该片上映首日(9月28日)仅获得2700万元票房,目前「十一」假期已接近尾声。 有网站曾预测《志愿军》在大陆总票房约为7亿元,而该片的制作成本高达6亿元,需要15亿才能回本,也就是该片将亏损8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电影《志愿军》三部曲是中共当局为纪念所谓「抗美援朝70周年」的献礼电影,该片由中共中宣部直属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影片导演陈凯歌,总制片人陈红(陈凯歌之妻),主演包括唐国强、黄晓明、章子怡等影星。此外,出生于美国的陈飞宇(陈凯歌之子)也位列其中。 在豆瓣评论区中,对于《志愿军》普遍是负面评价,其中参演人员的国籍遭到网民诟病:「陈凯歌一家美国人,还赚爱国片的钱。」「最烦这种把爱国当生意割国人韭菜的玩意。」 这部「献礼」影片在遭到大量负面评论后,中共喉舌「急」了,新华社10月2日采访了陈凯歌等几名主创人员,为这部红色电影再次造势。不过,有大陆媒体评论认为,《志愿军》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在十一档期中遭受最严重质疑的一部作品。 《志愿军》票房惨澹 分析指出两大原因 对于《志愿军》电影票房惨澹,《北京之春》主编陈维健10月4日告诉大纪元:「一方面,当年《长津湖》影片播出后,外媒披露了中共当年将国民送上朝鲜战场当炮灰的真实情况,这些情况逐渐被群众所了解,当局再搞一部类似的红色电影就不灵了。」 「另外,票房惨澹也显示出中国经济衰退的迹象,以前这些所谓爱国主义影片依靠的是经济实力,需要经济刺激(票房),但现在中国经济衰退,导致大量民众失业、收入下降,生活水平急剧下滑,所以这时候再搞民族主义就比较困难了。」陈维健说。 旅澳历史学者李元华业对大纪元表示:「其实《志愿军》的导演和演员都知道中共编造的这一套谎言,大家参演是出于利益。」 他说:「这些权贵、投资人在中共的体制下捞钱,愚弄百姓,却让自己的子女到海外读书、生活,这是既得利益者阶层不稳固的一个主要原因。随著习近平继续第三个任期,中国百姓已经对中共极权的认知,包括西方社会(的认知),这两年有了巨大的变化。」 《志愿军》背后的真相 另外,《北京之春》主编陈维健还介绍了朝鲜战争的情况,他说:「官方所谓的志愿军本身就是个谎言,因为中共参加朝鲜战争的军队不是志愿军,都是正规军。当时中共刚刚打赢内战,军队都不想打仗了。当年北朝鲜金日成下令入侵韩国导致美国出兵,斯大林施压毛泽东军援朝鲜,而中共当时需要苏联稳固政权。」 陈维健说:「现在中国民众越来越明白了,那场战争不是为保家卫国,完全是非正义的战争,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战争。而且,中共在朝鲜战场上的对手不仅仅是美国军队,而是联合国授权的多国军队,这些年中国民众都在逐渐地了解历史真相。」 各级单位干脆躺平 老百姓不买帐 在《志愿军》上映当天,也就是「十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该片主要出品方中国电影股价收于14.08元/股,跌0.64%。陆媒指,自今年5月份股价从最高点19.92元/股跌下来之后,中国电影股价再难重拾涨势。 中国整个影视行业曾在去年遭遇「寒冬」,影视公司经营与中国其它行业普遍受到当局疫情封控的严重冲击。其中,中国电影去年营收约29亿元人民币,同比「腰斩」;净亏损2.15亿元,同比下跌超190%。 在《志愿军》影片上映首日,主要出品方中国电影在业绩说明会上,预计今年「十一」档整体票房在40亿元以上仍有扩展空间。 但旅澳历史学者李元华对大纪元表示:「我觉得官方有点盲目自信了,过去他们以为明星能够带动流量,而且背后又有中共的官僚体制组织观看,强权政治在背后运作所制造出来的一个高票房。他们以为拍任何所谓红片都能火爆,但老百姓却不买帐。」 「还有就是观众的视觉疲劳,对于官方所谓的宏大叙事,中共宣传的基调,在教科书里都有,观众不用看都知道结局了,没有任何悬念,所以大家不用进电影院都知道这个红色电影演的是什么。」李元华 说。 更有分析指出,以前中共给国人洗脑的主旋律大片,很多地区都是单位鼓动组织员工去看并直接买单。现在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滑,很多地方甚至连「铁饭碗」公务员都被降薪甚至发不出工资,地方各级单位没心思也不想掏钱再去为党当这个冤大头了,干脆躺平!而过去对许多老百姓来说本来就是送到手的「福利」,不看白不看。现在轮到要自己掏钱为党片捧场,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