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美前副國安顧問博明:現在不是美中緩和的時候
【人民報消息】中國問題專家博明(Matt Pottinger)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指出,中國經濟疲軟,可能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肆無忌憚。他說,對付北京、防止臺海戰爭,硬實力是和平的先決條件。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川普主政時期的美國副國安顧問博明,近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現在不是美中緩和的時候。博明批評拜登政府派出多位高官訪問中國,發出了錯誤訊號,更重要的是,北京對這些美國官員的態度並不好。 博明舉例,商務部長雷蒙多離開中國那一刻,華爲發佈一款新手機,成功打破她制定的出口管制。氣候特使凱瑞連會談的機會都沒有,在他7月訪中期間,習近平接待基辛格進行親密交談,卻將拜登總統的特使晾在一邊。 博明提到,中國的種種跡象顯示,北京認爲美國現在很軟弱。“但這是中國政府的誤判。如果習近平在臺灣問題上鋌而走險,我認爲他將招致一場災難性的戰爭,這不應該受到鼓勵。” 對主流外交歡迎中美兩大強國加強溝通,博明認爲,中國就像 2022 年之前普京領導的俄羅斯,可能會以“侵略”回應觀望派。 博明:經濟疲軟 可能讓習近平更肆無忌憚 博明強調:“現在不是緩和的時候。中國政府還沒有感到自己受到足夠的制約而別無選擇只能開始做出讓步。即使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我認爲習近平仍感到有底氣。” 博明分析,中國經濟低迷可能讓習近平願意承擔更大風險,即使經濟疲軟,習近平感覺更肆無忌憚。對付北京、防止臺海戰爭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實力、“硬實力是和平的先決條件”。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所長沈明室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認爲:“博明比較瞭解共產黨本質和習近平人格特質,一般都會認爲中國目前面臨很多國內經濟狀況、權力鬥爭,對外態度比較軟,這忽略習近平是文革世代的人,他爲什麼現在強調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即使在面臨這情況下,他會激起強烈民族主義,爲達目的不擇手段。” 沈明室說,共產黨現在最大利益是先緩和跟美國關係,並且告訴美國說現在不會對臺動武,去扭轉其他的情勢。但哈馬斯突襲以色列這事情,爲什麼有人說牽涉到中共。表示一方面他跟你緩和、避免衝突,另一方面他從不同角度製造你的麻煩,讓你沒辦去兼顧很多不同區域的衝突。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也說,在國際關係學界的理論,內部碰到經濟大問題,領導者可能有誘因對外發起戰爭,以轉移人民焦點:“不見得一定會發生 ,就是這可能性增高,但考量戰爭後可能面臨很大困境、遭到全球封鎖等。” 博明還預測 ,直到二戰開打,史達林也一直在整肅他的軍隊,“他個人沒有遭受任何負面後果,他死在任內,我的猜測是習近平也將死在任內”。 博明認爲,中國可能最擔心川普回鍋二度執政。只要候選人展現出在臺灣、烏克蘭與北約的立場軟弱,那將是中國最屬意的人選,即使必須吞下更多關稅,也是如此。 至於博明批評拜登派出多位高官是對中釋出錯誤訊號,沈明室則有不同解讀:“美國現在也是兩手策略,他知道習近平玩兩手,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美方也是,一方面說不要對抗、不會脫鉤,但要去風險。” 沈明室還說,拜登也瞭解,除了俄烏戰,又多了中東衝突,若臺海開戰,美軍能否兼顧不同區域的衝突?在俄烏關鍵局面上,美方警告和防止中共去援俄,也警告中國不要在臺海、東海、南海製造事端。 金融時報這篇專訪提到,習近平在一年前的中共二十大會議上驅逐了他的對手,如今卻令人不解地開始清算他的親信。 博明說,“中共體制是個黑箱”。習掌權11年,已整肅掉6名政治局委員、35名中央委員會委員、60名將軍以及350萬名黨員,最新一波的人事動盪或許只是“一連串旨在讓黨失衡、從而深化其首要地位的激進行動”。 沈明室認爲,習近平不顧一切撤換軍頭,可見他軍權非常穩固,比如國防部長兼國務委員不到一年就換掉。對習要求策劃對臺動武,軍方將領清楚中美軍力懸殊,如果美國介入很難打贏,對習的命令猶豫,引發習拔官。 博明還呼籲,在美國據稱有1.5億用戶的TikTok是中共最強大的武器之一,“它是設計來摧毀民主結構,分化我們、對自己的政府形式失去信心”,美國應依法立即禁止TikTok。△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四通橋事件」一週年 全球多地華人聲援彭立發 2023/10/15 (25,467次)
「衝浪之音」失聯 疑遭當局控制 憂成「編程隨想」翻版 2023/10/15 (21,337次)
中國成為「禁地」 越來越多外商止步不前 2023/10/15 (16,253次)
習家激烈爭論巴以衝突 2023/10/15 (89,247次)
哈馬斯是否替中共偷襲臺灣預演? 2023/10/15 (33,421次)
朝野上下失信心 誰是習近平最大敵人(視頻) 2023/10/14 (64,404次)
英預言家帕克:哈以戰爭擴大 普丁失去權力(視頻) 2023/10/14 (70,872次)
以巴衝突 哈馬斯背後有黑手?(視頻) 2023/10/14 (59,506次)
美眾議員提名「四通橋人」彭立發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2023/10/14 (32,468次)
 
以色列被襲,幕後是否有黑手?在國際譴責聲中,中共表態微妙,
以色列被襲,幕後是否有黑手?在國際譴責聲中,中共表態微妙,
「我爸是李剛」成流行梗 ,「官二代」囂張是常態。
「我爸是李剛」成流行梗 ,「官二代」囂張是常態。
驚人一幕:自助餐秒消失,廚師嚇呆!中共大撒幣,真實數據震驚各界!
驚人一幕:自助餐秒消失,廚師嚇呆!中共大撒幣,真實數據震驚各界!
郭伯雄覆滅記(下)勾搭上江澤民兩麵人生 大起大落🔥郭伯雄、
郭伯雄覆滅記(下)勾搭上江澤民兩麵人生 大起大落🔥郭伯雄、
🔥醫院員工曝內料.…大醫院大貪,小醫院小貪; 🔥銀行像強盜,
🔥醫院員工曝內料.…大醫院大貪,小醫院小貪; 🔥銀行像強盜,
超級間諜潛伏美國40年,差點成為美國中情局副局長🔥金無怠案曾轟動一時
超級間諜潛伏美國40年,差點成為美國中情局副局長🔥金無怠案曾轟動一時
 
習近平與毛澤東晚年的相同與相異(視頻) 2023/10/5 (85,936次)
亞運「64」圖片遭封殺 7月1日將是中共最怕的敏感日(多圖/視頻) 2023/10/4 (103,840次)
【內幕】習近平放棄政治承諾 步入險境(視頻) 2023/9/29 (72,013次)
清洗帶弓軍人 習近平著魔(視頻) 2023/9/28 (73,609次)
預製菜進大陸校園 家長強烈抵制 網友炮轟(視頻) 2023/9/24 (73,672次)
江蘇罕見龍捲風 畫面如末日電影(視頻) 2023/9/21 (74,350次)
試解《推背圖》第四十六象 習近平的結局如何?(多圖) 2023/9/16 (188,869次)
一碗水端平!毛澤東嫂子是革命專嫁戶(多圖) 2023/9/4 (78,538次)
聽信共產黨大V被禁言 與中共對着幹武漢人變聰明(多圖) 2023/9/2 (56,468次)

催人淚下!中共「刃民政府」無視「忍民」的悲慘生活(多圖/視頻) 2023/9/2 (202,584次)
從沒看到過這樣的場面,整個人都驚住了 2023/9/1 (143,547次)
習總書記有了新的封號——總負責師 2023/8/31 (109,951次)
一定得看!兩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圖) 2023/8/31 (143,781次)
美國史無前例大動作 中共又要跳腳說瘋話(圖) 2023/8/31 (48,275次)
火箭軍高層暗殺習遭一鍋端 推背圖預言軍人政變 習膽戰心驚 2023/8/31 (131,006次)
習近平出訪南非前 出現多個危險信號(圖) 2023/8/30 (51,356次)
習近平南非大撒140億美元 厲害國網友因一則視頻哭斷腸(多圖/視頻) 2023/8/29 (227,168次)
十年前將軍擬問鼎白宮 中共派八戒二姨上床(多圖) 2023/8/28 (67,720次)
美麗模特多重性格 原來是22鬼上身(圖) 2023/8/28 (93,078次)
老毛的膽突突與習近平的肝顫顫 2023/8/27 (73,113次)
習近平憂心忡忡防暗殺 武攻臺灣將撞死在「山這邊」(多圖) 2023/8/27 (86,152次)
中國留學生愛上沒有雷鋒的南韓(圖) 2023/8/27 (101,438次)
真是一隻虎!意大利總理替國人買單 挽回尊嚴(圖) 2023/8/23 (28,236次)
真男兒!拒當共產黨順民 抗暴致富保宗祠(多圖) 2023/8/22 (34,394次)
扳倒秦剛,反對派和習近平權斗的轉折點 2023/8/21 (103,069次)
小笑話:江綿恆問鄧文迪被退貨原因(圖) 2023/8/21 (90,385次)
中共國反戰聲浪:窮人上戰場賣命 有錢人都跑了 2023/8/21 (32,221次)
拜登口吐「真言」 三點習近平死穴
 2023/8/17 (64,282次)
中共的承諾不值錢 中融國際信託拒絕履行還款義務(圖) 2023/8/17 (40,438次)
默多克鐵樹又開花 紅娘竟是中共間諜前妻鄧文迪 2023/8/17 (36,659次)
央視「加速」證實 黨要「總加速師」當民憤的標靶(圖) 2023/8/17 (63,123次)
歷史回顧:胡錦濤黃海驚魂(多圖) 2023/8/15 (117,191次)
這個男孩給遊客讓路跌落大峽谷 奇蹟生還(圖) 2023/8/15 (109,761次)
畫大餅 中共推出24條向外商招手(圖) 2023/8/15 (35,154次)
中共高幹病房和特權戳破了「人民至上」的彌天大謊(多圖/視頻) 2023/8/14 (144,203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