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提出爲子之道,最要緊的是「寶身全行」,強調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他教育子侄不要進而不知退,欲而不知足,凡事要適可而止,知足常樂。

【人民報消息】三國時代魏國大臣王昶,字文舒,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人。魏文帝時,他由中庶子轉任散騎侍郎,又任洛陽典農。魏明帝即位,加揚烈將軍,封爵關內侯。後遷徵南大將軍,進封京陵侯,官至司空。 王昶爲官,關心民生疾苦,曾率民廣墾荒地,勤勸農耕,很有政績。他任外官時,仍然心存朝廷,不忘朝廷政事。他認爲魏朝建立以後,繼承了秦漢以來成法的弊端,不大加改革,朝政難以興盛,於是着《治論》十餘篇,闡述自已的政見。又寫《兵法》十餘篇,論用兵之道。他將這些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夠改革朝政和兵政,以求國家興旺。 王昶爲官勤於政事,在家則很注意修身及教育子弟。他常以儒家謙抑沖和的思想要求和教育子弟,連給他們起名字也體現謙沖修身的思想,如他給自己哥哥的兒子,一個起名爲默,字處靜;一個起名爲沈,字處道。給自己的兒子取名渾、深,分別起字爲玄衝、道衝,集中地反映他的教子思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爲教育自己的子侄們,特意作了一篇《書戒》(書寫下來,以戒後人)來告誡他們。在《三國志.魏志》中,王昶的傳略十分簡略,而史官卻將他這篇《書戒》全部加載,可見他這篇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這篇《書戒》充滿人生的哲理,王昶在文中告誡子侄們:「夫人爲子之道,莫大於寶身全行,以顯父母……患人知進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安矣。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又何反報焉?……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脩。』斯言信矣。……其施捨務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論議貴無貶,其進仕尚忠節,其取人務道實,其處世戒驕淫,其貧賤慎無戚,其進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吾復何憂哉!」 全文甚長,這裏所錄僅是其大要,但已足見王昶教育子侄的基本思想。他提出爲子之道,最要緊的是「寶身全行」,強調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他教育子侄不要進而不知退,欲而不知足,凡事要適可而止,知足常樂。 尤其可貴的是,他提出對待別人批評或者誹謗的正確態度,即首先要在自身找原因,冷靜加以分析改正,然後坦然處之。「止謗莫如自脩」一句可以當作人們的座右銘。 《書戒》最後提出九點要求,更是具體而合理。如俗語稱「三思而行」,但王昶對子侄們的要求更高,告誡他們「其行事加九思」,於此可見他的良苦用心。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志.王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