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新聞發佈會上說,俄羅斯現在「不能長期系統地挑戰美國」,但中(共)國不同,它「確實對我們的利益和價值觀構成了直接和尖銳的威脅」。 |
【人民報消息】 美國覈審查報告 警告北京在印太的脅迫行爲 10月27日,美國發布了《核態勢評估報告》,勾勒出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保持威懾力的軍事戰略,以應對北京日益龐大和先進的武器庫。27日,國防部還一起發佈了《國防戰略》和《導彈防禦評論》報告,呼籲與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就鞏固延伸威懾進行多邊對話,還有暗示華盛頓願意使用核武器,以阻止對手對盟國進行核攻擊。 「到21世紀30年代,美國將在其歷史上首次面臨兩個主要核大國作爲戰略競爭對手和潛在對手」,《核態勢評估報告》說,這兩個核大國指的是俄羅斯和中(共)國。 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新聞發佈會上說,俄羅斯現在「不能長期系統地挑戰美國」,但中(共)國不同,它「確實對我們的利益和價值觀構成了直接和尖銳的威脅」。 美韓啓動大規模聯合空演 派240架戰機參演 10月31日,美韓展開大規模的空中聯合軍事演習,來自雙方的數百架戰機將在爲期一週的時間裏,24小時進行模擬攻擊。美國空軍在一份聲明中說,這項名爲「警戒風暴」的行動將持續到11月4日,預計有大約240架戰機執行大約1,600架次的任務。它補充說,本次軍演的任務總量,是這一項年度活動的最高紀錄。 朝鮮爲了抗議最近的演習,發射了導彈,進行了空中演習,並向海裏發射大炮。 美韓表示,需要這樣的訓練來應對來自朝鮮的潛在威脅,朝鮮今年的導彈發射數量創下新高,併爲恢復核試驗做準備。 美國空軍表示,這項大型軍演需要數個月的規劃和準備。通過該訓練,韓美空軍將提高第五代、第四代戰機之間的互操作性。 以色列大選 前總理內塔尼亞胡再次掌權 11月1日,以色列舉行大選,這是該國四年來史無前例地舉行第五次選舉。中間派總理亞爾.拉皮德與前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展開激烈角逐。11月2日,97%的選票已經完成了統計,內塔尼亞胡確定勝出。 以色列媒體報導說,內塔尼亞胡的右翼陣營已成功獲得議會120個席位中的65個席位。這次選舉,選民們希望打破過去三年半以來使該國陷入癱瘓的政治僵局。 內塔尼亞胡向選民承諾,他將組建該國曆史上最右翼和宗教盟友聯盟,提議採取強硬措施平息西岸的巴勒斯坦動亂,並通過立法削弱以色列的司法。 這也是內塔尼亞胡13年來首次不是以在任總理的方式參加競選。他希望以右翼聯盟領導人的身份重新掌權。 美國向歐洲提前交付高精度戰術核武器 在俄侵烏戰爭局勢不斷升級的情況下,美國將提前向歐洲交付數十枚高精度制導的戰術核武器,預計這些武器將在幾周內送往北約基地。 B61-12核彈是美國首個導引核彈或「智能型」核彈,也被認爲是最具危險性的核彈之一。B61-12彈頭的當量是可調的,可選擇0.3千噸、1.5千噸、10千噸或50千噸。1945年美國投在廣島的炸彈當量約爲15千噸。 這種12英尺長的核彈配備了新型的「制導尾翼工具包組件」(TSA),它們可以作爲「惰性炸彈」投下,或以「制導投擲」模式從飛機上投下,精度在30米以內。 據美國能源部,B61-12已經更換或翻新了舊版「所有的核和非核部件」。 此前預計美國將於明年春天更換這些核武器,但是據Politico報導,10月盟友被告知了這一舉動,更換過程將提前到今年12月。 愛爾蘭下令 關閉都柏林的中共警僑服務站 愛爾蘭外交部通過對中共在當地設置海外110「警察服務站」的活動進行審查後,10月27日下令關閉在都柏林運營的中(共)國「警察服務站」。 《愛爾蘭時報》報導,「福州警僑事務海外服務站」今年早些時候在當地設置,位於都柏林市中心卡佩爾街的一棟辦公樓,與其它中(共)國機構共享一處。 人權組織「保護衛士」的一份報告稱,該站是中共針對海外華人的執法機構全球網絡的一部份,其中一些以「說服」中國移民回國而聞名,有的人回國後會面臨刑事指控。 除了中共公安在海外設立的「警僑海外服務站」外,還有中共檢察院在海外設立的「檢僑之家」,比如自2018年7月,青田縣檢察院與僑聯共同成立「檢僑之家」以來,已有8處海外聯絡站、33名海外聯絡員。 中共非法設警僑站 荷蘭政府要求立即關閉 荷蘭外交大臣沃普克.霍克斯特拉通知中共駐荷大使談踐立即關閉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非法設立的警僑站。他11月1日的推文中寫道,「由於中方沒有請求荷蘭的許可,外交部已通知大使,警僑站必須立即關閉。」 「我們昨天要求中(共)國大使提供文本和解釋」,霍克斯特拉大臣告訴荷蘭媒體RTL Nieuws,「這種做法是不能接受的,很顯然,這種活動無法接受。」 霍克斯特拉已通知中共大使,荷蘭將進行進一步調查。他向RTL Nieuws表示:「我們仍然必須弄清楚這些站點到底發生了什麼。無論如何,這是關於領事事務的,你必須徵得東道國的許可。」 外交部稱,無論如何,這些機構顯然是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從事領事工作。這就是霍克斯特拉命令中共立即關閉這些非法機構的原因。 (人民報記者畢藤菲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