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如何把握"金钱"这味药材?(图)
 
茹芝
 
2021年6月5日发表
 
金钱容易让人痴迷,为它疯狂,一心只钻钱眼,就会「中毒」,严重者还会被它带进坟墓。如何使用好「金钱」这味药,张说给了我们七件法宝。

【人民报消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宰相张说,七十岁时仅用两百余字在《钱本草》的文章中,把「钱」的道理说透了。 张说将金钱比作药材,其「味甘、大热、有毒」。它是盘中餐,身上衣,遮风挡雨的房子,随心所欲的日子,所以「味甘」,人人都喜欢它,追求它。但是它的性子「大热」,容易让人痴迷,为它疯狂,一心只钻钱眼,就会「中毒」,严重者还会被它带进坟墓。如何使用好「金钱」这味药,张说给了我们七件法宝,下面分别用七个故事说明。 道:一积一散 范蠡花了二十多年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功成之后不要任何赏赐,空手离开,去了齐国。 在齐国,范蠡曾经白手起家做生意,因为生意做得太好,被齐王招为相。但是他散尽家财,归还相印又两手空空地走了,举家搬到陶地。在这个地方,范蠡再次从头开始经营,十九年的时间里,他三次积攒了千金的财富,又三次把钱财都散了出去。 李白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讲的是范蠡的故事,后人尊称范蠡为商圣。但是在他眼里,高官厚禄、家财万贯都是随手可抛的身外物,有舍才有得。 钱本身是用于流通,服务于社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像水一样流动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德:不把钱当宝贝 李珏是广陵江阳人,世代住在城里,以贩卖粮食为职业。李珏的性情端庄谨慎,和一般人不一样。十五岁的时候,他父亲到别的地方去了,把贩卖粮食的生意交给李珏打理。 有人来买粮,李珏就把升和斗交给人家,让人家自己量,不按当时粮食的贵贱计价,一斗粮只赚两文钱的利,用来赡养父母。多年之后,他家却变得衣食很丰足。 李珏的父亲非常奇怪,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如实告诉父亲。 父亲说:「我做粮食生意的时候,同行中都是用升斗出入,出的时候用小斗,入的时候用大斗,用来赚取大利。虽然官吏年年春秋两季都要检查校正升斗的准确,但是始终不能制止弊病。我只是用同一个升和斗出入,时间已很久了,自以为没有什么偏差。你现在改为出入自己量,我不如你。但是自己量还能衣食丰足,难道是神明帮助你吗?」 李珏活到一百多岁,身体非常轻健。他忽然告诉子孙们说:「我活在世上多年,修养我自己的真气,对你们也没有好处。」一天晚上他就死了。 三天之后,他的棺材有裂开的声音。一看,他的衣带没解,像蝉蜕一样,身体已经飞升成仙去了。 义:取舍合宜 明朝中叶,有个周秀才,平日为人方正耿直,家境贫穷,住在一间租来的房屋里。 一天,他的妻子在灶台的方砖下发现了两个银元宝,非常高兴。周秀才却说:「这是不义之财,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其后,他取笔在银子的面上写道:「如果是属于我的财,当明明白白地给我。」 写完后,周秀才袖中揣着元宝走出家门,登上渡船,在船行到河中央后将元宝扔入水中,之后回家。 船夫见周秀才扔元宝,起了贪念,事后找了一个渔夫前去打捞。渔夫捞到后,偷偷地把元宝藏在别处,谎说没有捞到元宝。船夫不信,与渔夫大闹到官衙。太守施刑,两人吐露实情。渔夫在衙役的押解下拿来了元宝,太守见元宝上有字,就将之收到府库。 当年秋天乡试,周秀才考中了举人。按照旧例,太守要设宴款待新举人,而且在每位举人面前都会摆上银子,令人惊讶的是,摆在周举人面前的两个银元宝,就是他扔的那两个,上面的字犹在。后来,周举人又考中了进士。 《吕氏春秋》记载「子贡赎人」的故事:当时鲁国有项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为奴,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回来,可到国库取赎金。 子贡一次赎了一个在它国为奴的鲁国人,子贡拒绝领取国家的赎金,因为子贡认为做了好事求取回报,容易助长人追求利益的心理而产生不良的社会风气。 礼:不贪非分之财 江西抚州人谢廷恩是清朝著名的义商,被人们尊称「西老爷」。谢廷恩从小家境贫寒,十六岁开始到四川、福建、广东经商。 一次,他在福建经商,一位首次在谢廷恩处购买苎麻的客人拿货付款后,立即走了。谢廷恩清点货款,发现他多给了总货款一半的钱。 身边的人劝他装进自己腰包,但谢廷恩知道他是某绸布店老板,便在城中的绸布店一家一家地找,终于找到这位客人。 谢廷恩将多出的货款返还给他,客人意外之余,被谢廷恩正派的为人折服,两人成为朋友。 这个故事在福建当地广为流传,这位客人不仅成为谢廷恩忠实客户,还介绍城内其他老板在谢廷恩处购买货物。 后来,谢廷恩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到二十年已成为抚州当地巨富。 古人深知,积财不如积德,行善积德不仅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还可以给儿孙带来福报。 仁:乐善好施 为别人打伞 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一天在商铺里和几个分号的大掌柜谈生意的事情,突然,一位商人有急事求见。前来拜见的商人满脸焦急之色,原来,这位商人近期的一次生意失败了,急需一大笔资金来周转,没有办法,他准备把自己的所有家业以非常低的价格当给胡雪岩。 胡雪岩让商人第二天来听消息,通过打听,知道商人所说属实,立即从各分号急调大量的现银。 胡雪岩坚持按市场价来购买商人的产,并告诉商人,自己暂时替他保管这些资产,商人随时可以赎回这些房产,只需在原价上再多付一些利息就可以了。商人非常惊愕胡雪岩为什么坚持市场价来购买那些宅子和店铺。 胡雪岩店里的伙计都不理解,胡雪岩为什么不按照商人的低价收购那些资产,还主动多付对方银子。 这时,胡雪岩慢慢讲了一段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我还是一个小伙计的时候,掌柜常常让我拿着账单四处催帐。有一次,我正在赶路,遇上大雨,同路的一个陌生人被雨淋湿。那天我恰好带了伞,帮那人打伞。后来,下雨的时候,我就常常帮一些陌生人打伞。时间一长,那条路上的很多人都认识我。有时候,我忘了带伞也不用担心,因为会有很多我帮过的人来为我打伞。」 胡雪岩接着说:「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愿意为你打伞。那个商人的家业可能是几辈人积攒下来的,我要是以他开出的价格来买,当然很占便宜,但人家可能就一辈子翻不了身。我这么做不是单纯的投资,而是救了一家人,既交了朋友,又对得起良心。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吧。」 胡雪岩仁义之举打动了官绅百姓,生意越来越好。后来,商人赎回了自己的产业,也成了胡雪岩最忠实的合作伙伴。 信:一诺千金 绝不违约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说在西汉初年有一个人叫季布,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一定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名声很好。 有谚语说「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难关。后来,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范蠡经商,有一次资金周转困难,向一富户借了十万钱。一年后,富户带着借据出门讨债,包裹不慎掉到江中,借据和路费都没了,于是投奔范蠡。即使没有借据,范蠡不仅连本带息归还欠款,又额外送他路费。 范蠡的仁信之名广传天下,日后经商,各富户愿意主动送钱上门,帮范蠡度过财政危机。 人无信则不立。古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智:不让钱伤害道义 西汉古籍《淮南子.人间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秦穆公派遣孟盟领兵去偷袭郑国,孟盟在周朝东部边境巧遇郑国商人弦高。 弦高对他的伙伴蹇说道:「秦兵行军几千里,穿越好几个诸侯的领地,其目的必定是偷袭郑国。他们以为郑国没有任何防备,如果我们告诉他们郑国早有防备,他们必定不敢再往前走了。」 于是弦高等人假装奉郑国之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秦军孟盟等三位领兵元帅一看郑国派人来慰劳秦军,以为对方早有防备,于是领兵撤回秦国。 郑穆公于是重赏弦高,弦高拒不受赏,他说:「秦军是受了我的欺骗才退兵的。如果我因为欺诈别人而得到国家重赏,那就是在败坏郑国的信誉。治国不讲信用,那就是败坏风气。不要因为赏一人,而败坏国家风气。」 弦高说完后就带领他的属下搬到东夷地区落户,从此再未返回郑国。 弦高以为,自己用的欺诈手法为郑国做了一件好事,既不能提倡,更不能予以奖励。否则是倡导以欺诈获取利益,败坏国家的风俗。弦高深谋远虑,不让钱财伤害自己的道义。 运用好这七件驭财法宝,「钱」这味特殊的草药就会成为一剂补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 《钱本草》原文: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译文: 「钱,味甜,性热有毒,却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可以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难,效果明显。可以有利于国家和百姓,可以污损贤达,只是害怕清廉。贪婪之人服用以不过分为好,如果过度,则冷热不均,引发霍乱。这味药,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无理采摘的使人精神损伤。如果只积攒不发散,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发散不积攒,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一积攒一发散称为道,不把他当作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予适宜称为义,使用正当称为礼,接济大众称为仁,支出有度称为信,得不伤己称为智,用这七种方法精炼此药,才可以长久地服用他。可以使人长寿,如果不这么服用,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有删减) (转自明慧网 原文标题”如何把握「金钱」这味药材?”)

 
分享:
 
人气:24,15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