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美國情報總監暗示已手握北京罪證(圖)
 
周曉輝
總統川普提名約翰·拉特克利夫爲美國國家情報總監。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的資料照。

【人民報消息】據海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於8月28日通知聯邦衆議院和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將不再向國會提供有關選舉安全的當面簡報,但會以書面報告取代,原因是在幾次簡報後,「有敏感信息未經授權外泄的情況」。 拉特克利夫在給國會的信函中解釋說,這種作法「可以支持國會負起監督選舉安全、外國惡意影響和選舉干預方面的責任,而且不被誤解和政治化。這麼做也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資源、作法及最敏感的情報,不會在未經授權下遭人披露或濫用。」無疑,潛臺詞就是美國在幾個方面的機密情報,曾被人有意泄露和濫用。 隨即,川普總統在德州奧蘭治的一個圓桌會議上,明確譴責衆議院民主黨人泄漏情報,「無論是謝安達還是其他人,他們泄密……更糟的是,他們泄露了錯誤信息,他(拉特克利夫)厭倦了這種事,因此決定改採其它方法,因爲你們這個委員會上有泄密者。」 謝安達是衆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從川普確鑿的言辭,可以肯定,拉特克利夫暗指的泄密人來自於民主黨,且是有意誤導輿論。而如果簡報改成書面形式,白紙黑字,即便有人泄露,也不能再斷章取義。這對於意圖在大選前找出川普更多錯誤、引導輿論,從而阻止其連任的民主黨而言,的確不是個好消息,這也是爲何謝安達與同屬民主黨的衆議院議長佩洛西要譴責拉特克利夫的這一正確決定。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公職,直接受美國總統的指揮、管理與控制,統領包括16個組織的美國情報體系,其下設情報蒐集主管和情報分析主管。毫不誇張的說,其強大的蒐集和分析情報能力超過世人的想象。按照拉特克利夫的說法,他是除總統外掌握美國情報最多的官員。因此,拉特克利夫的所言所行舉足輕重,其以書面報告取代口頭報告防範的恐怕不僅僅是民主黨人。 就是這樣一位掌握美國強大情報網的人物,在8月30日接受了美國福克斯新聞網Maria節目二十多分鐘的採訪,除了指出根據民主黨泄密的內容得出的俄羅斯的威脅大於中共的威脅是錯誤,以說明自己做出上述決定的原因之外,還披露了如下信息: 一、關於病毒。第一起聚集性傳染病例出現在武漢,「我們有很大把握來說明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病毒被允許從中國傳播,中共隱瞞了人傳人的事情,它們對小區內人傳人現象輕描淡寫,還不允許它國採取旅行禁令等措施。 二、中共採取大量且精密的行動,對美國大選的干擾活動是其它國家望其項背的。中共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精密的滲透活動,其它國家與之相比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他們滲透遍佈在國家、州、地方各個層面,包括威逼利誘和遊說商業大亨、民選官員、國會議員等,以達到影響他們的目的。他們利用中間人或者代理人進行遊說滲透,有時候甚至敲詐勒索,要求他們支持親中共政策或者反對川普政府政策,這是系統性的。 三、我們收到的大量情報,無論是從經濟、軍事還是科技方面來看,中國(中共)都是我們最大的威脅。情報界對中共威脅發出了警告,看過情報的人都知道那是個威脅。 上述信息似乎並不算新鮮,因爲此前美國若干政要和報告都已點出,但由拉特克利夫說出有着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他在暗示,美國已經掌握了北京政權在上述幾方面確鑿的罪證。這也意味着,即便中共否認,在這些證據方面都是徒勞的。 衆所周知,在中共病毒(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后,面對世界的指責,中共一再混淆視聽,一會兒將病毒栽贓到美軍身上,一會兒稱無法確定來源,一會兒又說來自國外。同時對於自己與世衛勾結,隱瞞疫情,導致疫情擴散以及囤積大量防護產品之事,也是百般狡辯,就是不承認責任在自己身上。正是基於美國強大的情報系統,川普總統等美國政要意識到了罪惡之源正是中共,是以川普發出了追責中共的聲音。 追責的前提是要有無可辯駁的證據,拉特克利夫對此公開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而這些證據中應該包括香港逃美科學家閆麗夢提供的大量材料。那下一步就將是川普政府採取具體的追責行動,如果在大選前將中共定罪並進行追責,共和黨將會贏得更多選票,因爲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認爲中共是導致病毒擴散的禍首。 顯然,這也是中共非常恐懼的,自然不希望在大選前發生這樣的事情。雖然中共拒不承認干預美國大選,如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月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稱,「美國大選是美國的內政,中方沒有興趣也從未進行過干預」,美方「根本拿不出任何真憑實據」,但拉特克利夫所言,就是在實打實地告訴北京,美國已經掌握了中共干預美國大選的真憑實據,除了他所提到的威逼利誘和遊說商業大亨、民選官員、國會議員等外,還有利用社交軟件影響選民等。而川普政府在過去幾個月關閉中共駐休斯敦總領館、限制抖音國際版和微信等軟件的舉措,就是對中共的反擊。至於拉特克利夫對議會改成書面簡報,防範的一個對象也是對美國廣泛滲透的中共。 筆者認爲,拉特克利夫此時接受媒體採訪並證實早已由美國政要闡述的消息,應該是在爲川普政府下一步行動做鋪墊,剛剛承認逆風逆水的中南海,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影響美國大選嗎?△ (轉自大紀元)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彈劾破局!參議院宣佈川普總統無罪(圖) 2020/2/5 (247,631次)
川普:民主黨人推動的彈劾調查是"政變"(圖) 2019/10/1 (66,583次)
川普競選連任 支持者露營等這一刻(多圖) 2019/6/19 (370,268次)
兩萬億改善基建計劃川普和民主黨達共識(圖) 2019/4/30 (76,669次)
川普施政滿意度破五成 民調專家警告民主黨(圖) 2019/4/9 (79,043次)
民主黨搗亂 美國政府部份關門帶來什麼(圖) 2019/1/12 (454,363次)
驚人爆料:中共沉默的力量侵襲白宮(5)(多圖) 2019/1/10 (934,101次)
美中期選舉落幕後:人幹人的,神幹神的(多圖) 2018/11/12 (873,944次)
成爲衆議院多數黨後 民主黨將分裂(多圖) 2018/11/8 (395,515次)
怪湖20年乾涸20年水滿 科學家傻眼(圖) 2020/9/3 (169,559次)
絕非偶然 印度單日107人遭雷劈死(圖) 2020/8/26 (198,011次)
習近平完了!紀錄片《大疫襲來》透露先機(圖/視頻) 2020/8/24 (374,435次)
罕見病業全家還 英女童臟器天生外露(圖) 2020/8/21 (175,340次)
考古學家發現驚天之迷 羅馬確是一天建成的(圖) 2020/8/20 (202,920次)
刺殺川普未遂 白宮影子政府被曝光(多圖) 2020/8/19 (292,269次)
川大爺厲害!讓中共摸着石頭過不了河(多圖) 2020/8/15 (334,088次)
唐娟孟晚舟正傻呼呼追隨金無怠 (多圖) 2020/8/13 (497,556次)
驚動沉睡5千年冰人奧茨 多人遭詛咒(多圖) 2020/8/8 (247,275次)

袁弓夷曝 習被穿開襠褲 澳洲聯美氣壯(多圖) 2020/8/7 (512,443次)
神目如電 雷劈大樓 老天爺憤怒了(多圖/視頻) 2020/8/4 (360,427次)
袁弓夷搗中共死穴 班農應讀九評(圖/視頻) 2020/8/2 (374,374次)
川普非正式向中共開戰 先抄近路(多圖/視頻) 2020/7/25 (390,806次)
川普政府戳開中共最大的未癒合傷疤(多圖) 2020/7/24 (523,350次)
雲南神奇聽命湖 人可呼風喚雨(圖) 2020/7/23 (217,167次)
史前文明:姆大陸爲何成爲一個傳說(圖) 2020/7/22 (204,827次)
躲老鼠洞裏啦?世界轟動 習不知(多圖) 2020/7/18 (346,322次)
驚天霹靂 墨西哥這水下史前文明難解釋(圖) 2020/7/17 (259,040次)
閆麗夢冒死出逃 加快川普倒共步伐(圖) 2020/7/16 (346,065次)
當溺水小女孩看見自己身體時…(圖) 2020/7/14 (202,227次)
奇聞有答案 新生兒一舉動爲何媽媽死而復生(多圖) 2020/7/12 (229,371次)
艾森豪威爾一個善念 躲過暗殺(圖) 2020/7/12 (48,124次)
新華網的大實話《山仍在那裏》(圖) 2020/7/11 (300,297次)
說幾句並不多餘的話(圖) 2020/7/10 (305,185次)
世界瘋了!黑人命貴 法國美白霜下跪(多圖) 2020/7/9 (313,431次)
太行山的一個符號:申紀蘭與黨共進退(多圖) 2020/7/8 (506,313次)
環球時報傻呆!7常委逃夭夭 彭斯演講脫口罩(多圖/英文演講全文) 2020/7/4 (355,532次)
習不惜命!香港國安法與白鳥撞崖(多圖) 2020/7/2 (349,127次)
爲法輪功創始人接生的是她(圖) 2020/6/27 (557,040次)
朝鮮當局證實金正恩不可能再與川普見面(多圖/視頻) 2020/6/23 (393,847次)
真實故事:神教給我們這樣看人(圖) 2020/6/23 (136,495次)
半密聞半笑話:江澤民慷慨獻妻 2020/6/22 (515,083次)
三胖嗚呼了?瘟神掉過頭來再進北京(多圖) 2020/6/18 (360,439次)
滿視野都寫滿這四個字!電影《永恆的五十分鐘》(多圖/視頻) 2020/6/14 (1,414,276次)
布隆迪親共總統猝死 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中招(多圖) 2020/6/10 (283,656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