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
北宋高僧辩才有神迹 与苏东坡留千古佳话(图)
【人民报消息】著名的「龙井三贤」,指的是辩才法师徐无象、两任杭州知府赵抃和大文学家苏东坡。他们在杭州西湖凤篁岭上龙井寺中以茶会友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亦使龙井寺、龙井茶逐渐名扬天下。 辩才法师的修行与神迹 辩才法师俗家姓徐,名元净,字无象,临安于潜县(今杭州于潜镇)人。其祖辈乐善好施,常常助人为乐。辩才出生后,家人发现他的左肩上有肉隆起,好似出家人所穿的袈裟丝带,八十一天后才消失。他的伯祖父感叹道:「这是宿世沙门的特征啊。」因此让其终生事佛,而八十一天预示着他的命数,辩才去世时正好八十一岁。 累世为僧人的辩才这一世天资聪颖。他十岁出家,每次见到讲堂,他就说:「我愿登堂说法度人。」十六岁受戒,十八岁时他来到杭州上天竺寺,在慈云大师门下学习。他日夜精勤修行,没几年就成为慈云的高足,传承天台宗。慈云圆寂后,他又师从明智韶法师。 在此期间,辩才曾梦见与其弟子元素进入一个叫妙乐的佛寺,看见一个僧人,辩才问道:「这不是荆溪尊者制《法华文句记》的所在吗?」僧人说「是。」辩才又以想看尊者遗像为由,来到佛寺的东阁,看见一梵僧趺坐不动,容貌甚伟,并对辩才说:「我是你过去的师父,你当对我行礼。」辩才遂行礼。梦一下子就醒了,忽然觉得自己是梦中梵僧的弟子。 凭借前世的积淀和名师的指点,辩才的道行愈高,遂在吴越地区传播佛法,并名震吴越。吴越人视之为得道高僧,对待他如同奉养父母。二十五岁时,宋神宗听闻他的德行,特恩赐紫衣袈裟,并赐法号「辩才」。此后,他代明智韶师讲法长达十五年之久。 后来,杭州知州秦溱邀请辩才到大悲宝阁院任住持,前后十年。在那里,他「严设纪律,犯者秋毫皆斥去」,信徒们都很敬畏他。 嘉佑末年(公元1063),杭州知州沈遘以上天竺寺住持智月法师之邀,聘请辩才入山住持,并上请朝廷,以教易禅,朝廷恩准,赐改寺名为「灵感观音院」。辩才回到上天竺寺后,信徒众多,人们「遂凿山增室,几至万础,重楼杰观,冠于浙西」,期间名流雅士也纷纷慕名前来。 辩才六十岁那年,杭州太守无择因为谗言被下狱,辩才也因铸钟之事受波及,但在被捕期间他神态自若,还撰写书籍。 辩才六十六岁时,有个叫文捷的僧人因贪图天竺寺的财富,就依仗当朝权贵吕惠卿将辩才驱逐到下天竺寺,他神色淡然,不以为意。但文捷并不满足,仍想将其驱逐到于潜县。文捷事败,辩才重新回到上天竺寺继续任住持。 六十九岁时,辩才主动离去,归隐于龙井山中的龙井寺。归隐期间,他曾应杭州太守邓温伯邀请住持南屏山一年,之后又在灵隐寺讲法。在灵隐寺待了一个多月,辩才在打坐中见到金甲神跪在身前说:「师于此无缘,不宜久住。」因此复归龙井寺,直至八十一岁时圆寂。 在其圆寂前,辩才谢绝访客,不再进食,并进入禅室静坐。他召来常与其往来的僧人道潜,告诉他:「我修行已成,如果这样连续七日没有外魔横冲,右胁吉祥而逝,那我的心愿就满足了。」到第五日,辩才以偈告众,与大家作别。到第七天,如其所言,辩才圆寂。 辩才法师与苏东坡的方外之交 辩才是修佛之人,苏东坡也是信佛之人,两人的方外之交千古流传。辩才与大文豪苏东坡的首次相遇是在1073年,当时苏东坡到杭州任通判。苏东坡时年三十六岁,比辩才小二十六岁。 此后,辩才不仅帮助苏东坡解决其次子不能行走的问题,两人还因情趣相投、心灵契合成为莫逆之交。 苏东坡对于辩才的诗文造诣十分赞赏,说他「平生不学作诗」,但其诗「如风吹水,自成文理」,并自谦的说自己与参寥(僧人道潜)的诗是「如巧人织绣耳」。 辩才身材颀长,外表清瘦,因常年修行,颇有点仙风道骨。苏东坡诗中赞道「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后来,苏东坡离开杭州后,还常常给辩才写信致意,询问其身体并嘱咐他「惟千万保爱」,字里行间流露出思念和关爱之情,足见两人情谊之深。 元佑五年(公元1090)初,辩才八十大寿时,苏东坡等诸多名流前去祝寿。次年九月,辩才圆寂。 (参考数据:《辩才法师塔碑》、《龙井方圆庵记》、《西湖高僧事略》、《佛祖通载》、《龙井见闻录》、《咸淳临安志》)△ (有删减) | |
| |
| |
相关文章: |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