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維格諾主教致川普:曠古正邪大戰正展開(圖)
維格諾主教致川普:曠古正邪大戰正展開美國非裔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所引發的暴力搶劫現場之一。(攝於2020年6月1日)

【人民報消息】天主教前任駐美國大主教卡洛·瑪麗亞·維格諾(Carlo MariaViganò)6月7日向川普(特朗普)總統發了一封有力的信函,他說,目前有關冠狀病毒(中共病毒)大流行和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暴動的危機是善與惡力量之間永恆的精神鬥爭的一部份。 以下是全文翻譯。 總統先生: 在最近幾個月裏,我們目睹了兩個對立面正在形成,我想用《聖經》中的話講,那就是:光明的孩子與黑暗的孩子。光明的孩子佔據了人類最彰顯的部分,而黑暗的孩子則代表着絕對的少數。然而前者成了某種歧視的對象,與他們的對手相比,在道義上低人一等,而他們的對手經常佔據着制高點,控制着政府、政黨、經濟和媒體。由於一個顯然很難解釋的原因,惡人和那些由於自私或者害怕而爲虎作倀的人一起綁架了善良的人。 對立雙方都可以在《聖經》中找到他們各自的本性,區別鮮明,一方是女人的後代,一方則是蛇的後代。一方是這樣一種人,儘管他們有一千種瑕疵和弱點,仍然被行善的慾望所驅動,渴望誠實做人、養家餬口、從事勞動、給他們的家鄉帶來繁榮、扶困濟貧、遵守上帝的法律、積累可進天國之德。 另一方則是那樣一種人,自私自利,不受道德原則約束,蓄意摧毀家庭和國家,壓榨勞動者並由此積累了不正當的財富,煽動內部分裂和戰爭,爭奪權力和金錢。他們沉溺於虛幻的現世的富有,如不懺悔,終有一天會有噩運等待着他們,遠離上帝,墮入萬劫不復的地獄。 總統先生,這是人類社會的兩種對立存在,同時存在,卻是死敵,正如上帝和撒旦是死敵。看起來這些黑暗的孩子,我們不難看到,就是影子政府,您很明智地與他們對抗,這些天他們也在瘋狂地向您發起攻擊,他們已經決定攤牌,就是說暴露他們的計劃。他們似乎很有把握已經控制了一切,以至於把不久前還有的那麼一點點謹慎拋到了一邊,暴露出他們真實的動機。 正在進行的調查將發現那些人真實的罪責,他們不僅控制着衛生醫療領域的瘟疫急診,而且控制着政黨、經濟和媒體。我們很可能會發現,在這個龐大的社會機構運行當中存在着這麼一些人,他們覺得已經決定了人類的命運,冒稱自己有權違背公民以及公民在國家各級政府的代言人的意願。 我們還將發現,這些天發生的暴亂是由那些人挑起的,他們看到病毒正在不可避免地消退,關於瘟疫的社會警告也在消逝,因此他們覺得必須挑起內部動亂,而且隨之而來的鎮壓,儘管合法,也可以被他們譴責爲對公民的不正當侵犯。同樣的事情也正在歐洲發生着,他們遙相呼應,配合完美。非常明顯,街頭抗議是一種工具,幫助某些人達到目的。 他們希望看到某人在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中當選,此人代表、表達影子政府的目標,對那些目標非常虔誠,深信不疑。可以預見,幾個月以後我們會再次得知,這些打、砸、搶和暴力行爲的背後隱藏着這樣一些人,他們期待着社會秩序解體以便從中漁利,建立起一個沒有自由的世界,名字叫摧毀再建Solve et Coagula,這正是共濟會的格言。 儘管這聽起來似乎令人困惑,但是我所描述的兩大對立陣營在宗教界也能夠看到。有忠誠的牧羊人看護着基督的羊,但是也有唯利是圖的異教徒企圖驅散羊羣,把羊交給貪婪的狼吞食。毫無疑問,這些唯利是圖的人是黑暗的孩子的盟友,憎恨光明的孩子。不僅有影子政府,還有背叛天職、發誓放棄在上帝面前許下的諾言的影子教會。 因此優秀的統治者會在公共事務中嚴厲打擊看不見的敵人,優秀的牧師也會在教會內部予以打擊。這是一場靈魂之戰,我在五月八日出版的我最近的書《魅力》Appeal中做了論述。 美國第一次有了您這樣一位總統,勇敢地捍衛着生命權,大義凜然地譴責全世界範圍內對基督徒的迫害,經常說起耶穌基督以及公民的信仰自由。您參加過「爲生命遊行」March for Life,就在近期宣佈四月爲「全國防止虐待兒童月」,這些行動表明了您的戰鬥立場。我斗膽相信我們兩人在這場戰鬥中站在了一起,雖然我們使用的武器有所不同。 鑑於此,我相信您在訪問聖約翰·保羅二世國家聖地以後受到的攻擊是精心策劃的媒體敘事的一部分,他們不是努力打擊種族主義,恢復社會秩序,而是破壞秩序,不是主持正義,而是使暴力和犯罪合法化;不是弘揚真理,而是偏袒某一政治派別。 令人不安的是那些主教,比如說我最近譴責的那些人,他們的言論證明他們站到了我們的對立面。他們屈從於影子政府、全球主義、思想統一和「新世界秩序」,他們以「四海皆兄弟」的名義頻繁地宣揚這些東西。這些東西不包含基督教價值觀,卻宣揚共濟會的理想,就是要把上帝趕出法院,趕出學校,趕出家庭,甚至趕出教堂,以便統治世界。 美國人很成熟,如今已經明白了主流媒體是多麼地不想傳播真理,而只想壓制真理、扭曲真理、傳播謊言,實現他們的主人要達到的目的。可是關鍵在於善良的人是多數,已經從惰性中醒來了,拒絕接受這些少數不誠實的心懷鬼胎的人的欺騙。善良的人們和光明的孩子必須團結起來,讓世人聽到他們的聲音。 總統先生,什麼樣的方法能比禱告、求上帝保護您,保護美國,保護全人類免遭敵人的猛烈進攻更有效呢?在禱告的力量面前,黑暗的孩子的謊言被戳穿,他們的陰謀被曝光,他們的背叛被揭露,他們的威脅恐嚇化爲烏有,來自地獄的騙術將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總統先生,我會不停地爲我所愛的美利堅民族祈禱。我曾受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差遣作爲教宗大使來到美國,我感到非常榮幸!在這個全人類正在經歷劇變的關鍵時刻我爲您祈禱,也爲在美國政府裏在您身邊工作的所有人祈禱。我相信美國人會和我,還有您,一起向萬能的上帝祈禱! 我們團結起來抗擊全人類看不見的敵人。我爲您和第一夫人,可愛的美利堅民族,所有善良的人們祝福! 卡羅·瑪麗亞·維格諾 烏勒帕納牧區領銜主教 天主教前任駐美國大主教 2020年6月7日△ (大紀元記者秋生編譯)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哪個給力!今天新華網出了大怪事(多圖) 2015/7/20 (308,942次)
滿視野都寫滿這四個字!電影《永恆的五十分鐘》(多圖/視頻) 2020/6/14 (1,414,276次)
布隆迪親共總統猝死 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中招(多圖) 2020/6/10 (283,656次)
別急!上天是這樣愛他的(圖) 2020/6/7 (137,794次)
獻身死亡職位!中紀委書記趙樂際如願以償(圖/視頻) 2020/6/6 (632,385次)
逃生者們六四回憶屠殺 美國政府對此表態(多圖) 2020/6/4 (485,946次)
東非蝗災爲何如聖經描述的末日景象(多圖) 2020/5/31 (307,832次)
孟晚舟脦瑟 何柱國嘬死 習作何打算(多圖) 2020/5/30 (344,967次)
小幽默:特魯多甩鍋精準砸到位 (多圖) 2020/5/28 (387,170次)
太陽金字塔神祕能量 科學家爲何永無答案(圖) 2020/5/28 (205,624次)

替江悶聲大發財的 都得拎出來曬曬蟲兒(多圖) 2020/5/26 (497,522次)
宇航員被外星人劫持 月球是人造的(下)(多圖) 2020/5/23 (597,168次)
杜偉猝死兩天後 沈中陽登上砧板(圖) 2020/5/21 (306,648次)
兩隻巨龜報恩的奇事告訴我們什麼(圖) 2020/5/20 (214,601次)
新華網55字就把58歲駐以色列大使打發了(多圖) 2020/5/19 (301,688次)
87歲老母只求見兒一面 中共膽兒小…抽了(多圖) 2020/5/14 (208,392次)
宇航員被外星人劫持 月球是人造的(上)(多圖) 2020/5/8 (562,282次)
讀《看見瘟神……》有感(圖) 2020/5/6 (259,573次)
紐約州疫情最嚴重 加州長要錢不要命(多圖) 2020/5/5 (297,533次)
醫生已着手準備死訊 英首相一念頭死而復生(圖) 2020/5/3 (330,714次)
科學家爲何找不到第二個人類宜居行星(多圖) 2020/5/2 (506,014次)
崇禎與習近平爲何命運可以不同(多圖) 2020/5/1 (343,602次)
莫扎特的音樂作品爲何有神奇力量(圖) 2020/4/30 (223,802次)
連看四遍的獲獎影片「黑暗中的曙光」推薦給您(圖/視頻) 2020/4/28 (810,753次)
北極地區上空爲何出現臭氧層大空洞(圖) 2020/4/27 (461,407次)
英首相病危後再給生機(圖) 2020/4/26 (293,727次)
多名主播染疫 CNN仍往瘟神懷裏撞(多圖) 2020/4/23 (310,981次)
西方康復者親述從疫情中死裏逃生的神奇(圖) 2020/4/21 (243,194次)
催眠下有非凡解讀能力的預言家(4)(圖) 2020/4/19 (235,948次)
天上人間 兩個巨大中子星猛烈對撞(多圖) 2020/4/14 (468,401次)
催眠下有非凡解讀能力的預言家(3)(圖) 2020/4/12 (220,600次)
鳳凰衛視是江澤民父子的御用工具(多圖) 2020/4/11 (594,123次)
爲何神推出有前世記憶的天才兒童(圖) 2020/4/10 (214,239次)
小笑話:琢磨琢磨世衛(多圖) 2020/4/8 (421,290次)
45秒!爲何介紹如此速成的布口罩(圖/視頻) 2020/4/6 (368,718次)
給隔離結束還發燒的英首相一藥方(多圖/視頻) 2020/4/5 (376,06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