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异彩绝代(图)
【人民报消息】世人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称《兰亭序》为「天下行书第一」。孙过庭《书谱》说想学行书的人都以《兰亭序》为指归,学成就是书艺超群的大匠。唐太宗爱极王羲之书法,最爱的是《兰亭序》,「夜半起,把烛学」;他在《晋书.王羲之传》撰辞,赞美王羲之书法为「古今尽善尽美第一人」! 王羲之的志趣和《兰亭序》 王羲之出身晋朝琅琊世族,父亲是王旷;东晋权臣王敦、王导是他的伯父。《晋书》记载王羲之以骨鲠正直闻名,淡泊洒脱率性,不受世间名利拘绊。王羲之自述「素自无廊庙志」,志在修道而不在名利官场。朝廷公卿爱其才器,屡次征召为官,他并不为所动,授与护军将军,他还是推迁不接受。 后来扬州刺史殷浩受命劝王羲之入朝为官,殷浩说国家正处在兴衰转替之际,「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王羲之因而放弃了从容悠游的心志,出任护军将军,但愿「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只是不得时机。之后,他想在宣城郡任职,不得许,转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王羲之雅好养性修道,初到浙江会稽,便有在此了却官职的心愿。《兰亭序》就是在江南会稽的佳山佳水间写下的。当时有许多名士居住在会稽,谢安未出仕之前也住在会稽东山,还有其它文章和义气冠世的名士都在此筑室定居,和王羲之有同样的爱好。 暮春里的三月三日是上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到河边洗浴禳灾的习俗,称为修禊。到了晋朝,三月三日踏青并举行曲水流觞雅宴形成风尚。 晋穆帝永和九年,是王羲之最终辞官的前二年,王羲之在会稽内史的任上,于上巳三月三日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曲水间,举行曲水流觞雅宴。他邀约了名士名流和自家子弟共四十一位共会,流觞赋诗,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发抒生命情怀,让清流激湍涤荡身心,让凡俗生命融入天地。 当天与会者曲水流觞,咏物抒怀,创作的诗歌结集为《兰亭集》,王羲之当下为集作序,即声名盖世的《兰亭集序》(简称《兰亭序》)。 席间,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写下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序文。《法书要录》赞叹这篇行书序文「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兰亭序》的文字自然流露王羲之平生临池、访碑所奠定的深厚功力。其文为宇宙之浩瀚作脚注,为今昔之契合而兴怀,展现他平生「无廊庙志」的高远,跌宕遒丽的书迹随其心思流转——今昔的契合、「可待成追忆」的留恋、以及生命无常的思索反复碰撞,让人上下激荡于今昔契合的欣喜和人生无常的哀逝中。 凡人「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而人却无法超越死生契阔的循环。王羲之感到人生无常之悲——「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想到古人所说「死生亦大矣」,让他在兰亭曲水间游目骋怀之际,内心却一面萌生「岂不痛哉」的长痛!看序中字「痛」和「悲夫」,王羲之都用了重笔,「悲夫」底书本是怨也、悲也,一情三转,透露了深切感概!沉重的「悲夫」也为兰亭之集作结,留给后人什么心意?那该是王羲之平素的心志,只有修道才能超越无常人生寿命随化的困境! 《兰亭序》之美 王羲之热衷书法,自小对书法情有独钟,学字、练字让他废寝忘食。人称王羲之「书圣」,他的书法,草、隶、八分、飞白、章、行书各体无所不工,尽善尽美。《兰亭序》缔造的境界被历代书法家视为行书的代表作。 欣赏《兰亭序》之美,除了近看用笔和构字之美之外,还要综看字间、行间、篇章间的连结、「映带」(相互衬托照映)和布局之美、用墨之意。同时,更不能忽略文章表达的情志与书法气韵的契合。 《兰亭序》中写到相同的字时都赋予它不同的风貌,其中的「之」字就有十九种字体写法。唐代张怀瓘说王羲之书法「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阐释了这种变化多端境界的起源。 再从《宣和书谱》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王羲之学书的广博:「羲之少学卫夫人书,自谓深穷,及过江游名山间,见李斯、曹喜、钟繇、梁鹄等字,又去洛见蔡邕石经,于从弟洽处复见张昶华岳碑」,可见「书圣」学书用功的深厚。 唐太宗亲在《晋书.王羲之传》中赞美王羲之的笔法点曳、文字裁成如「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赏之下总不觉倦。「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是王羲之行书中的一大特色。唐代书法家、书论家孙过庭说王羲之书写时,意先笔后,潇洒流落,运转自如,风格自远。 《兰亭序》在字间、行间相互衬托、相系相映,构成笔法、章法布局的映带之美,意在笔先、暗藏法则。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激赞为「神品」、「随手所如,皆入法则」、「古今第一」!他这样说兰亭章法:「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映带而生」的联系也是为什么文中「之」在十九处各具姿态的原因之一。 明代才子解缙也赞《兰亭序》「字既尽美,尤善布置」,「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各止其所。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真是一丝一毫恰到好处,恰合孙过庭所言「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精熟自在,翰逸神飞。 王羲之暮春时节兰亭起兴,翰逸神飞、思逸神超,事后他再写过几十次《兰亭序》,总不如初次的好,他自己觉得当时有如神助一般! 《兰亭序》气韵跌宕,展现了书、文和生命多层境的美学,影响后代以及寰宇深广,尤其是对东瀛日本诗歌、美学的影响至深。品赏兰亭,「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欣慰生命契合的感慨也潇洒流落人间!触抚斯人「死生亦大矣」的慨叹,又岂能不深自思量,如何修道才能让生命超脱「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人间定律。 《兰亭序》版本 《兰亭序》作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蚕茧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69.9厘米。现在人能见到的《兰亭序》是唐代及后代的摹本流传下来的,有帖本和碑本两种,真本现已经失传。 唐太宗令大臣、当世的书法名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等临摹,分赐给近臣;也命拓书人赵模等等摹制拓印本。唐人刘食束《兰亭记》说:「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另外《书断列传》说:「帝命供奉拓榻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榻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 碑刻拓印本以《定武本兰亭》最得赞誉,这是欧阳询摹写上石所作的碑拓本。当前被认为最接近真迹的是冯承素的摹本《神龙本兰亭》,这个版本是元朝郭天锡发现的,他发现帖背有唐中宗年号「神龙」两个字,因而用此命名。 这些摹本、拓本广布,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一睹风貌并且进行临池摹写,对唐代的书法盛世当有不可磨灭之功。唐代孙过庭就说「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 (参考数据:《晋书.列传第五十 王羲之》、《王右军集》、《法书要录》、《书断》、《书谱》、《书断列传》、《画禅室随笔》、《春雨杂述》、《全唐文》、《宣和书谱》、《续汉书志》)△ | |
| |
| |
相关文章: |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