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大家都知道「范進中舉」的故事,范進參加科舉屢屢落第,窮困潦倒,到五十多歲時終於中舉。范進聞訊狂喜,樂極生悲,竟然瘋了。歡喜過度引發瘋病,怎麼辦?這時經人指點,找來范進平時最懼怕的岳丈大人,對着范進當頭大喝:「該死的畜生!你中了什麼邪?」一個嘴巴子打將去,把范進的瘋病給打好了。 中醫認爲,人有五臟,化爲五氣,生出喜、怒、悲、憂、恐五種情志。它們既相互影響,又互相制約:「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 利用情志之間相互制約的關係,可以治療心理問題引發的病症。也就是說,一種情志失常引發病症,就用另一種情志來調節、糾正。這就形成了中醫獨特的「以情勝情」的心理療法。這種療法包括激怒療法、悲哀療法、喜樂療法、驚恐療法等。其中的驚恐療法,就是用使人驚嚇或恐懼的方法,來治好疾病。 古代中醫有很多「驚恐療法」的有趣案例。 快回家吧 時日無多了 清代《徊溪醫書》中記載:一個人新考上狀元,告假回鄉探望,誰知在途中突然生病。他向當地名醫求治,醫生看過後告訴他說:「你的病沒法醫治,看來活不了幾天了。如果快點往家趕,興許臨死之前還能見到家人一面。」 狀元聽了醫生的話,瞬間氣沮頹然,於是他日夜兼程,七天後趕到家裏。到家後,他發現自己居然還安然無恙。這時他的僕人進來說:「醫生有一封信,叮囑我拿給您看。」 狀元拆開一看,見那醫生寫道:「你自從中了狀元后,過度歡喜傷了心神,非藥力所能治。所以我用『死』來嚇唬你,讓你恐懼,以此治病。現在你的病痊癒了,可以放心了。」狀元看後,大爲折服。 摔瓦盆治好舌頭 《邵氏聞見錄》記載了另一個案例:隋唐年間,一個婦人生孩子,接生婆給產婦喝溫水,卻不小心喝了鹿角脂(女子塗鬢物)。產婦「哇」地一下嘔吐出來,舌頭伸出。生下孩子後,她的舌頭竟多天收不回來,多次用藥都沒用。 家人於是請來當時的名醫甄立言。甄立言用硃砂敷在她的舌頭上,讓她做生孩子的姿勢,讓兩個女子扶着她。然後叫人偷偷藏在牆外捧着大瓦盆,突然「砰」啪一聲摔在地上。該婦人聽聲,一個驚嚇,舌頭就收回去了。 甄立言先用硃砂,讓婦人鎮心安神,再令人藏在牆外突然摔碎東西,使產婦突然一驚,「驚則氣縮」,她的舌頭便收回去了。 用情志互相制約的方法來治病十分獨特巧妙,然而,元代名醫張從正也說,這種方法並不是誰都能用得來的,只有擁有一定才能和器度的醫生才能真正運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