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南朝宋武帝劉裕出身貧寒,未發跡時生活十分貧困。所以當上皇帝以後,他也時時崇尚節儉,不忘根本。他一生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視金玉之類寶物簡直如同糞土。他的宮廷中沒有裝飾奢侈的馬車,也從沒有絲竹歌舞之聲。 有一次,有人獻給劉裕一個琥珀枕,十分光耀亮麗。這時正好劉裕想要北征,聽說琥珀治金創(金屬致傷)效果甚佳,心中大喜,立刻命令將琥珀枕搗碾成末,分給諸將領做金創之藥。 宮中床腳上所用釘子,工匠在外面塗上銀(其用意想是怕釘子生鏽),劉裕覺得太浪費,不准他們用,只許用鐵釘子。他的女兒們出嫁,他從不送她們錦繡、金玉之類,所有陪嫁之物都很簡單。 劉裕未發跡時,蓋的是布被子,連蠅拂之類也是自己用牛尾巴上的毛做成的。他當上皇帝以後,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再也不用爲生活而犯愁了,但是他卻不肯把以前蓋過的布被子和牛尾巴做的蠅拂丟掉,而是讓他的女兒彭城公主小心地收藏好。他鄭重地囑咐女兒:「妳把這些都仔細收藏好,將來可以留給子孫,教他們千萬不要忘了本。」 劉裕未發跡前,因爲窮困,所穿的布衣布襖都是他的妻子武敬皇后親手所製作。劉裕建立劉宋王朝,當上皇帝后,將這些以前穿過的布衣布襖等都交給自己的長女會稽公主收藏起來,並且告誡會稽公主:「後世如果有驕奢不知節制的人,妳就將這些拿出來給他看!」 劉裕教育後代節儉樸素的用心,可說是十分良苦。 張充受教猛醒 痛改前非 張緒,字思曼,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從小就很有節操,清簡寡慾。 張緒入仕後,累官至國子祭酒、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張緒很有學問,尤其精通周易,時人都很佩服。張緒由劉宋入齊朝,在朝爲官,前後歷經數帝,齊高帝、齊武帝、劉明帝等都十分讚賞他清淡有節,風姿高雅。 張緒一生清簡寡慾,有錢財就散給部下,或施捨於人。張緒耿介,不肯阿諛人,有一次和客人閒談,張緒自稱道:「我一生不知道低聲下氣、奉承別人。」此語傳到朝廷宰相耳中,引起他心裏老大不舒服,爲此,張緒被外放,出任吳郡太守。 張緒有個兒子張充,字延符,入仕時已是南朝齊代,比他父親晚幾十年。張充跟父親一樣,也精通《老子》、周易之學,後也擔任國子祭酒、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張充之所以後來能夠很有學問並立朝爲官,跟下面所述的這段有趣故事很有關係: 張緒在朝廷爲官時遠離家鄉蘇州,張充和諸兄弟們沒有父親在身邊管束,在家鄉便放浪形骸,不拘小節,肆意玩樂起來,不把學習放在心上。 張充特別喜歡打獵,一有工夫便牽狗架鷹到郊外盡興打獵。有一次,張緒請假回鄉探親,剛剛走到蘇州城西郊,便碰到兒子張充在那裏打獵。只見張充左手臂上停着一隻獵鷹;右手牽着一隻獵犬,嘴裏還大聲吆喝着,顯得興致勃勃。一見到父親張緒的船到達,張充頓時顯得不知所措,急忙將臂上的鷹和牽着的獵犬都放走,恭恭敬敬地在岸邊向父親下拜行禮。 張緒沒有聲色俱厲地訓斥兒子,只是語氣沉重地說道:「你又要呼鷹,又要牽狗,一身兩役,不覺得太辛苦嗎?」 張充受到父親的喝斥,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鄭重其事地回答父親道:「古語所謂『三十而立』,兒子今年已經二十九歲了。請父親大人放心,我一定下決心完全改過!」 張緒用鼓勵的語氣,對兒子說:「有了過錯知道改正,仍然可以成爲賢人,過去孔子的學生也有過這樣的事。」 張充受教猛醒,下決心痛改前非。他徹底丟棄掉過去的壞毛病,修身養性,刻苦攻讀。還不到一年,他已經讀了很多書,並且精通《老子》、周易之學。 (參考數據:《宋書》、《獨異志》、《南齊書》、《何氏語林.箴規》)△ (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