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
传奇"三元宰相" 正义敢言的商辂(图)
【人民报消息】商辂,字弘载,浙江淳安人,明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历任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大臣,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以浙江乡试第一(解元)、礼部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连中三元」,不仅才学出众,更以为官清廉、刚直敢言载入《明史》,在复杂动荡的时局中,他敢于为民请命,有「三元宰相」、「一代贤相」之称。 商辂的父亲曾任府吏数年,秉公执法,平冤狱,行善事,累积阴德。商辂出生时,很多人远远就看见他家中有光亮闪烁。太守对他父亲说:「尔子上应天象,必非尘凡之器,他日必为朝廷大瑞,与国家增光者也!」商辂渐渐长大,读书识字便出口成章,后来果然连中三元,史称「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忠心保国 明英宗时发生震惊全国的「土木堡事变」,英宗误听宦官王振之言,失陷于土木堡地区,蒙古军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北京城下。败报到来,朝廷一片混乱,一些大臣纷纷建议往南迁都,此时商辂刚刚进入内阁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他坚决支持主战的兵部侍郎于谦,两人齐力使监国的郕王定下了固守京师、抵抗入侵的决心。 两人上疏说:「京师为天下根本,若一动,宋南渡之事可鉴也。一步不得离此!」郕王即位为代宗皇帝,商辂辅佐于谦,带领军民抗击蒙古军队入侵,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国家转危为安。 造福百姓 明英宗复位后,商辂因不媚权臣,被奸臣诬陷而被免去官职。商辂在罢官居家的十年中,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他看到从村里到县城,山道险峻,峡谷水流湍急,行人困难,于是出资修路。邑人立碑以盛赞其功德。 商辂还创办了「仙居书院」,教书育人,讲授儒家经典,带动淳安兴学之风,使民风淳厚。他还经常被邀赴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讲学论道。 规谏君主 明宪宗即位后,对持正公道的商辂印象很深,将他召至京城官复原职,商辂辞谢,宪宗说:「先帝已知你是冤枉的,你不要推辞了啊。」商辂于是根据当时多地区出现的水灾,提出首先要修德消除灾祸的八件事,即《修德弭灾疏》:学习圣贤之道;允许众臣直言进谏;平反冤假错案;停止不急需的修建项目;减省多余官员;设置义仓;尊崇先圣名号;广泛制定士法等。宪宗赞许并采纳,使很多因进言而被罢官的人恢复了官职,使忠臣得以保全。 后来商辂升任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他上了《政务疏》,详细地论述作为君王所必须有的君王之道和职责所在。谈到自古圣人明君都修身正心,尊崇道德,表率于民,特别强调君王要「纳谏言」,「伏望自今以后,凡遇建言之人,乞赐优容所言,可用即为施行,如不可用亦不加罪」。(《商文毅疏稿》) 为民请命 周太后家管田庄的内吏与百姓争夺田地,侵占民间地产,众民与内吏发生争执。太后大怒,宪宗想把百姓迁徙到塞外。商辂奏道:「天子以天下为家,安用皇庄为?」替百姓说话,使众民得以安宁而免徙边庭。 宪宗想在宫殿的北面修建一阁楼,命令宦官经办,商辂等人进谏取消此事;工部请采木修筑干清门,商辂极力劝阻稍缓。当时有开封、凤阳诸府流民流徙济宁、临清,商辂招垦畿内八府,给粮种,使民有所养。 商辂在任内的一大功绩是力谏撤销特务组织「西厂」,为民除害。宦官汪直掌管西厂,横恣胡为,越过刑部、都察院任意抓人杀人,制造冤狱,满朝文武官员、京城百姓无不切齿痛恨。商辂为民请命,毅然上了著名的《请革西厂疏》,奏说汪直和西厂是国家一大危害,主张撤掉。明宪宗看了大怒说:「朕用一内臣,怎么就危害天下了?」 商辂严肃地说:「陛下听信汪直,而他安插耳目在群臣中,如韦瑛、王英等人,汪直把这类小人当做耳目。他们假传圣旨或都称自奉密旨,滥杀无辜,作威作福,欺虐善良,有时一天擅拿十几人,如此国法安在?害得士大夫不安于职,商贾不安于市,旅行不安于途,士卒不安于伍,庶民不安于业。此辈不罢免,天下怎么会无危险呢?」 这时大臣万安、刘翊、刘吉等也站出来参劾汪直,商辂向他们道谢说:「诸公都为国家这样做,我又有什么担心的呢?」在商辂等人的力谏下,宪宗当日即下令罢免汪直,废除西厂。朝野肃清,人心大快,商辂的《请革西厂疏》也成为历代相传的不朽之作。 商辂的文章虽存世数量不多,但所留存的每一篇都为人所珍重。他是非分明,爱护忠臣,不趋炎附势,凡所做的事都是有益于国家、生民之事。他为人厚道,乐于修德行仁,人们都说与他共事如沐春风,润物无声,让人心悦诚服,「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明史》),民间也有「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赞誉。 商辂在《咏梅》诗中写道:「玉骨冰肌不染尘,雪霜深处倍精神。莫言岁晚无生意,南北枝头总是春。」正是他一生坚守节操、坚持真理的写照,也是历代仁人志士高洁品质的写照。 (参考数据:《商文毅公集》)△ | |
| |
| |
相关文章: |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