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古人闻乐 预知国运兴衰(图)
【人民报消息】中国古代的圣主明君大多通晓德音正乐的意义,所以相当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由于音乐能表达君、臣、子民等内涵,所以在中国历朝历代,有很多人经由聆听音乐的音率变化,便能预知国家兴亡。如下,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奇人异士以音乐预知国祚的事迹。 听太庙音乐 预知唐室吉庆 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西京太庙举行春祭,太乐令裴知古参加祭典。他听到演奏的乐声后,悄悄地对通晓音律的臣子元行冲说:「金石谐和,一定会有吉庆的事发生。吉庆的事情将会应验在李唐的宗室子孙中。」就在他说这些话的当月,武则天病逝。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篡唐,改大唐国号为周,自立为帝。直到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才恢复了大唐国号。裴知古透过音乐即事先预知唐室将有喜事发生。 宁王听曲 预知国难 在唐朝开元末年,西凉府都督进献一首新曲。唐玄宗招待宗亲到偏殿欣赏乐曲。乐曲演奏结束之后,众王纷纷称赞,唯独玄宗的哥哥宁王李宪默不作声。玄宗看见了,问王兄为什么那么沉默? 宁王说:「这首曲子音调虽美,但臣听说,一首乐曲要从宫音开始,商音结束,中间由角、征、羽音组成,首尾都要呼应宫商。但这首乐曲一开始,就已经离开了宫调,征、商二音杂乱而且音势粗暴。臣又听说,『宫』代表君,『商』代表臣,宫音不强意味着君王势力薄弱,商音过强意味着臣下作乱犯上。虽然征兆微弱,隐形在音律之中,传播在歌声里,终有一天会应验在人事上。臣担心有一天乱臣贼子以下犯上,陛下恐有流离之难,征兆都在这首曲子中预言了。」 听到宁王的解释,玄宗皇帝当即沉默不语。不久之后,唐朝发生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唐朝因此由盛而衰。宁王听乐音预知国难,也得到证实。 当时还有一个现象,天宝年间,很多乐章的名字都是以边地为名,比如《凉州曲》、《甘州曲》、《伊州曲》等等。这些乐曲多处使用「繁声」(浮靡的音乐),名前都冠以「破」。后来,这些边地竟然都被西边胡人所攻破、侵占。兵乱还没有发生,乐章都已出现了征兆。 乐工超前预言隋朝大乱 隋朝有一名乐工万宝常天资聪颖,精通音律。 有一年,万宝常听到乐工演奏的音乐后,泪流满面地对人说:「乐声暴戾又充满哀伤,预示着不久以后天下就要大乱,四海沸腾,互相残杀。」当时隋朝天下还很太平,所以人们对万宝常的话都不以为然。 大业十四年,隋炀帝巡游江南,乐不思蜀,生活日渐骄奢淫逸,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天下百姓因此徭役、赋税沉重,群盗四起,各地叛乱。万宝常超前的预言得以应验。 乐工听音 预知炀帝一去不返 隋朝还有一位乐工王令言也很精通音律。一天,他的儿子从宫里回到家中,在屋外用琵琶弹奏《安公子曲》。 王令言在屋内听到后,心中大惊,王令言赶紧招呼儿子进来,对他说:「你最好不要随驾前往江都。皇上此去,肯定回不来了。」 儿子问他原因,他说:「这支曲子宫音只去不返,而宫代表君,所以我知道。」 隋炀帝此行果然没有返回京城,在江都被杀。 文天祥听音 预知南宋灭亡 历史上有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也从蒙古军的歌声中,预知南宋的覆亡。 元朝十五年(1278年)十二月,南宋兵败。丞相文天祥被捕,元军将其押解进京。当时,蒙古军人打了胜仗,高兴地在一起合唱歌曲《阿剌来》。文天祥坐在舟中听到这首歌,心中大吃一惊。 他问蒙古军官:「这首歌曲来自什么地方?」军官说:「这首歌起源于大漠,是我们蒙古帝国的歌。」文天祥听闻后,不由得悲伤纵泪,仰天长叹道:「这正是黄钟之音,南人再也不会复兴了。」 在中国古代,黄钟为宫音,比喻君王。 文天祥听到蒙古军人的歌声犹如黄钟,因此感叹南宋国运就此灭亡,再也不会复兴了。 (参考数据:《太平广记.乐一卷.第二百三》、《隋书.卷七十八》、《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九》)△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