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錢」是一味中藥嗎?當然不是!可是唐朝卻有人模仿《神農本草經》的格式,撰寫了一份獨一無二的「用錢專著」——《錢本草》,用以診治時弊。奇文的作者就是唐朝開元時期的宰相張說。 張說策論天下第一 張說前後三次擔任宰相,執大唐文壇牛耳三十年,爲一代文宗。 唐朝永昌元年(689年),在殿試環節中,吏部尚書李景諶出了一篇策論(議論文)題目,時年22歲的張說當時所作的文章被認爲是天下第一策論。張說因而名聲大噪,此後步入仕途。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最爲驚心動魄的事件之一就是「當庭對質」。 冒滅族風險 不作僞證 武則天晚年時期,張昌宗擔心一旦武氏去世後,自己可能會被宰相魏元忠誅殺,於是就陷害魏元忠和高戩,說他們爲了安身立命,要挾持太子。武氏聽後大怒,將魏元忠和高戩關進大獄。 當庭對質前夕,張昌宗向張說許諾高官厚祿,讓他作僞證。 武則天詢問張說,張說還沒答話,魏元忠就說:「你想和張昌宗一起羅織罪名陷害我嗎?」張說憤怒地說:「你身爲宰相,怎麼會說出街頭地痞才會說的話?」 張昌宗在旁邊急着催張說誣告魏元忠。張說回答道:「陛下您看,張昌宗在您面前都要這麼逼我,何況在外面呢!臣面對衆人,不敢不說真話。臣實在沒有聽說魏元忠要造反的事情,但是張昌宗卻逼臣做僞證。」 張說很有才華,史書上說他很愛財,面對張昌宗許諾的高官厚祿確實動心。在當庭對質之前,大臣宋璟和劉知幾都勸他不要誣陷他人。假如獲罪流放,也是幸事;假如真有不測,宋璟答應他一定會據理力爭,和他同生同死,萬代瞻仰都在這一刻。劉知幾也勸他說:「不要玷污青史,不要連累子孫。」 最終,張說冒着滅族的危險說:「難道我不知道,今天依附張昌宗就能立刻獲取高官厚祿,依附魏元忠就會立刻被滿門滅族嗎?因我害怕日後魏元忠的冤魂向我索命,所以不敢誣陷他呀。」 助唐玄宗除國亂 因武則天寵信張昌宗,在雙方各執一詞的情況下,認定張說是小人。當武則天再次召見張說,追問魏元忠是否謀反時,張說依然堅持沒有聽說魏元忠要造反的事情。武則天聽後大怒,命宰相和武懿宗聯合審訊他,張說還是沒有誣陷魏元忠,魏元忠因此得以免死,而張說則被流放嶺南。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後,將張說召回擔任官職。太平公主一黨當道亂政時,張說悄悄地派人獻給唐玄宗一把佩刀,提醒他要果斷行事,及時剷除太平公主,爲國平定禍亂。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誅殺太平公主一黨,再開大唐盛世「開元之治」。 奇文診治時弊民心 張說三次出任宰相,在名利場闖蕩四十多年,晚年寫了奇文《錢本草》,文章不長,但很精闢。 他說:「錢,味甘,性大熱,有毒,偏偏能預防衰老,滋養容顏。錢,善於治療飢餓寒冷,也能解決人的困難,立刻見到奇效。 「錢,利於國家,也污染賢達,更害怕清廉。貪婪的人服用它,以持中均衡爲好,如果不能持中,就會冷熱不均,令人有如得了霍亂。(錢)這味藥,沒有固定的採摘時節。如果沒有原則地亂採,會傷害人的精神。 「錢既然流行,上能祭祀神靈,下能焚燒後寄給鬼魂。如果只攢錢不散財,就會有水火盜賊等災難;如果只散財不積攢,人就會有飢寒困厄等禍患。 「一邊積攢,一邊施財,可稱爲道;不把錢當作珍寶,稱爲德;獲取和給予適當,稱爲義;不求非分錢財使用正當,稱爲禮;能廣泛地救濟衆人,稱爲仁;支出有度歸還有期,稱爲信;得到錢又不傷害自己,稱爲智。 「用這七種方法精煉此藥,可以長久地服用,使人延年益壽。如果不是這麼服用,就會消減情志,損傷精神,這點要特別注意。」 張說將錢比喻爲一味中藥,從「道、德、義、禮、仁、信、智」七個方面,詳細地論述人和錢的關係,總結出使用錢財的精準方法,將錢的用途描述得淋漓盡致。 (參考數據:《唐才子傳》、《大唐新語》卷一、《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三》、《錢本草》、《舊唐書》卷九十七《列傳》第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