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看王海容怎麼都順眼。
1959年8月,毛澤東主持女兒李敏(前排左四)的婚禮,王季範(前排右三)、王海容(二排左五)、王起華(二排左四)應邀參加婚宴併合影。

【人民報消息】經過文革的人都還記得毛澤東身邊的兩位外交部女翻譯王海容和唐聞生,她倆的風頭當時無人能比,又都沒有結婚。不知是毛不讓她們結婚還是什麼原因。爲什麼聯想到這裏去了?因爲章含之離婚後,毛派人送去一籃子蘋果祝賀。後來章含之嫁給了外交部長喬冠華,讓毛大發雷霆。從此喬冠華就沒有好日子過。儘管章含之竭力辯解「紅太陽」沒有照耀到自己床上,但章的前夫證明她與毛有一腿。 說起王海容與毛的親戚關係還是相當近的,王海容的祖父王季範是毛澤東的表兄,毛小的時候寄宿在外公家裏,與王季範朝夕相處,稱其爲「九哥」。 王海容,1938年9月出生於長沙。其父王德恆是王季範的獨子。按輩份來說,毛是王海容的爺爺,但毛對這些從來不在意,毛只在意這個女人我喜歡不喜歡,喜歡我就要。 據毛澤東的私人醫生李志綏透露,毛看上的女人,能當場讓其丈夫一人回家,把那女人留下來睡三天才放回去。這些都是「萬壽無疆」死後才從小道流傳出來的。 ● 九哥把兒子送上絕路 據今晚報透露,抗日戰爭初期,王季範找到早年在湖南一師的同事、執掌八路軍駐長沙辦事處的徐特立,請其介紹獨子王德恆前往延安參加抗戰。在徐特立安排下,王德恆不久去了延安。此時,王海容剛一歲多,弟弟尚在襁褓之中。毛批准,九哥的兒子王德恆留延安工作。 1940年春,王德恆從抗大畢業。在另一位表叔──毛澤東的大弟毛澤民的介紹下,王德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抗戰後期,侵華日軍即將投降之際,王德恆參加八路軍「南下支隊」,回到故鄉湖南進行祕密活動,他以公開合法身份「湖南修業高級農業職工學校教員」從事地下活動,連近在咫尺的老父都不允許見上一面。什麼地下活動如此見不得人?報導含糊其詞,最後說「被國民黨特務祕密殺害」,年僅30歲。 隨後的報導就更上不了檯面:噩耗傳到延安,毛澤東深感悲痛。但因事關機密,毛澤東未將王德恆犧牲的消息告知表兄王季範。事關什麼機密不能說?在以後的數年,也就是跟國民政府打內戰時期,可憐的王季範照舊年復一年地給表弟毛澤東和兒子王德恆寫信。但從來沒有接到過兒子的來信,以爲他太忙。 王季範什麼時候知道獨子離開人世了呢?五年之後,共產黨非法建政的第二年。毛真夠損的。 1950年仲秋,毛澤東電邀王季范進京, 9月21日,王季範由兒媳肖鳳林、孫女王海容、孫子王起華陪同北上京師。 在中南海的一次晚宴後,望着年近古稀、鬚髮花白的表兄,毛澤東說:「你把德恆交給我,可我沒有照看好他,自當難辭其咎啊!」 驚聞這個不幸的消息,王季範老淚縱橫,肝膽俱裂。毛說:「你要節哀,多多保重,還要照顧好他的一雙兒女。他們是烈士遺孤啊!有何難處,可以直接找我。我們是一家人……」。 問題是,王季範把獨子送到表弟毛澤東身邊去抗日的,結果不但沒去抗日,還莫名其妙的送了一條命。 ●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王季範知道獨子去世的第二個月,同年10月下旬,毛岸英隨志願軍越過鴨綠江入朝,隱姓埋名任志願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和機要劉祕書,毛讓他在彭德懷身邊鍍金,爲毛岸英進入權力中心撈取政治資本。一個月零幾天之後,1950年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暴露目標,被聯合國軍轟炸機投下的凝固汽油彈擊中,當場死亡,屍體無法辨認,靠他生前戴的蘇聯手表殘骸才確認,年僅28歲,比王季範獨子王德恆少活2年。 毛也被隱瞞,又過了不到一個月,毛怕兒子出事,提出讓他回來,才知道已經死了。毛臉色發青、渾身顫抖,雙手冰冷。 上天是公平的。 ● 王海容名落孫山進化工廠當學徒工 王海容入京後,先後在京城名牌中學師大女附中、北京女五中就讀。寓京20餘年間,尤其是「文革」以前,王季範一直是毛澤東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的座上賓。少女時代的王海容隨祖父出入中南海,漸漸與毛澤東熟識起來。 1957年夏,並不聰明的王海容在高考中名落孫山,當化學工程師的理想成了泡影。 1958年「大躍進」,功課不好的王海容想當工人,但遭到了家庭的反對,他們想讓王海容繼續高考。但王海容不是塊讀書的料,她瞞着家人,找到北京化工廠,辦妥了進廠手續。面對既成事實,家人只得默許了王海容的選擇。 ● 毛澤東爲她修改和撰寫文章,取筆名「王波」 1960年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中國青年》刊登了一篇署名「徒工王波」,題爲《我的經驗》的心得體會。這期刊物同時還發表了胡耀邦、陳士榘等革命前輩撰寫的文章。當時,誰也沒有去想這位「徒工王波」是何方人士,更沒有把這篇文章與黨主席聯繫在起來。不過,讓人困惑不解的是,編輯部爲這篇文章寫下了一大段按語。 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終於真相大白:原來這位王姓「徒工」不是別人,就是王海容!文章裏還有萬壽無疆寫的幾段,怎了得! 《中國青年》雜誌社在獲悉了王海容的不尋常經歷後,便約她寫一篇經驗體會。王海容寫了一篇不咋樣的裹腳布。文章寫好後,王海容很想聽聽毛澤東的意見。於是,她在60年8月1日提筆給毛澤東的祕書葉子龍寫了一封信,表示「我想讓主席公公在百忙中抽出一點點時間替我修改一下……」文章隨信寄出後,直到10月中旬,她才接到通知,說是毛主席要親自見她。 1960年10月17日下午3時,王海容準時來到毛澤東在中南海的住所豐澤園。一進門,只見毛澤東手中正拿着厚厚的一沓稿紙。仔細一看,正是自己早先隨信寄給葉子龍的稿子。毛澤東不僅仔細閱讀了全文,而且對這篇差不多是中學生作文式的文章親筆作了大量修改。在稿子的第一頁上,毛澤東寫了兩行大字,第一行是「我的經驗」,第二行是「徒工王波」。原來毛澤東除了爲她的文章定了標題,還爲她本人起了個筆名。 王海容發現不少頁碼上除了許多重要修改之外,有些段落竟然完全是毛澤東重新書寫。 史無前例,真是史無前例! ● 外交部之「王」 爲《中國青年》寫稿的當年初夏,學徒工王海容走後門跨進了北京師範學院的大門,成爲該院俄語系的一名並不年輕的新生。 王海容畢業後本來要做中學俄語教師,但上級讓剛剛拿到畢業證書的王海容去外交部報到,她還沒進辦公室,就被派到北京外國語學院進修英語。毛澤東親自讓祕書找到自己的英語「塾師」、執教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國文學系的章含之,拜託章含之對海容姑娘多加關照。於是章含之每星期給王海容補兩次課。 1964年9月28日,王海容寫信給毛澤東,反映對外語學院教學改革的意見:「在改革的某些具體做法上或某些措施上還有不少的偏差,存在一定的問題,我認爲如果現在不及時糾正,那麼將影響學生全面地掌握知識。」收到王海容來信,毛澤東當即批轉黨內分管文教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陸定一:王函中「有些事值得注意」,「請派人調查一下,及時改正」。毛澤東特別在王函第一頁上寫下一段讚揚性的批語:「此人叫王海容,是個女孩子,很有些志氣,是人民代表王季範的孫女兒,也是我的表侄孫女兒。你如果想找她談談,可叫我的祕書徐業夫送她去。」 1965年11月,王海容結束了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的進修,學成歸部。根據總理周恩來的指示,她被安排在外交部辦公廳祕書處綜合組。在最初的時候,王海容的工作主要是負責部長們與總理間的文電收發,同時也幹些諸如編寫外交通報之類的雜活。也就是看着毛的面子,純粹是照顧性質。由於她的特殊身份和背景,她在外交部上上下下都沒人敢惹。 作爲外語學院的畢業生躋身外交部辦公廳,按一般的情況頂多也只是個科級祕書。但文革期間,只要翻開報紙,打開電視,就能看到王海容參加外事活動的消息,以及陪同毛澤東接見外賓的身影。 雖然王海容沒有什麼特別的名位,但其「活動的權力」則比高級幹部高很多。 1970年夏天,由周恩來直接提名,委任王海容擔任外交部禮賓司「負責人」。 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王海容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參與基辛格祕密訪華和尼克松訪華的接待工作。 1972年5月至1974年7月,王海容任外交部部長助理,主管禮賓事務。 1972年夏,王季範病故時,毛澤東所送的花圈上寫着「九哥千古」。 ●毛澤東死後王海容立即不抖擻
時隔41年,王海容與毛同月同日死。
毛澤東晚年時,王深受毛的寵愛,被火箭式提拔,毛在世的最後日子裏,因健康不佳,不見任何人,包括江青都很難見到毛。王海容則是少數幾個能見毛的人之一,毛通過她向外界傳遞指示,外界也經常透過她打探毛的消息、向毛反映問題。 1974年7月,王海容36歲就成爲中共外交部副部長,但兩年之後,1976年9月9日,毛就嚥氣了。王海容伏倒在毛澤東的遺體前痛哭不止。一個時代結束了,王海容的「黃金時代」也結束了。 曾任毛澤東、周恩來與鄧小平英語翻譯的冀朝鑄,在其英文回憶錄中披露,毛澤東死後,王海容和江青曾在毛棺材前大打出手。 冀朝鑄回憶,當時,毛的棺材停放在人民大會堂,江青送了一個花圈擺在棺材旁,王海容對江青在花圈上寫的悼辭自稱是毛的「學生」深感不滿,當場痛罵毛的妻子江青,兩個人竟打起來,王海容狂抓江青的頭髮,一抓卻把整個假髮抓下來,江青露出了一個大光頭。王海容敢罵敢打江青,無可辯駁的說明她在毛面前的地位不凡。 王海容的英文導師章含之晚年時曾撰文,指責王海容向老毛吹耳邊風講壞話,「把我的前途毀了」。 毛澤東病逝後,毛澤東身邊的大紅人包括王海容,被停職接受審查。1978年12月底,她的工作關係從外交部移交到中央組織部,等待重新分配工作。之後,中央決定王海容到中央黨校進修學習,別人只去一年,頂多兩年,她這一去竟是整整3年。1984年,給個閒差,王海容被任命爲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 到底毛與王海容是什麼關係,人們只是揣測。但不可思議的是,今年9月9日毛忌日,也是一生未婚的王海容的79歲忌日,她走的日期也變的耐人尋味。(文/喬劁)△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