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文化 › 文章: |
足下尊稱的故事刻骨銘心(圖)
【人民報消息】古代下對上或同輩間相稱都用「足下」這個敬辭。如樂毅《報燕惠王書》︰「恐傷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義,故遁逃走趙。」意思是說︰擔心損害了先王英明的形象,破壞了您仁義的名聲,所以逃到趙國。又《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閻樂前即二世,數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爲計。』」意思是:閻樂上前走近秦二世胡亥,批評胡亥說︰「您傲慢任性,隨便亂殺人,天下人都背叛您了,請您自己想一想。」《史記‧項羽本紀》︰「張良謝曰︰『……謹使良奉白璧一雙,再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以上都是臣子對君王尊稱爲「足下」的例子。 戰國以後,「足下」就不只是限於臣子對君王,也可以用於同輩間的互相稱呼。如唐朝皮日休《移元徵君書》載有:「果行其道,罄南山之竹,不足以書足下之功,窮百穀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這是皮日休爲勸進一個非常有能力卻歸隱山林的朋友,希望他出來爲世人服務的書信。又《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幹愕然曰:『吾久別足下,特來敘舊。』」 因此,不管是下位對上位,或者是同輩間相稱,「足下」都是帶有敬意。那麼爲什麼用「足下」尊稱對方呢?劉敬叔《異苑》卷十上記載,春秋時代,晉國的晉獻公因寵愛驪姬,導致太子申自殺身亡,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則逃亡他國。重耳在北方遊牧族部落裏寄居十二年,後來重返中原,他到各國拜訪並尋求幫助。他帶着隨從翻山越嶺、長途奔波,一行人飢寒交迫終於到達衛國,沒想到衛文公卻拒不見面。 此時重耳因長期勞累、營養不良,染了風寒,發高燒並囈語着想喝一碗肉湯。可是隨行的人一樣也身無分文,根本沒有錢買肉給他吃。於是忠心耿耿的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了一碗熱騰騰的肉湯﹙也叫「剮肉奉君」﹚,說也奇怪,重耳喝了之後竟然不藥而癒。一行人再繼續前往齊國,終於獲得齊桓公的幫助,結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得以重返晉國,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掌理朝政後,即論功行賞。看到衆人爭相邀功的嘴臉,介子推非常厭惡,失望之餘便帶着母親隱居山林。後來經人提醒,晉文公想起介子推的恩澤,急忙派人四處尋找他,但介子推淡泊名利,無論如何都不願下山受封賞。 有人向晉文公獻策,如果放火燒山就能逼他下山,不料火熄滅後,衆人不但不見介子推跑下山來,卻在滿山灰燼中找到介子推和母親抱着一棵樹被活活燒死。晉文公不僅傷心欲絕,更是痛悔不已,除了命人厚葬介子推母子,還將這棵樹砍下來,做成了一雙木屐,每當他穿着這雙鞋就會想起那段在外流亡患難與共的往事,晉文公即不由悲嘆︰「足下,悲乎!」 「足下」一詞因這個典故而來,取其睹物思人,感念昔日恩情,進而衍生出對朋友的敬稱之意。△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