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寻常西瓜曾是古代皇家贵族食品(图)
 
周慧心
 
2016年7月25日发表
 
江南一些地方,人们会将西瓜瓤挖掉,并在瓜皮上雕刻出各种精美的 图案,内点灯烛,便成了一种别具风格的季节性的观赏灯——西瓜灯。

【人民报消息】炎炎夏日,来一块甜美的西瓜消暑解渴,现今已是平常百姓家再平常不过的水果了。但在西汉时期,西瓜可是皇室成员以及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水果。 据说西瓜是原产于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地区的一种野生浆果,当地人称它为Tsamma,是他们主要的水源及食粮。而大约5000年前的古埃及就有人工栽培的西瓜,西瓜经常被放在法老的陵墓,作为来世享用。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曾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相信「寒瓜」就是西瓜。 但也有考古学家认为,「寒瓜」其实是「甜瓜」而不是西瓜。最早西瓜是在公元10世纪由契丹人从西域带回中原。也因此而称作「西瓜」。 西瓜最早的文字记载应该是南宋绍兴年间。洪皓是徽宗政和5年(公元1115年)在开封金榜题名的进士,南宋初,建炎3年(1129年)以礼部尚书身份奉高宗之命出使金国,却被扣留长达15年。他着《松漠纪闻》,说自己在出使金国时,在漠北见到了西瓜,「西瓜形如匾蒲而圆,色极青翠,经岁则变黄,其瓞类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从这个记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西瓜形状、皮色与今天差别不大,他声称自己是西瓜使者,「予携以归,今禁圃乡囿皆有。」 此后,有关西瓜的说法开始频现于南宋文人的笔端。比如范成大《西瓜园》中的「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汪元量《通州道中》诗中的「西瓜黄处藤如织」,方回《秋大热上七里滩》诗中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董嗣杲《中伏》诗中的「醉拾西瓜擘」……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推知,西瓜在南宋已不是「贵族消费品」,当时普通老百姓也已吃上西瓜。 元代诗人方夔在《食西瓜》中写道:「缕缕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捣肤红,香浮笑语牙水生,凉入衣襟骨生风。」诗人以巧妙的手法,绘声绘色地刻画出人们吃西瓜时齿间瓜水盈盈,伴随笑语散发出芳香气息,似有凉风灌满衣襟,读来令人口舌生津,心欲一尝为快。 西瓜虽都在夏秋季节食用,但在不同地区却有很多不同的吃法。新疆地区素以「围着火炉吃西瓜」而闻名。海南岛人喜欢在瓤子里撒些盐或涂辣椒酱吃。甘肃农家的西瓜泡馍更是别具特色,他们食瓜不用刀,以大拇指在西瓜中间轻轻掐两下,再顺着掐痕拍几下,西瓜便一分为二,用筷子将瓜瓤搅成瓜汁,再把馍掰碎,放进瓜汁中泡软,就成了风味独特的西瓜泡馍。 北方人还有一种别具一格的吃法,将西瓜瓜蒂部切下一块,当做盖子,然后将一把葡萄干撒进去,再扣上盖子,瓜外用黄泥糊严,放置阴凉处,10天以后,去泥揭盖,里面满是蜜水,略带葡萄酒香味,品尝一杯,顿觉心旷神怡。而江南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将西瓜瓤挖掉,并在瓜皮上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内点灯烛,便成了一种别具风格的季节性的观赏灯——西瓜灯。△

 
分享:
 
人气:31,23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