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丁香是古人喜愛的口香糖(圖)
 
2016年5月19日發表
 
丁香是古人喜愛的口香糖。

【人民報消息】古代也有口香糖,古代的口香糖是丁香,古人口銜丁香,抑制口臭。 古人由於缺乏科學的口腔保健知識和有效方法,口腔清潔不夠徹底,有時腸胃消化不良,以致口臭。而如何去除口臭,古人也有很多妙方,最主要的一個方子,就是口銜「雞舌香」。 因爲「花實叢生,其中心最大者爲雞舌,擊破有順理而解爲兩向,如雞舌」而得名的「雞舌香」,便是丁香。這味因爲花筒細長,形狀像釘子(古時亦將「釘」寫作「丁」),有着濃郁香氣而得名的古老草藥,是化解口臭尷尬的良藥。 相傳東漢恆帝年間,有個老臣子叫刁存,口臭很厲害。每當他向皇帝奏事,皇帝都皺着眉頭,直至忍無可忍,便賜了一樣東西給他,命他含到嘴裏。刁存不知何物,惶恐中只好遵命,入口後又覺得味辛刺口,以爲是皇帝賜死的毒藥,不敢下嚥。退朝後,匆忙回家與家人訣別,恰好有同僚來訪,感覺此事稀奇,便讓刁存把「毒物」吐出。吐出之後,便聞到一股濃郁芳香,口臭已然不覺。原來所謂「毒藥」,乃名貴的「雞舌香」。而後,朝廷官員面見皇帝時口含丁香便成爲一時風氣。 所以,大約也是從中國漢代開始,百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問題,嘴裏都含嚼丁香,以免給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 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也有記載:「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雞舌香,欲奏其事,對答其氣芬芳。此正謂丁香治口氣,至今方書爲然。」可見,含丁香治口臭,不僅源遠流長,而且方法極類似於現在的嚼口香糖。 相傳唐代詩人宋之問在武則天掌權時期曾充任文學侍從,他自恃儀表堂堂,又滿腹詩文,理應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可武則天卻一直對他避而遠之。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寫了一首詩呈給武則天以期得到重視。誰知武則天讀後對一近臣說道,宋卿哪方面都不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之問得知後羞愧無比。從那以後,人們就經常看見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 到明清之後,口含丁香避口氣、增芳香,已成爲朝臣和士大夫們的日常之事。文人雅士以丁香贈友,也成爲常見禮節。△

 
分享:
 
人氣:22,10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