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身懷"百刀切檳榔"絕技 老藥工望傳人(圖)
 
2016年3月21日發表
 
85歲的河南老藥工朱清山當地人都叫他「藥神」。

【人民報消息】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一定難以置信,一個大如棗、硬如石的檳榔在切刀下僅一分多鐘就變成了100多片薄如蟬翼的檳榔切片。85歲的河南禹州老藥工朱清山便有這般鬼斧神工的技藝,當地人都叫他「藥神」。 據新華網3月9日報導,朱清山1931出生於禹州朱閣鎮一箇中醫世家,13歲就到老字號藥棚「元豐祥」當學徒。在中醫藥領域摸爬滾打,朱清山練就了一身絕技︰眼觀其色,嘴嘗其味,鼻聞其香,他一掂量便能講出這些藥材的產地、成色以及炮製後的藥效。時間久了,朱清山甚至簡單用腳踢一踢裝藥的麻袋,就能根據藥材發出的聲音判斷出乾溼程度,毫髮不爽。 禹州中藥炮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在1911年柏林的「萬國醫藥博覽會」上,禹州「九蒸九曬熟地黃」曾引起巨大轟動。可惜,這一獨特技藝卻在1956年左右逐漸失傳。「藥不經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靈」,不甘讓傳統中藥炮製技藝就此埋沒,1997年起,朱清山開始研究復原「九蒸九曬」技藝。經過10年的反覆試驗,2007年,朱清山終於成功復原了古法九蒸九曬熟地黃。對傳統的傳承不僅在於復原,更在於創新。朱清山在製藥時還創制了更精密的炮製方法,經過他炮製的地黃,可謂「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飴」,真正達到了古書上記載的熟地黃標準。 如今,朱清山在老家朱閣鎮辦了藥廠,專門從事中藥泡製和研究。經過朱清山炮製的九蒸九曬熟地黃、九蒸九曬黃精等中藥製品,代表了禹州炮製技藝的最高水平。2009年,朱清山被評爲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禹州中藥加工炮製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一個小小的檳榔,用機器不過能切出三四十片。過去當學徒,老闆不讓用油燈,很多時候我都是摸着黑切的」。朱清山邊切邊說,就連不看刀片都可以「呲呲」地切,幾十個檳榔一會兒就切完了,端詳那些切好的檳榔片,可謂薄如紙、輕如羽、透如紗。 中國中藥界有這樣功力的人屈指可數。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自1945年朱清山到禹州城關老字號藥棚「元豐祥」當學徒,已過去70個春秋。 朱清山一直恪守醫者仁心,是出了名的「藥管嚴」,讓病人用最少的錢來最有效地治病。他說,把檳榔切成薄片並非只是追求「形式」,是因爲這樣切片後才能把藥材的有效成分熬出來,增加藥效。 近年來,讓朱清山最得意的事情莫過於成功地恢復了九蒸九曬的炮製工藝。一進入朱清山在朱閣鎮老家辦的藥廠,他就招呼大家品嚐祕製的地黃、黃精、黑芝麻、黑豆等藥材。 「可別小看這熟地黃,它精選自上品淮地黃,經精製、浸泡後,用銅鍋、銅籠蒸九遍曬九遍,總共80道工序,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朱清山活動起來,身手像個60多歲的先生。 「藥不經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靈」,禹州九蒸九曬熟地黃的傳說在醫藥界廣爲流傳。可惜的是,1956年左右,九蒸九曬工藝因種種原因失傳了。從1997年起,朱清山經過10年的反覆試驗,終於成功復原了九蒸九曬熟地黃。 朱清山炮製的「四大九蒸貨」包括九蒸九曬熟地黃、九蒸九曬黃精、九蒸九曬何首烏、九蒸九曬槐角,代表了禹州炮製技藝的最高水平。 2009年,他榮獲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禹州中藥加工炮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中藥炮製要經過選洗、泡、切、煮、蒸、炒等繁瑣程序,以祛除毒性、提高藥效,同時方便存儲,而傳統技藝卻在現代機械化的大潮中面臨着衰退甚至失傳的危險。當年享譽全國的禹州老藥工,如今只剩下朱清山一個人,碩果僅存的他倍感肩膀上的責任。 「不能在我這一代把這個炮製技藝丟了,帶到墓坑裏去太可惜了。沒有在社會上傳承下去,這一輩子白活了。」朱清山想用餘生將炮製技藝傳給更多的人。 「當年禹州享譽全國的老藥工一共有4人,如今只剩下我一個了。」炮製是中藥製藥最核心和關鍵的部分,然而談及禹州中藥炮製這項千年技藝的後繼無人現狀,85歲的老藥工朱清山顯得憂心忡忡。△

 
分享:
 
人氣:373,18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