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文化 › 文章: |
皇帝老爺的印章 玉璽(圖)
【人民報消息】印章集實用與玩賞於一身,早在殷商時期就已存在。印章,又稱爲圖章,古人稱「璽」。如《小爾雅》上載:「璽謂之印。」東漢蔡邕《獨斷》曰:「璽者,印也。」秦朝前,無論尊卑印章都泛稱爲「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章專稱爲「璽」,臣民只能稱「印」。 古代用玉作印始於戰國時代。秦時,皇帝用印多爲美玉刻成,並飾以龍紋及虎形印紐,故又稱爲「玉璽」。蔡邕《獨斷》中載:「天子璽以玉螭虎紐。古者尊卑共之……。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臣莫敢用也。」《說文解字》:「璽,王者印也。」 《後漢書‧徐璆傳‧章懷太子‧注引衛宏》載,秦始皇獲藍田玉雕爲印信,其印紐上盤有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寫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稱爲「秦璽」。 秦王子嬰降漢時獻出「秦璽」,漢高祖即位後就佩帶此印,世世相傳,稱「漢傳國璽」。後來,唐朝時改稱爲「傳國璽」。歷代帝王都以得到此傳國璽爲符瑞,視爲「君權神授」的正統象徵。然而,歷經多次改朝換代,傳國璽屢易其主,也因而輾轉流失。 印章出現始於商朝後期或商周之間,在戰國時代逐漸盛行,而完備於漢朝。印章可分爲官印、私印,各代表官府及私人的往來憑證。印章隨着朝代不同,也有多種不同名稱。 先秦前,官、私印都稱「璽」,是印章最早的名稱。「印」最早出現於秦官印中,而漢朝有官印製度,諸侯王用印稱爲「璽」,列侯、御史、中二千石官吏稱「章」,千石至四百石官吏則稱「印」。 漢朝的將軍用印,一般都不稱「印」而叫「章」。軍事行動中因需要而臨時任命將軍,並以刀在印面倉促鑿成印章,故稱「將軍章」,是漢印中比較特別的。 唐朝時,以印的大小來區分官位高低。武則天篡位後,認爲璽與死近音,故改璽爲「寶」。唐以後,璽、寶並用,官、私用印又有記、押、關防等名稱。 古籍《釋名》曰:「印,信也。所以封物爲信驗也。」另東漢蔡邕《獨斷》雲:「璽者印也,印者信也。」《說文》上載:「印,執政所持信也。」所以傳國要玉璽印,皇帝詔策、官爵任免、命令發佈、通關邊防都要用印,私人交易往來合契、書畫落款也要用印。 由此可知,印的內涵就是「信」,即昭誠信,代表本人。△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