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文化 › 文章: |
爲什麼古代用年號紀年?(圖)
【人民報消息】中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分別是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其中以君王年號紀年最常見於古典文學作品中,如白居易《琵琶行》有「元和十年」;全祖望《梅花嶺記》有「順治二年」;范仲淹《岳陽樓記》有「慶曆四年春」,而元和、順治、慶曆就是帝王的年號。但是,年號紀年是怎麼來的呢? 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使用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公元前一二二年﹚首創的。在此之前的君王只有年數,而無年號。而年號是皇權的象徵,是「家天下」的具體表現。 《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漢武帝率衆狩獵,捕獲一隻稀有的獨腳獸白麟,衆臣一致認爲這是吉祥之物,值得紀念,便向武帝建議用來紀年,於是便立年號爲「元狩」,稱那年﹙公元前一二二年﹚爲元狩元年。「狩」爲打獵的意思,以後就稱元狩二年、三年……。 可是,沒想到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個三腳的寶鼎,衆臣又認爲這是吉祥的寶物,同樣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武帝便改年號爲「元鼎」,稱那年﹙公元前一一六年﹚爲元鼎二年,而不稱元狩七年了。之後,人們就把記錄年代的開始稱爲「紀元」,改換年號叫做「改元」。 《漢書‧武帝紀》上記載︰「武帝建元元年,師古曰: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可見歷史上並沒有把漢武帝元狩元年作爲年號紀年的開始。因爲漢武帝是在即位的第十九年改稱爲元狩元年,所以漢武帝就將之前的十八年,追補了三個紀元年號,分別是建元、元光、元朔,也就是每隔六年換一個年號。漢武帝把自己即位的第一年﹙公元前一四○年﹚追訂爲建元元年,「建元」就是建爲元年之意,表示年號紀元開始使用。因此,後代的史學家就把建元元年作爲中國史上的第一個年號紀年的開始。 從此以後,每次有新皇帝登基,通常會改元紀年,並同時變更年號。一般君王用來紀年的年號都含有吉祥之意,並冀望在位期間能帶來豐年和國泰民安。如唐高祖年號武德,表示以武平天下;宋太祖年號建隆,希望國家建立後興隆。但也些年號是因某些「吉兆」而生,如唐代宗即位不久後,一天夜裏,夢見天上有個巨大的黃金印掉落在大唐國土上,他認爲這是吉兆,翌日便取年號「寶應」,此年也就稱爲寶應元年。又武則天稱帝后,有一天夢見一個巨人有雙巨足,她覺得是上天降福給她,便心血來潮,改元稱「大足」。 明朝以前的君王大多改元兩次以上,一個皇帝的年號就有許多個。如漢武帝有十一個年號,武則天在位二十一年共有十八個年號,又《張衡傳》中的「陽嘉」、「永和」則都是東漢皇帝劉保的年號。也有的皇帝即位時是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如後晉「天福」年號、後周的「顯德」年號。 到了明朝以後,形成了一個慣例,每個皇帝在位時只採用一個年號,即一帝一元。因此人們也大多以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明世宗稱爲嘉靖皇帝、清聖祖稱爲康熙皇帝、清高宗被稱爲乾隆皇帝等。 公元一九一一年,即清宣統三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告退位,結束長達二千多年的君主制,而年號紀年法也隨之劃上句號。 目前仍使用皇帝年號的國家是日本。公元紀年就是公曆紀年,也叫基督紀元,開始於公元六世紀,是以耶穌基督的誕生年爲元年。因爲流通最廣,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所以又稱爲公元。△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