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湖南邵陽「無媽鄉」 132個孩子沒有媽媽(圖)
 
2015年8月9日發表
 
兩名「失母」姐妹拉着手走在路上。
一無所有的志明家。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俞家安綜合報導)湖南省邵陽縣黃荊鄉是有名的「無媽鄉」。 「黃荊嶺,石頭殼,缺少水田,光棍多,討十個媳婦,五個跟別個。漫山遍野的石頭地裏,長出粗厲的黃荊條。」這首民謠是黃荊鄉真實的寫照。黃荊鄉的聞名,跟一羣媽媽出走的孩子有關。據統計,該鄉在校的「失母學生」有132人,其中母親逃婚或改嫁的有116人。「無媽鄉」是黃荊鄉的另一個稱謂。 新華網2015年8月9日報導,對於黃荊鄉「失母」現象的產生,人們都認爲當地的貧困是孩子失去母親的一個重要原因,母愛的本能被貧困擊潰。黃荊鄉所在的邵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湖南省十九個貧困縣之一。像其它貧困地區一樣,因土地資源的貧瘠與打工潮的不斷影響之下,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在連年增加。 然而,記者近日走進「無媽鄉」才發現,驅使母親出走的,絕不僅僅是貧困那麼簡單,該承擔責任的也絕不僅僅是那些母親…… 100多個沒有媽的孩子 如野草長在鄉間 2014年11月,8歲的軍軍爸爸病逝,媽媽說要回貴州孃家,從此一去不回。 軍軍說,最難受的是餓肚子。「餓得厲害的時候,我最想媽媽,可是想也是空想,肚子更餓了。」 而五年級的志明清楚的記得,7年前的那個中午,媽媽走前給他煎了個雞蛋,交代6歲的他「照看好家,別讓小偷偷了東西」。 志明的家座落在一個山坡上,屋子裏破破爛爛,家裏沒有任何一件價值超過50元的東西。 但其實,在11歲的汪斌和小杰眼裏,軍軍和志明是值得羨慕的:「他們的媽媽把他們帶到七八歲才走呢!」 汪斌出生不到1歲,他的雲南籍媽媽就丟下他和3歲的姐姐走了。而小杰的媽媽走的時候,他才8個月。他們從三四歲起就自己照顧自己,並開始幫家裏幹活。他倆告訴記者,完全不記得媽媽長什麼樣子。 「我日後也會忘掉媽媽長什麼樣子。」13歲的小貴在一旁難過地插話。他的媽媽是四川人,6年前的一個午後,家裏的牛不見了,媽媽說去找牛,就再也沒回來。媽媽走後,小貴把媽媽僅有的一張照片藏在枕頭底下,每天晚上寫完作業幹完家務,他都要拿出來看一會兒再睡覺。照片上,媽媽穿着紅襯衫,笑得很親切。 「昨天晚上,我再也找不到照片。爸爸說他燒了。」說到這裏,小貴的眼圈紅了。 兩公里的距離 卻似遠在天邊 黃春花大約2歲的時候,妹妹桂花才幾個月大,媽媽就離家出走了,從此再也沒見過面。如今,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一兩年才回來一次,姐妹倆跟着奶奶生活。奶奶腿腳不便,僅能保證孩子有口飯吃,無法照顧家裏的生活環境。 媽媽離家5年了,春花的外婆家就在她家不到2公里遠的地方,甚至,有時候村裏趕集,她會碰到外婆,外婆總會摸摸她的腦袋。 媽媽偶爾也會回到外婆家裏。可是,這麼多年,春花從來沒提過要去看看媽媽,媽媽也從來沒有來看過她。 2公里的距離,讓春花姐妹倆的媽媽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日思夜想的詞語 卻不願聽別人提起 14歲的張娜,已經12年沒有見過媽媽了。 「小時候,只要看到別的孩子有媽媽抱着,心裏就難過得受不了。那個時候會恨媽媽,可是現在慢慢開始理解她了,她肯定有自己的苦衷吧。」 張娜的爸爸在外面打工。以前,張娜還會主動打電話給爸爸,比如自己生日的時候問爸爸能不能回來,可是,爸爸總是以「沒時間」推託。奶奶抱怨說,自己的兒子不孝順,幾乎從來沒有擔負起家庭的責任。「出去很多年都不回來,連個電話都不打。」 妳一生病 我就成了「孤兒」 7年前,媽媽生了劉娜後得了產後憂鬱症,精神狀況越來越差,一年要發作好幾次。「發作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出去亂跑。但知道疼愛孩子。」奶奶說,劉娜發燒了,媽媽帶着她上醫院打點滴,一家一家連續的打,一遍一遍的量體溫,「我們回家一看,家裏有上百隻溫度計。因爲腦袋不清楚,買了她又忘了,又出去買一支。」 劉娜的父母兩年前離了婚。離婚前,父母在福建打工一直把劉娜帶在身邊,離婚後,劉娜被判給父親撫養,被帶回老家給爺爺奶奶照顧,這個乖巧的小女孩就成了留守兒童。 劉娜被帶回老家之後,她的爸爸又出去打工,結果一走就沒了音訊,兩年來連爺爺奶奶都不知道他的消息。劉娜成了一名「事實孤兒」。 這幾個孩子的現狀,不過是黃荊鄉116個失母兒童生活的縮影。據介紹,由於貧困,黃荊鄉不少男子只能從雲南、貴州、廣西等地方買回妻子,但這些女子被買回來後,由於忍受不了貧困等原因,又紛紛「狠心」拋下孩子出走。 青山完小是「失母兒童」最多的學校,校長劉向陽告訴記者,他們學校2010年合併附近幾所村小學,400多名學生來自7個村,其中78%是留守兒童。全鄉132名失母兒童中,他們學校佔了83人。這兩年,該校失母兒童減少到40多人,原因是有10多名失母兒童被愛心人士領養了,有10多名升入初中。事實上,出走又回來的媽媽沒有幾個。 志明告訴記者,今年過年,他去姑姑家拜年,在縣城一家小飯館看見媽媽。「媽媽當了洗碗工。我跑過去喊她,可是媽媽不認我。」他的姑姑心酸地告訴記者,是孩子太想媽媽,錯認了人。 《世上只有媽媽好》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唱的兒歌。小貴說他如今只唱這首歌的後幾句:「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裏找?」唱着唱着,他就會流眼淚。他給記者打比方說,他和那些失母孩子就像野草一樣生長在貧瘠的黃荊鄉山間。 但讓人格外感動的是,儘管被媽媽遺棄,儘管失去了母愛,但這些失母兒童心底依然只有愛沒有恨。不久前,一場感恩教育報告會在青山完小舉行。「雖然媽媽沒在你們身邊,但是她們給了你生命。」在主講老師的號召下,孩子們流着淚,對着天空,連續喊了5遍「媽媽我愛你」,這一聲聲呼喊揪痛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被迫吞苦果 年幼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媽媽的出走留下重重後患,結成一枚枚苦澀的果子,而首當其衝被迫吞下苦果的,正是這些失去母親和母愛的無辜的孩子。 沒有媽媽,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面臨巨大缺失。記者採訪近20名失母兒童,只有3個孩子表示在家裏沒有捱過打。而對於男孩子來說,粗暴的打罵教育幾乎成爲他們的家常便飯。特別是有一些父親,把對妻子出走的怨恨發泄到孩子身上,動輒就打。 阿森說,媽媽走後,爸爸經常打他。記者前往採訪的頭一天,因爲他挖土不夠深,就捱了爸爸三記耳光。 而一些孩子的爺爺奶奶,管教起孩子也不得法。初二的李江左手臂上,至今留着一道數寸長的疤痕,他說那是奶奶用刀砍的。3年前,他因爲頑皮,把鄰居家未成熟的西瓜用棍子捅穿了20多個,鄰居來告狀,奶奶氣壞了,爲了教訓他,就砍了他一刀。還有些孩子甚至走上歪路,打架鬥毆、小偷小摸…… 這一切,令失母兒童內心更加焦灼、更加渴望母愛。 該擔責的 絕不僅僅是「出走媽媽」 對於黃荊鄉失母現象的產生,人們普遍把根源歸結於一點:窮是罪魁禍首,母愛的本能被貧困擊潰、被經濟大潮淹沒。 黃荊鄉的確自然條件惡劣,這裏石漠化非常嚴重。黃荊鄉是全縣最缺水的鄉鎮,許多村子連喝水都困難。2013年,11個村子靠政府用灑水車送水過年。今年過年,仍有兩個村子靠送水過年,很多村子根本種不了水稻,這是造成黃荊鄉極度貧困的根源。 這樣的土地究竟收成差到什麼程度呢?念初一的冬梅告訴記者,爲了養活她和弟弟,爺爺奶奶種了10畝玉米,可是土地太貧瘠,一年的收成也就僅僅能摺合2,000元。 毋庸諱言,出走的媽媽們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受不了窮而逃離了。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貧窮之外,家庭暴力也是她們不得不逃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志明告訴記者,媽媽在家的時候,經常被爸爸「狠狠地揍」。7年前的一天,媽媽不小心打破一個碗,爸爸暴跳如雷,操起一根木棒從後背朝媽媽砸下去,媽媽倒在地上半天動彈不得,當時6歲的他去扶媽媽,媽媽抱着他不敢哭出聲,沒過多久,媽媽就走了。 志明對記者說:「我希望媽媽能回來,我現在長大了,能保護她。」然而,事實上,爸爸現在還經常打他,他連自己也保護不了。 小貴、阿森等多個失母兒童都說,媽媽在時,爸爸經常打媽媽,一點小事就打,看不順眼也打。媽媽走了,爸爸的拳腳施展到了他們身上。 據報導,這些出走的媽媽,不少是被人販子賣到黃荊鄉的。小貴的媽媽是他爸爸花3,000元買來的,軍軍的媽媽先後被賣過幾次。買來的媽媽不在少數,大多是人販子從雲貴川等更貧窮的地區拐賣過來的…… 窮鄉僻壤及暴力婚姻,造成買賣婚姻和家庭的破碎,而失去家庭溫暖的孩子長大後又成爲社會問題。貪官污吏們揮金如土,邊遠內地窮困依舊,這個怪圈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分享:
 
人氣:31,03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