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分辨什么可顺从,什么不可顺从,这才是真心的孝顺和忠贞。

【人民报消息】 仁者自爱 孔子问子路:“说说看,你觉得怎样才算仁者和智者?” 子路说:“智者能让人了解自己,仁者能使人敬爱自己。” 孔子说:“你已经到达读书人的层次了。” 孔子又问子贡:“你觉得怎样才算仁者和智者?” 子贡回答说:“智者了解别人,仁者敬爱别人。” 孔子说:“你也到达读书人的层次了。” 最后,孔子问颜回。 颜回说:“智者自知,仁者自爱。”(智者有自知之明,仁者能自惜其身) 孔子赞叹道:“你已经到达君子的层次了。” “仁者自爱”是一句很好的话。 这事发生在北宋,男主角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和章淳。 章淳和苏轼,在北宋新、旧党争之前,原是好友。有一次,两人出游,得走过一处底下是深谷急流的危桥,苏轼不敢走过,章淳却很神勇,不当一回事地走了过去。事后,苏轼对章淳说了一段话,意思是:章淳将来得意之后,一定会杀人,因为连对自己性命都不爱惜,怎么会爱惜别人的性命呢。这好像是苏轼在为自己的胆怯辩解,其实很有道理。后来,章淳果然是北宋党争时的一名狠角色,凶悍极了。 佛家说:“人身难得。”中国古人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避免瓦片落下被打着。垂堂:靠近屋檐下。)”这两句话,可拿来和颜回的“仁者自爱”并而解之。 只知顺从 不是忠孝 子贡说:“子女顺从父亲,才是孝顺;臣子顺从君王,才是忠贞,这是无可怀疑的。” 孔子说:“你的见识真是粗陋。身为天子,有敢于劝谏的臣子七人,则可以避免过失;千辆兵车的大国国君,有敢于劝谏的臣子五人,则国家不会危亡;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敢于劝谏的家臣三人,则长保禄位;当父亲的有敢于劝谏的儿子,就不会违背礼法;士人有敢于劝谏的朋友,就不会做出不义之事。所以说,只知道顺从父亲,哪里能算是孝子;只知道顺从君王,哪里能作为忠臣?要能审慎、正确的分辨什么可顺从,什么不可顺从,这才是真心的孝顺和忠贞。” (均据《孔子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