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万象 › 文章: |
冒死盗采黄龙玉 云南山体满目疮痍(多图)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杨令凯综合报导)黄龙玉是什么?据亚洲宝石协会(GIG)玉石研究报告:黄龙玉,又称龙黄石。是2004年在云南龙陵被发现的一种新玉种。其主色调为黄、红两色,兼有羊脂白、青白、黑、灰、绿等色。 优秀宝石级的黄龙玉主要产自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苏帕河流域,距离翡翠产区非常近,同属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而成的滇缅宝玉石成矿带。黄龙玉自2004年发现以来,迅速声名鹊起。盗采者粗放开采致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盗采者防护措施简易,危险重重。 据人民网1月29日报导,2015年1月15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位于小黑山东南角的团坡村,这里采挖出来的黄龙玉被称为团坡料。团坡料石因稀少和有着中国水墨山水画意境,这几年价格一路飙升,倍受追捧。 当记者向村民们询问是否还有人在山上挖玉时,村民们回答:「外地人多,本地的不多。洞开得多,挖到的不多。贴钱的多,赚钱的不多。」 村民们告诉记者,在当地,一直以来采挖黄龙玉没有什么窍门,因为不具备开采玉石的专业知识,往往是哪个地方挖出玉,大家都一窝蜂的凑上去。在村民们看来,上山挖玉有如一场豪赌,挖洞采玉的钱也有是你一千、我二千东拼西凑来的。一个洞赔上二三十万元也是常有的。 村民告诉记者,采挖黄龙玉不仅累,而且很危险,尽管在挖洞时,尚未出现矿洞塌方,但是一氧化碳中毒倒是时有发生。由于黄龙玉已经面临枯竭,所以,盗采者开始四处乱打洞,很多时候,洞挖的很深,也发现不了黄龙玉的踪迹。就这样,盗采者在山体上打出一个个矿洞,整个山体被挖的满目疮痍。 杨学安,矿山秩序整治工作组队员,他告诉记者,山上寻找黄龙玉的盗洞非常多。记者看到一个洞口,盗洞的上方是一个接近10米的石料堆,白花花的花岗岩暴露在外,沿着小道,记者爬上了石料堆的顶端。第一眼看见的是堆放在一旁的木材和盖在木材上的塑料布,整个现场破烂不堪。 杨学安说,这是私挖黄龙玉的盗采者在现场留下的东西,这些盗采者支起帐篷,就在洞口住下来。由于当地一直打击非法盗采黄龙玉,所以,很多盗采者闻风就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翻过废弃的帐篷,记者来到盗洞的入口,这是一个看上去不足1.5米宽的狭窄山洞,洞口处的铁门被锁了,这个洞大概深有百米了。 根据了解,黄龙玉的价格可谓翻跟斗似的不停的涨,也正是由于利益的驱使,私挖乱采一直屡禁不止。盗采者疯狂盗洞采挖黄龙玉,致使当地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时任龙陵县安监局局长的侯德升,出任小黑山主矿区的工作组的组长,回忆起当年的私挖盗采黄龙玉的场景时,当时发生的一切历历在目。他说:「这一片不到0.5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大概聚集1万人左右,而且到后来已经发展到有黑恶势力在山上强买强卖,打架斗殴。」 这段流域在2010年鼎盛时期,流域内支着数以千计的蓝色帐篷。当地村民把一段河道圈起来后,用抽水机抽干水,就开始挖掘黄龙玉。 随后,在杨学安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另一个黄龙玉盗洞,这个洞距离上一个盗洞1,000米左右,村民在半山腰上挖了一个五米宽的平台。根据杨学安的说明,这个洞深近两百米。 杨学安告诉记者,他们也很无奈,作为矿山秩序整治工作组队员他们没有执法权,再加上针对黄龙玉私挖乱实行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就算警察来了,当时也只能劝诫。 记者深入漆黑盗洞,发现山体仅用几根木头支撑 没有鼓风机就会缺氧。踩着冰冷刺骨的泉水,在杨学安的指引下记者往盗洞深处走去,这个盗洞高度大概在一米七左右,花岗岩的山体上,布满被风钻留下的钻眼。 杨学安告诉记者,平时村民们在凿山挖玉的时候,整个山体都在震动,若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想象在这种非岩石结构的山体里,盗采者居然用简单的几根木头支撑马上要塌下来的碎石和泥土。这里除了这样的简陋设备外,没有别的防护措施了。 在盗洞里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当走到100米的时候,盗洞里突然出现一条岔路,杨学安告诉记者,村民们也是沿玉脉开采,发现玉脉不见了,就会换个方向继续开凿。经过一个铁门后,黑压压的盗洞令人透不过气来。 在调查时记者发现,很多矿洞的不远处便是当地村民的菜地,我们看到,挖矿时出现的矿渣堆起一座座小山,矿渣的边缘已经接近菜地,原本云南山区就是山多地少,如今,很多耕地也被矿渣掩盖。对于山上黄龙玉的私挖滥采,山下居民也是苦不堪言。因为村民用的水都是从山上来的,一开洞水就都往地下走,挖得越深,上面就越没有水。 在利益的驱使下,当地私挖乱采现象一直屡禁不止。盗采者疯狂盗洞采挖黄龙玉,不仅破环坏生态环境,更使得黄龙玉资源枯竭。据报导说,当地政府曾进行地毯式的检查、宣传、劝返,但效果一般。 当地政府在其它方面也这么窝囊吗?不会吧!还是因为有个人私利在里面,所以才会监管不利。 这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当人没有了道德观念的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会干出损害人自己生存的空间,但人为了眼前的私利顾及不了这么多。到最后,人把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给破坏殆尽。什么是鬼迷心窍,这就是鬼迷心窍。△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