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專題 › 文章: |
港媒看習主席家風:從習仲勳身上學到五件事(圖)
【人民報消息】大公網在2014年2月4日,刊登過一篇題爲《習近平的家風:從父親身上學到五件事》的文章,介紹習近平從父親習仲勳身上學到了什麼。文章整理自習近平母親齊心《憶仲勳》、《我與習仲勳風雨相伴的55年》,習遠平《父親往事——憶我的父親習仲勳》,內容如下: 在2014年的新春走基層活動中,央視選擇了「家風是什麼」這一主題。習近平是習仲勳的兒子,他的家風是什麼自然格外惹人關注。對於習家家風,習近平14年前曾有過一番系統的總結。 2001年10月15日,習家爲習仲勳舉辦88歲壽宴,習家三代人及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爲他祝壽。這是習家人難得的一次大團聚,惟獨缺席的是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 當時,習近平公務繁忙,實在難以脫身,於是抱愧給父親寫了一封拜壽信。 在信中,他深情地寫道:「自我呱呱落地以來,已隨父母相伴48年,對父母的認知也和對父母的感情一樣,久而彌深」,「從父親這裏繼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質很多」。 習近平從父親身上學到了什麼呢? 習近平說,「一是學父親做人」,「您是爲人坦誠、忠厚」,「您一輩子沒有整過人和堅持真理不說假話,並一以貫之」。 「二是學父親做事」,「父親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爲黨和人民建功立業,我輩於父親相比」,「實覺汗顏」。「更令我們感動的,是父親從不居功,從不張揚,對自己的輝煌業績視如煙雲 。這才是成大事者的風範,永遠值得我輩學習和效仿」。 「三是學父親對信仰的執着追求」,「無論是白色恐怖的年代,還是極左路線時期,無論是受人誣陷,還是身處逆境,您的心中始終有一盞明亮的燈,永遠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 「四是學父親的赤子情懷。您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您熱愛中國人民,熱愛革命戰友,熱愛家鄉父老,熱愛您的父母、妻子、兒女。您用自己博大的愛,影響着周圍的人們,您像一頭老黃牛, 爲中國人民默默地耕耘着。這也激勵着我將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爲人民羣衆服務的事業中,報效養育我的錦繡中華和父老鄉親」。 「五是學父親的儉樸生活」,「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衆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 這封信,是習近平本人並代表兒女們對父親真實感情的流露,也是一個一黨專政體制下難尋的好官的表白。 齊心後來回憶,當習近平姐姐習橋橋向大家宣讀這封信的時候,「她不禁熱淚盈眶,我和在場的人也無不爲之動容」。 仲勳聽完來信,非常理解兒子,向家人、子女和親朋們說:「還是以工作爲重,以國家大事爲重」,「爲人民服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這次祝壽活動半年後,89歲的習仲勳就去世了。 在最後的日子裏,習仲勳多次對兒女們說:「我沒給你們留下什麼財富,但給你們留了個好名聲!」 「這就是仲勳留給兒女及子孫後代的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他以自己的身體力行,教誨兒女們如何做一個純粹的、有益於人民的人。」齊心說。 「學父親」做人做事 說到「學父親」做人做事,習家有着太多這樣的故事。 1952年秋,習仲勳先到了北京,任中宣部部長,齊心帶着兩個女兒橋橋和安安(尚未斷奶的小女兒)於年底來到北京,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1953年,習仲勳夫婦把4歲的橋橋送入北海幼兒園,原因是齊心已在馬列學院學習,照顧不了孩子。可是,每當週末結束往回送孩子時,橋橋就會哭個不停,有一次竟哭暈在爸爸的懷裏,但等她一緩過氣來,習仲勳還是送心愛的女兒去了幼兒園。我那時的感受,凡是做過母親的人是能夠想象到的。爲了齊心能安心工作和學習,習仲勳硬讓小女兒靠吃奶粉長大。 來京後,齊心又生下兩個男孩兒習近平和習遠平,他們都是10個月就斷奶送回家,由習仲勳照顧的。 當有人稱讚仲勳是一個好爸爸時,習仲勳便補充說:「我不僅是個好爸爸,而且是個好丈夫。」 在馬列學院學習後,齊心被留在中央黨校工作,單位離家較遠,所以和家人總是離多聚少,尤其是在孩子們放寒暑假時,齊心更是管不了他們。 儘管每個星期天晚間去上班時,齊心都是伴着孩子們依依惜別的「媽媽再見!媽媽再見!」聲中離開家的,但齊心卻從沒考慮過是否和孩子們多呆上一會兒,甚至是否調換一下工作,離家近一些。 「那時,我心裏想的就是服從組織安排,不能耽誤工作,甚至孩子患了重病,我也沒有請過假。」齊心回憶。 而對於時任副總理兼國務院祕書長職務的習仲勳來說,他寧願在業餘時間多照管孩子們一些,有時還要給4個孩子洗澡、洗衣服。 那時習家的孩子們都在住校或全託,這期間家裏沒有請保姆。對此,他視之爲天倫之樂。尤其是當孩子們與他摔打着玩時,習仲勳總是開心極了。 習近平和習遠平從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者是花布鞋。齊心還記得,習近平因同學笑話而不願穿女孩子的鞋子時,父親卻對他說:「染染穿一樣」。 齊心說,就是在仲勳的影響下,勤儉節約成了我們的家風。 習仲勳特別重視從嚴教子 1975年秋天,已經當了工人的習遠平和插隊的哥哥習近平都回到洛陽看望父親,待了沒幾天,父親就開始攆小兒子。 習仲勳說:「遠平啊,讓你哥帶着,去他插隊的梁家河看看吧。你當了工人,工資雖然低,比起你哥呆的地方,可幸福多了,陝北農村才是最苦的!順路,去你大姑那兒看看,別忘了大姑一天一碗羊奶的情意!」 大姑是習仲勳的親妹。1968年,習近平15歲,因父親問題的牽連,被有關部門多次關押審查,出來時,身體非常虛弱,全身都是蝨子。習近平到關中富平老家大姑家裏休息很長時間,大姑一天一碗鮮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調養好。 習遠平和習近平先到了富平縣城關鎮大姑家。習遠平至今不能忘記,見到父親的親妹妹大姑時心裏的震撼:大姑一輩子在老家當農民,雖然才50多歲,但頭髮已經灰白,蒼老得讓人心酸。家徒四壁,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富平地處八百里秦川,曾是漢高祖的糧倉,是陝西的富庶平安之地,當時也處於困厄之中。 「這時,我也才理解了爲什麼父親臨行前,親自張羅那麼沉的禮物帶給老家,好幾瓶河南當時的名酒,都是父親一點一點攢下的:鹿邑大麴啦,寶豐大麴啦,張弓大麴啦,林河大麴啦。他在對大姑表達救回哥哥生命的感激。」習遠平說,「同時,也是在儘自己當時能盡的最大努力,力圖犒勞一下在我們一家艱難時伸出援手的老家鄉親們。父親的禮物分給大姑和鄉親們的時候,真的激起了一片歡騰。可吃飯時,酒可不是一人一杯那麼奢侈,而是倒在一個小盅裏,一人一小口,轉着圈喝。」 接下來的行程更讓習遠平體會了父親催他這個小兒子陝西之行的深意:他老人家是要讓他未到過黃土地的小兒子,認識陝北農民,認識陝北農民的生活。 那時,從富平到銅川,坐兩小時火車;從銅川到延安,坐一天長途汽車;從延安到延川,坐大半天汽車;從延安到文安驛公社再到梁家河大隊,幾十公里,徒步。 這樣的行程讓習遠平累得精疲力竭,早早睡下了。可一樣行程的習近平,到達梁家河的當晚,就召開大隊黨支部會議,直到深夜。陝北農時晚,7月麥收,正是農忙,也正是陝北農村支部書記們最忙的季節。 第二天,習近平投入緊張的農活,習遠平也上了「火線」。陝北土地貧瘠,廣種薄收,村裏最遠的地遠在10里路外。 這時,習遠平才發覺,「與陝北農民相比、與哥哥相比,我差得太遠啦!他們力氣可真大啊!」 這些陝北農民近百斤重的一捆麥子上了肩膀,10裏山路要一氣兒走下來,中途不能落地休息,一落地,麥子就散了。就這樣,在黃土高原的山路上來來回回,扛着一捆捆麥子,像是小跑,一扛就是一天,直到天黑,衣服被汗溼得能擰出水來。 晚上,習近平特意把窯洞裏他的鋪讓給弟弟睡,因爲他的炕蓆下面撒了六六粉,可以防蝨子、跳蚤、臭蟲。 可是第二天,習遠平還是被咬了一身水泡,癢得沒處抓撓。習遠平問哥哥怎麼樣,因爲習近平睡的炕蓆下面沒撒六六粉。 習近平笑了,說:「我的皮肉已經被咬結實了,現在,任什麼東西再咬,也咬不動啦!」 家教終身受益 習仲勳百年冥誕前,習遠平撰文追憶父親,在結尾前特別提到:父親吩咐我的這次陝西之行,既讓我終身難忘,也讓我終身受益。此後,我不止一次回到陝西農村。我慢慢認識了陝西農民和他們的生活,再沒有什麼苦和難,能在我的眼裏稱得上是苦和難。△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