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千古一帝"康熙帝 直臣之冠魏象樞(圖)
 
2014年9月28日發表
 
魏象樞的孝道、官道、爲人之道,給後輩人留下了無數的佳話與神話傳說。

【人民報消息】魏象樞,河北蔚縣人,字環溪,號庸齋,晚稱寒松老人,明朝一六四二年舉人。清順治、康熙年間在朝中任職。順治三年(1646年),魏象樞考取進士,自此先後任刑科給事中、工科右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均屬言官之職。 在任上,他以亡明爲教訓,對國家政治、軍事、經濟等有關制度的建立健全、實施利弊、社會反響、民間疾苦等,以奏疏形式,大膽建言,對官吏的貪贓枉法,更是彈劾檢舉,無所顧忌。他的奏疏得到順治皇帝的支持,所言多被採納。 順治十一年(1654年),魏象樞因母親年高多病辭官回鄉,結束了第一次官場生涯。 在鄉六年,魏象樞一邊盡孝,一邊研究理學,一邊講學,極大地影響了蔚縣的文風、士風,他講學的地方叫願學堂,清代大思想家孫奇逢以讚美的口氣說:願學堂一席,由於魏象樞的講學,「從此海內仰而望之,千載後想而像之」,可與程頤講學的濂溪書院、朱熹講學的白鹿洞書院相比。 康熙十一年(1672年),魏象樞再度出仕,仍爲言官,繼續彈劾糾弊,嚴肅法紀。六年後,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成爲專司風紀的總憲,次年又加刑部尚書銜。 魏象樞作爲言官,敢講真話,且以整肅綱紀爲已任,被史學家譽爲清初直臣之冠;作爲能臣,在平定三藩之亂、整頓貪官污吏等方面立下大功;作爲廉吏,他誓絕一錢,甘願清貧;作爲學者,注重真才實學,後人以「好人、清官、學者」六字,對他的一生進行了概括。 特別是他「立法旌廉、舉賢樹廉、懲貪勸廉、制俸養廉、治教塑廉」的做法爲後人所稱道。魏象樞能成爲直臣之冠,得益於他的清廉,也得益於他務實的學術思想, 他做學問,強調在「行」上着力,讀一經講一書,總要反躬自問,做到誠實無欺,這正是他成爲大臣楷模、學者宗師的重要原因。 他以整飭綱紀爲己任,首上《申明憲綱等事》一疏,強調「國家之根本在百姓,百姓之安危在督撫,故督撫廉則物阜民安,督撫貪則民窮財盡」。他懇切地呼籲官吏們要「爲百姓留骨血,爲國家培元氣」。 魏象樞對當時吏治的影響,還體現在他的操守清廉上。他爲官不走後門,靠科考入仕,憑政績升遷。生活上他以清苦自持爲美德,這一美德成就了他一生的廉明,也極大地帶動了當時官員們的節儉之風。被稱爲天下第一廉吏的陸隴其認爲「在朝者知以營私爲恥,在野者知以幹利爲羞,先生之功也」。 魏象樞生活上他以清苦自持爲美德。他言:「每日所言所行,盡合於理,心則安。可以對天,可以對人也。」康熙皇帝對魏象樞的立朝端勁給予高度評價。在他因病致仕時, 康熙皇帝特賜手書 「寒松堂」匾額,精闢概括了魏象樞的高風亮節。 魏象樞的孝道、官道、爲人之道,給後輩人留下了無數的佳話與神話傳說。民間百姓對魏象樞的懷念更是不絕於耳。 沒有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哪會有「直臣之冠」魏象樞?魏象樞當年發出這樣的感慨:聖主千秋遇、幾人能報知、大臣行直道、君子頌良時、白簡天應鑑、青編世不疑、好持冰玉節、耿耿寸心知。△ (摘自《寒松堂全集》)

 
分享:
 
人氣:32,59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