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农村老人晚景凄凉 自杀率怵目惊心(多图)
 
2014年8月2日发表
 
农村老人晚景凄凉,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农村老人的自杀率超过30%。
老人上吊自杀的示意图。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唐飒芮综合报导)《中国青年报》7月30日报导,身兼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刘燕舞,2008年与研究团队在湖北省京山县进行田野调查,在某个村庄里,当他问到有没有老人非正常死亡,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我们这里就没有老人正常死亡的」。 村民说的话让人震惊,但似乎也是事实,因为该村一位69岁老人林木文竟疑似与儿媳妇不合,「他怕将来死了,孩子连纸钱都不给买。」于是沐浴一番、换上干净衣服后,坐在堂屋中间,一边在火盆里为自己烧纸钱,一边喝下半瓶农药,等纸钱烧到一半,他已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刘燕舞后来听村民说,该老人很久以前就开始计划自杀了。村民还指出,这样死「体面」些。 这是刘燕舞研究农村老人自杀现象的开端,之后的6年,他走进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发现上述的悲剧不是个案,农村老人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怵目惊心的地步」。 他用驻村400多天的调查数据,画出一条「农村老年人自杀率」的曲线:从1990年开始,大陆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农村老人却越来越难以摆脱这条(自杀的)路,这或许是他们结束痛苦的特有方式。」 林木文的死,并没有在老人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激起多少波澜。甚至,老人曾当过村支部书记的儿子,也没有像刘燕舞以为的那样责怪妻子,而是「很坦然」:「人总是要与活人过的,难道还与死人过日子不成?」 刘燕舞说,自杀在当地被视作正常、甚至合理的事。村民们觉得犯不着议论并得罪他的儿子,「死了的也就死了」。 不仅是普通村民,乡村医生对待自杀的态度往往和村民一样,「将其看作正常化的死亡」。特别是当老人得了疾病又「磨不过」,选择自杀,乡村医生「都不觉得这是自杀」。 刘燕舞的师兄杨华告诉记者,他们刚开始访谈老人自杀案例时,往往气愤得不行。一次访谈一个老太太,3天后老太太和媳妇吵架自杀身亡。学生们参加了老人的葬礼,眼睛死死盯着谈笑风生的老人的家人。 倒是老人比这群年轻人看得开。「我们这儿的老人都有三个儿子。」一个柴姓老人无奈的告诉满是疑惑的刘燕舞,「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这三个儿子最可靠。」 实际上,老柴还有两个让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大儿子在镇上工作,小儿子在外打工,一个在镇上有楼房,一个在村里盖了楼房。但是7年来,老柴一直和腿脚不便的妻子住在逢雨便漏、倾斜得随时可能坍塌的土坯房里。 与刘燕舞一起调研的还有另外40来个师生,他们分成10个小队,驻扎在湖北京山县10个不同的村子里。 在京山调查的半个月里,有村子又发生3起老人自杀事件。经统计,各村去世的老人中,死于自杀的比率高得惊人,「至少30%,还是保守估计」。 刘燕舞慢慢发现,林木文的死并不算严重或者惨烈。在过去6年的调研里,他听到的故事「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不少老人因为行动困难,拿不到药水瓶也站不上板凳悬梁,便在不及人高的窗户上搭起一根绳,挎住头,蜷起腿活活吊死。有两位山西的老人,儿子不给饭吃,还屡遭媳妇打骂,头朝下扎进家里的水窖中。 「这些都是有必死的决心的。」刘燕舞分析道。他还记得有人跟他说,一位老人要自杀,但怕子女不埋他,便自己挖了个坑,躺在里面边喝药边扒土。 这样的案例接触多了,刘燕舞不禁叹息:「很多故事村民嘻嘻哈哈跟你讲,但都悲惨到难以想象。」 更让刘燕舞等人震撼的是在农村老人寻死的故事里,发现「他杀」的影子。 有一对老年夫妇,同时喝农药自尽。老太太当场死亡,老爷子没死,但家属并不送到医院。第二天家里人给老太太办丧事,就让老头躺在床上看。第三天,老头命毙,就着为老太太办丧事的灵棚,立马又为老头办了丧事。 还有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后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刘燕舞发现,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老人都不会轻易选择自杀。「一些老人说,宁在世上挨,不往土里埋。若不是走到非常绝望的地步,老人也不会选择自杀。」 不少人跟刘燕舞讲过给老人治病的帐:假如花3万元治好病,老人能活10年,一年做农活收入3,000元,那治病就是划算的;要是活个七八年,就也不太亏本;但要是治好病也活不了几年,就不值得去治。 宝贵的人命怎么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计算?现在的中国人物欲熏心,难道不怕以后你的孩子也以这样的方式算计你吗? 农村自杀的老人中有超过一半连要自杀都还为着子女着想。 杨华说,这些老人不想变成子女的累赘。甚至,他们即便自杀还处处为子女着想。他们有的不会在家里自杀,而是选择荒坡、河沟,帮子女避嫌;或者与子女争吵后不自杀,待到关系平静后才自杀;还有两个老人都想自杀,也不会选择同一天或同一屋自杀,而要错开时间,以免对子女家庭产生不好影响。 刘燕舞的老师贺雪峰表示,自杀的老人们年轻时「死奔」(干活干到死),给孩子盖房、娶媳妇、看孙子,一旦完成「人生任务」,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就变成孩子的包袱。「被榨干所有价值后,老人就变得好像一无是处,只能等死。」 每年,刘燕舞有3个月在农民家中做田野调查。「我在全国跑的感觉是,随着现代性的侵入,传统性的没落,各地农村都在向京山的方向靠拢,只是严重程度不同。」一些访谈农民直白的告诉刘燕舞,「我自己负担都这么重,我哪能顾得了老的?」 在农村自杀的老年人中,有六成多集中在70岁以上年龄段。「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京山的今天可能是很多地方的明天」。 许多尚未踏入老年的中年农民,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明天做打算。他们在完成「人生任务」的同时,不再指望养儿防老,而是留着部分积蓄购买商业保险。有的老人也会向法院起诉子女应尽赡养义务。 据刘燕舞统计,农村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摆脱疾病的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之后是情感问题。「换句话说,要减少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就要解决三个问题: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 研究了6年农村老人自杀,刘燕舞最大的希望是这一问题能引起关注。「老人们应该活得舒服些,能从容幸福的面对死亡,能走得有尊严点,而不是采用非常规的手段,那太悲凉了。」刘燕舞说,人都会老。 「事实上,多数自杀身亡的老年人其实是不想死的。」刘燕舞还记得2011年冬天去应城农村做访谈的情景。他去的头一年,离他住处不远的一户人家照料着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那年年底,子女们商量给老人断水、断粮,希望他在年前死掉,「免得过年家里来客人,屋里臭烘烘的」。 「这是个倔强的老人,拼了命的活下去。他躺在床上嗷嗷大骂,抓起粪便在屋里到处乱扔。一直坚持到大年初一,老人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中国人自古崇尚儒家道统,而「孝悌」正是儒伦理道德之首。中国人非常重视孝道,所以历史上留下很多孝子的故事,他们的行为往往令人感动和景仰,因此孝悌之道流传了数千年。但是中共窃国64年来,把多数中国人教育成比禽兽还不如的人,不孝子女不愿照顾父母,逼着老人走上绝路,这罪业不可想象。△

 
分享:
 
人气:47,45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