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从敦煌石窟看信仰与文化(图)
 
林洁心
莫高窟中的壁画乐舞及乐器。

【人民报消息】莫高窟中那些刻画神佛的雕像和壁画反映了神传的文化。释迦牟尼佛曾经告诫弟子,不但要传播佛法,还要传播文化知识。历史上大多数宗教都认同神造人的观点,只有近代的科学让人相信人是从猴子变来的。 崇尚神佛的古人自然相信人是神造的,遵循生死轮回。相信人要脱离苦海必须修行,才能重回神的世界。 如果人是神造的,那人类的文化有许多是神传下来的。人要信神,神才会给人展现奇迹。敦煌石窟的佛教艺术文化起源于修行者对佛的信仰,文化中自然带有神传的因素。 敦煌佛教艺术其实是一部信仰和修炼的文化,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老的道、儒半神文化影响很大,更加丰富了中国人的内涵。语言最直接体现文化的承传,至今一些中文的成语和日常用语中,如果追其根源,都能找到佛教中神传文化的痕迹。 视死如归 中国古人,尤其是古代的帝王都非常相信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是真实的生命。死后才进入另一个漫长的世界,考古发现的巨大地下陵墓就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古人并不惧怕死亡。 榆林窟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的“老人入墓图”,描绘老人在临终前即进入事先已修好的坟墓,在这里与世隔绝,安心修持,直至逝世,这样就可以升入极乐世界。 《弥勒成佛经》中说:“若年衰老,自然行诣山林树下,安然淡泊,念佛取尽,命终多生大梵天及诸佛前。” 现代的人由于受无神论的影响,已不信神佛,很忌讳死亡,提到死字都认为不吉利,所以会有对死亡的恐惧。 天堂、地狱、轮回 莫高窟的许多经变壁画中,向人展现美妙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许多中国人思想中天堂的来源,来自于佛经中的描述。 敦煌壁画中仅有的一幅《宝雨经变》描绘地狱的场面。作恶者死后入地狱,阎罗王据案审问,旁边的差吏捧着文书,牛头持棒押着恶人,前面有刀山、狱城,城两角有狼,周围有剑树。此外,在敦煌壁画保存的一幅《目连变相》中,也描绘很多地狱的惨状。 佛教中的轮回理念体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和生平故事中。佛陀前世的故事称为本生故事,佛陀生平故事称为佛传故事。敦煌壁画中最著名的本生故事有舍身饲虎、割肉贸鸽、九色鹿等等,佛传故事有太子释达多投胎、出家、修行、涅盘的故事。 中国人现在思维中的天堂、地狱、轮回的概念都来自于佛教文化。 音乐、歌舞、小说、戏曲 敦煌壁画中保存大量的乐舞、乐器图像数据,吹、打、拉、弹及各种舞蹈,非常丰富。壁画中的乐舞多用于礼佛,很多出现在佛的说法图中,虽然听不见声,但却能让人感到场面的庄严神圣。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为了让人理解深奥的佛理,佛经中记载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比喻。为了传播佛教,往往把佛经的故事演变为弹唱文学,或绘成书画。 中国小说、戏曲的源起都与弹唱佛经有关。如流行戏曲“目连救母”的故事就来自于《佛说盂兰盆经》。许多唐诗中都有佛教影响的印记,有的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有起皆有灭,无暌不暂同”(白居易〈观幻〉)。 从佛经演变来的变文众多,弹唱也越来越世俗化,渐渐失去神圣的内涵,人们也不再重视佛理的传播。现代的音乐、歌舞蜕变成人们享受、娱乐,小说、戏曲也变成人们的业余消遣。 佛教语言和修炼文化 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修炼文化。现在寺院中“方丈”一词,出自于唐代出使印度的王玄策,跑到维摩诘居士的故居丈量他的坐处,从而引进“方丈”一词。 由于从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传入,到隋唐佛教的兴盛之极,许多皇帝贵族都信奉佛教,并大力宏扬,敦煌壁画中留下许多高僧传播佛教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丰富的佛教修炼文化,如康僧会江南传教、佛图澄救幽洲大火,以及人尽皆知的玄奘取经等等。 我们现在有些习以为常的语言风俗也许就出自佛教文化。当代中国普遍的无神论观点,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信仰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救人如救火 敦煌壁画中,隋代有一幅最令人惊骇的画面,整幅壁画描绘火烧宅院,只见大宅起火,蓝色的屋顶连绵扭曲,犹如闪电,黑色的火苗乱串。门外老人停下羊、鹿、牛三轮车,竭力呼叫正在火宅中沉迷作乐的孩子逃出火海。 《法华经》中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比喻众生眼前的世界--没有平安的地方,好像火宅似的。众生就像火宅中的孩子,身在其中,不知危险,自得其乐。老人就像救人的神佛,焦急万分,只等众生觉悟,而门外的车象征普渡众生的法船。 这幅壁画是中国俗语“救人如救火”的形象说明,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现在的世界,人们离神佛越来越远,道德下滑,社会乱象,众生却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真犹如火宅中的孩子,不知让救人的“老人”有多着急呢! 中国五千年文明就像是人类的大舞台,一朝一代走着过场,每朝每代都给人类留下丰富的文化。敦煌石窟就像一个小舞台,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不同的文化衬托出共同的信仰与追求。无数的能工巧匠,善男信女,无论高低贵贱,共同演奏着一曲赞美神的交响乐,融贯东西,气势磅礡,历经千年,为人类留下神传的文化。△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习近平实践中华梦 浙江冲在最前头(多图) 2014/9/28 (123,948次)
唾弃共产专制 东乌民众摧毁列宁像(图) 2014/9/28 (30,971次)
三万年前的动画与古神庙格局让人目瞪口呆(多图) 2014/7/26 (43,558次)
古人怎样教弟子寻找穴道(图) 2014/7/21 (42,599次)
神奇的预言(多图) 2014/7/9 (42,633次)
中共强送雕像 德国揭恩格斯贪吃好喝爱女人(图) 2014/6/20 (35,902次)
冒死实拍!火山岩浆入海 惊似地狱之火(多图) 2014/6/12 (215,441次)
新华网用这方式通告世界:中共国完了(多图) 2014/6/10 (182,534次)
动人的生命之歌(图) 2014/6/10 (45,081次)
普京乐亚亚!不导弹 俄领海增1500平方公里(图) 2014/10/13 (109,687次)
面包车自燃成空壳 新生儿9天突起火(多图) 2014/10/13 (97,387次)
暗杀总未遂,王岐山软硬不吃的惊人故事(图) 2014/10/12 (333,670次)
香港苹果护金三儿打习 刘云山权力受限(多图) 2014/10/11 (132,085次)
小笑话:金正恩错去北京找爹(图) 2014/10/11 (239,206次)
地球糟蹋到没法儿住,又上火星找出路(多图) 2014/10/9 (272,598次)
苹果拒人民报用手机版后 发生系列怪事(图) 2014/10/8 (293,899次)
惊见老江近亲 全身红色如小恶魔(图) 2014/10/8 (135,332次)
习近平请人为江泽民示范逃跑下场 (多图) 2014/10/7 (168,586次)

人类未曾有过的奇闻 老江中南海大战群鹰(图) 2014/10/7 (291,979次)
动动脑!为何这人形生物录像四年后发表 (图/视频) 2014/10/6 (243,168次)
朝称金胖健康 仁川亚运闭幕式现惊人一幕(多图) 2014/10/5 (124,434次)
谁?把李岚清这粒耗子屎放进一锅高汤(多图) 2014/10/4 (274,489次)
老江想判他死刑,胡锦涛非留着这活口(多图) 2014/10/3 (361,008次)
眼睛会喷血!角蜥这三件御敌法宝怎了得(多图) 2014/10/2 (252,987次)
被针孔录像 曾庆红得一惊人绰号(图) 2014/10/1 (312,395次)
这图厉害,江被迫观看习的"美丽中国梦"(图) 2014/9/30 (150,610次)
除江!中纪委首次公开发表习近平讲话(多图) 2014/9/29 (272,445次)
习近平实践中华梦 浙江冲在最前头(多图) 2014/9/28 (123,948次)
朝鲜高层打着红旗反红旗 金正恩差不多了(多图) 2014/9/28 (136,424次)
做善事不懂善事 李连杰为何与妻续前缘(多图) 2014/9/26 (160,052次)
威廉王子研究驻英大使刘晓明的发型(多图) 2014/9/25 (113,809次)
鬼斧神工的天然桥奇观竟是大祸临头信号(多图) 2014/9/23 (282,985次)
治标又治本!解密埃博拉疫情治愈秘方(多图) 2014/9/22 (302,224次)
陈至立下令上海全面抵制习的中国梦(多图) 2014/9/21 (458,135次)
诡异命案 山西国土所长下车小便遇…那啥(图) 2014/9/21 (134,061次)
木讷的北大教授汤一介为何让习近平青睐 (多图) 2014/9/20 (159,721次)
小新闻中藏着的大新闻:中联部长将换人(图) 2014/9/20 (269,064次)
连云港市委书记讲话时…会场走进陌生人(图) 2014/9/19 (138,576次)
76万人看这篇凤凰网文章 为啥零帖(多图) 2014/9/18 (151,578次)
上海吆喝卖国 亲俄议员被扔进基辅垃圾箱(多图) 2014/9/18 (124,770次)
男子用兰花指挠头遭暴打…瞅老江美姿(图) 2014/9/17 (145,186次)
够狠!马航MH17被不止一枚导弹击中(多图) 2014/9/16 (307,784次)
马航又出事了!燃油耗尽 航线图触目惊心(图) 2014/9/16 (325,223次)
称诽谤攻击江!人民报被拒用苹果手机版(多图) 2014/9/15 (125,884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