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報導說,幾十年來,中共當局堅持「中國」一詞和「中共政權領導者」沒有多大的區別。「愛國」意味着支持黨領導的國家,任何不服從的,被視作「反華」。
網絡,是中共有史以來第一個不能完全控制的媒介。當局僱傭了成千上萬的網絡警察,花費幾十億來監控網絡,過濾它們不想要的信息。 不過,對於上億的中國人來說,網絡繼續成爲一個不受屏蔽的信息來源和受歡迎的信息交流平臺。在陳光誠事件中,中國網民的觀點非常積極正面。
近幾年,網絡一族對「中國人」賦予了新的看法。今天的中國,中國民衆經常把他們自己和其統治者區分開。在網絡封鎖中,中共當局把「政府」一詞,列入敏感詞彙,網絡過濾設備會將其凸顯,以利於網絡警察檢測其使用的情況。爲免被過濾,微薄博主們用諷刺性詞彙來形容這個「政府」,比如「貴朝」和「西朝鮮」。
自從陳光誠離開美大使館後,中國民衆在網上的大量觀點顯示,美國沒有盡力的幫到陳光誠。
很遺憾,中美關係中的美國專家們繼續使用「中國」和「中國人」來特指中共的精英階層。美國對把「中國」等同於「中共領導權」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尼克松─毛澤東時代。在70年代早期,這個政權的領導者,是實際上美國可以接觸的中國人。但是,把這樣的觀點拿到今天,是愚鈍的,甚至是危險的。
2009年,奧巴馬訪問上海的時候,他很可能知道,他即將出席會議的大廳裏坐滿了經過挑選的黨代表,但是,他問了一些來自網絡上的問題,包括網絡屏蔽。這些,顯然不是先經過中共批准的。
對於陳光誠事件,奧巴馬說「我們希望中國強大和繁榮」,幾天後國務卿希拉里亦重複了這一觀點。這裏的「中國」的意思模棱兩可。對於美國人和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可能意味着美國對所有中國人的心願,但是對於中共領導者來說,這個信息或意味着「美國總統希望中共政黨強大繁榮。」
這個政權還會維持多久,這是目前外交場合最爲敏感的話題。問題是,如果「中國」的含義僅僅指這個「政權」,但如果其不復存在,又將怎麼辦呢。
也許,陳光誠的奇蹟出逃會帶來另一個奇蹟:改變美國政府理解「中國」的真正含義。
文章最後還說,中國歷史上與中共最爲類似的執政時期是秦朝和隋朝,一方面財富迅速積累,大興土木,但另一面是暴政,很多人因苦役而死亡,出現「焚書坑儒」。但是兩個朝代的生命很短暫,而中國也會走出目前的陣痛。
(大紀元記者董韻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