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大陸女導演李少紅導演的新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在中國大陸上演後,引來一片批評之聲。英國《金融時報》9月20號發表題爲「新版《紅樓夢》:集體下的蛋」的文章,對大陸新拍攝的50集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進行評論。文章作者是報社資深專欄作家老愚。

文章認爲,新版《紅樓夢》完全失敗:「快進,畫外音旁白,鬼魅般嚇人的音樂。演員有形無神,有的連形也不具備,不在現場的表演,彷彿是一場例行走秀,華麗的道具,唯美的服飾,一場煞有介事的重拍。《紅樓夢》就這樣被重拍了一回。神形皆失,徒留一場喧鬧。」

這樣一部千瘡百孔,用李少紅的話「哪裏都有不足,所有的都是遺憾」(見新京報9月16日報道)的電視劇,竟被紅學家馮其庸嘉許爲「又一次湧現了高峯,可以跟原先的87版的《紅樓夢》並稱。」 文章稱,這是買通《紅樓夢》拍攝權的利益集團的大勝利。御用「紅學家」是其中最大的「精神贏家」──他們顯示了自己的權力,過足了「文化顧問」的癮。

文章介紹,新版《紅樓夢》由商人羅立平發起的重拍,在官辦協會的幫助下,靠看不見的「手」的協助──在廣電總局的保駕護航下,六七年不拍而能保住「題材」,阻止了覬覦者和競爭者。然後與北京電視臺結成利益共同體,做成一個局,再加上壟斷影商韓三平的加盟,最終以壟斷的方式獲得了利益最大化──超級壟斷利潤。

文章還說,在總導演總策劃下面做顧問的「紅學會」,名義上是靠掛在中共官方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下面的民間學術團體。實際上,它從來不是一個民間機構,而是一個準官方性質的審查機構──他們協助負責文化作品的政治把關,力圖將對作品的闡釋權控制在手裏。這是中共當局、官辦協會、製片投資方、電視臺和壟斷影商聯手操控的產物,是一隻「集體下的蛋」,具有官方壟斷屬性。

87版《紅樓夢》用了近兩年時間,篩選演員,並先後舉辦了兩期紅劇演員學習班, 「讓他們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同時學習琴、棋、書、畫,陶冶自己的情趣,最後確定角色。」而新版《紅樓夢》籌備期長達近六年,選秀活動實際只用了八個多月的時間。演員培訓的期限僅有區區三個月而已。培養演員們傳統貴族氣質的途徑,是讓他們住進現代豪華賓館。

投資人規定50集解決問題,紅學家要求在 50集裏交代全部的內容,李少紅只有快進和畫外音。麻煩的還有,李少紅還得接收來歷曖昧的指令性演員及投資人通過 「海選」扶植起來的一系列演員,李少紅於是又只好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換掉一撥剛剛爲觀衆熟悉的面孔──代價是造成觀衆認知的斷裂。

作者認爲:「資本和文化霸權控制下的創作如此殘酷,是導演李少紅沒料到的。其實,這種文化生產方式一直就沒有改變過。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詩歌大躍進到如今的文化創意大躍進,一直就只是(共產黨)領導意志的喧囂。…權力永遠有能力支配一切。那些平庸、喪失了生命力的贗品,僅有一個功效──顯示政權的動員能力、威權效率和再造所謂『和諧』社會文化氛圍的意志。」

文章批評說:「資本與權勢的聯手,使得名著成爲賺錢的工具,沒有世界觀、文學觀、價值觀,一切都是賺錢的籌碼。」「《紅樓夢》這三個字就是錢。」投資人羅立平這句話道出了執意拍新版《紅樓夢》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