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慈善死了(图)
 
2010年8月24日发表
 



2008年5月18日,北京某慈善捐款现场。
然而,好心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捐款会流向哪里。

【人民报消息】作者王华8月23日发表文章《中国慈善业的“灾情”》文章道,面对惨烈的灾情,出于人类共有的恻隐之心,捐款成了众多善心人的首选。尽管中国大陆慈善业起步很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以去年汶川地震为例,截至2009 年11月,全国共收到民间捐赠资金652.5亿元人民币,今年玉树地震也收到上百亿捐赠,加上诸如希望工程、体育、明星的各类捐赠,中国慈善业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捐款等于没捐

文章道,慈善一词在希腊语中意为“人类博爱行为”,在古代中国常用“仁义”来表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现代社会这种博爱的仁义行为一般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制度层面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社会服务层面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慈善工作。相比以往的零星救济,“权利性”取代了“施舍性”、“制度化”代替了“随意性”。

救灾、保证灾后灾民的基本生活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而民间的捐款只是在政府职能基础之上的补充,使灾民能得到双份的救济,因为在严酷的灾害面前,无论是政府救济还是民间救援,相比于灾害带来的损失都只是一个零头,灾民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很多。然而在中国却出现了“民众捐款等于没捐”的怪异现象。

据大陆官方披露,5·12地震捐款,中共当局直接受捐379亿元,约占58%,流向各地红十字会、慈善会以及地方公募基金会的捐款199亿元,约占31%。但后来中共当局把慈善组织募集的捐款大多收缴了,使捐款80%流向了“政府”。

按国家规定,灾情发生后,各个地方当局要拿出1%的财政收入给灾区。然而汶川地震等灾情发生后,民间捐款先进政府财政,然后再到灾区,这样本来应该是政府对口援建一份,民间再捐赠一份,灾区人民应该得到两份,可实际上灾区只得到一份,因为在当局拨款的1%里面,一半以上来自民间捐款,这等于是民众白捐了,灾民并没有得到,只是让当局少出了钱,让当局逃脱了应有的责任。

“中国慈善死了”

文章道,民间巨额捐款的八成进了中央财政,人们有权询问捐款到底用在了哪里,当局给的答案却是三个“不知道”。第一,捐款人不知道谁是受惠人。据清华大学调查,知道捐款用在哪里的捐款人仅占4.7%,而《新京报》对千名捐款人调查发现,知道捐款用在什么地方的只占0.61%。第二,灾民不知道哪些是“政府”项目,哪些是民间善款,第三,连灾区“政府”也不知道捐款在哪里。这一连串的不透明,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青海玉树地震后,中共民政部明确提出,慈善机构所募集的善款,交由青海省统筹安排使用。中共当局“统缴”民间捐款的作法,其实在中国已经实行很久。民间捐款进了当局的口袋,这无形中等于取缔了民间捐款。国外媒体报导说,“一些蹒跚起步的中国慈善从业者再次表示绝望,高呼‘中国慈善死了’。”

 
分享:
 
人气:20,18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