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北京,在沒有共產黨的日子裏
 
陳綱
【人民報消息】沒有共產黨天下就會大亂嗎?其實在首都北京我們已經早在1989年春、夏之交就實踐了20天左右沒有共產黨的日子。

1989年5月13日,許多北京高校的大學生來到了北京天安門廣場,爲了反對共產黨官員腐敗和爭取更多的人權開始絕食。從這一天起,數十萬大學生和數十萬北京各界羣衆自發的湧向天安門廣場聲援絕食學生,最多時達到300萬人。從這一天起,共產黨漸漸失去對北京的控制,北京漸漸處於無政府狀態。

我當時正上大學三年級,從5月 16日起也跟隨我校師生去廣場聲援絕食的學生。每天都有數十萬北京各界羣衆自發的湧向天安門廣場聲援學生,並在廣場周圍遊行。另有幾十萬大學生自發的彙集在廣場中央,當時人山人海。天安門附近,所有交通警察、治安警察、武警從崗位上撤掉了, 交通崗亭、人民大會堂前都再看不見值勤警察的身影,完全靠大學生自己維持秩序。但一點也沒亂,而且秩序井然。我當時天天去廣場,從沒見到或聽到打架或偷東西的事情。

首都各界送來慰問學生的食品、飲料堆積如山,應有盡有。大家都是發自內心的主動承擔起各項責任,我和幾個大學生正好處在了一個食品飲料堆旁邊,就自動承擔起分發食品的任務。我們負責分發的人並沒有近水樓臺先得月先享受,而是先分給其他人。而領取食品的人,只是按需索取,沒人多拿多要。當時我很感慨,沒想到共產主義的理想——「物質極大豐富,人們按需分配」卻在沒有黨組織的天安門廣場首先實現了。

天安門廣場當時就像一個淨化人們心靈的大熔爐,廣場上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其中不乏漂亮的女孩子們。當時我正值青春年少,還沒女朋友,在廣場找個志同道合的女朋友應有很多機會。但我在廣場上一點私念都不想動,覺得要是動了私念就是對這偉大的愛國運動的褻瀆,所以從始至終不曾問過那些與我並肩站在一起的女孩們姓字名誰,來自何方。

儘管北京城秩序井然,上千萬老百姓安居樂業,但黨中央一小撮當權者眼看就要失去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所以5月20日以「恢復正常秩序」的藉口實行戒嚴,派幾十萬解放軍進城,準備鎮壓學生。但各路開進的解放軍被自發的幾十萬手無寸鐵的北京市民攔阻在進城的道路上。從這天起北京基本完全擺脫了共產黨的控制。

5月21日我來到離家最近的石景山區古城大街,只見長長的軍車隊被老百姓以血肉之軀攔截在馬路上。當時老百姓除了攔在軍車前,並沒有對軍人採取任何過激行爲。那些當兵的荷槍實彈,都是一臉茫然,被上面欺騙:「北京發生了動亂, 前來恢復秩序」。 許多老百姓圍住軍人,給他們講事實真相,告訴他們北京秩序井然,不需要解放軍來維護。我一是覺得那些當兵的也是被共產黨欺騙的,覺得挺可憐的,另外想讓軍人理解,我們對他們沒有敵意,只是希望他們別對無辜的學生和市民開槍。於是和幾個同學一起,在現場羣衆中募集了一些錢,爲當兵的買了些飲料和食品送給他們。至今還記得一位北京中年婦女感慨道:「怎麼聯合國不派維持和平部隊來北京保護我們呢!?」北京市民在各個進城要道赤手空拳的以和平方式沒有讓軍車前進一步。

北京城區和近郊看不見了警察、武警、軍人,擺脫了共產黨的統治,連十字路口的交通警察也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們在指揮交通。爲不給共產黨找到鎮壓學生的口實,首都市民默契配合,自覺維護社會治安,社會秩序井然,商業活動正常。根據北京市公安局的統計,這一時期,北京市各種刑事犯罪案件卻明顯下降,交通事故也是歷史最低。公交車和地鐵被當局停止運營,但許多私人車和屬各企事業單位的車輛承擔起許多載客任務,而且不要一分錢。這期間,北京老百姓人與人、心與心之間的距離都拉得非常近,連素不相識的人彼此都成了兄弟姐妹。當時北京根本沒有「暴亂」發生,社會秩序良好,連小偷都聲稱罷偷。一次晚上我從天安門騎自行車往家趕,不小心碰到另一騎車人,還沒等我開口,那人先開口:「沒事,理解萬歲。」招招手就走了。要是在過去共產黨統治時期,大家心裏一肚子怨氣,街上相互碰着就往往吵架。當時,北京大多數人臉上洋溢着喜悅,大家被共產黨欺壓了幾十年,終於過上了幾天沒有共產黨的快樂時光。大家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共同心願,最好這次大家一鼓作氣,能讓共產黨徹底從中國舞臺上消失。沒有了共產黨的控制,首都媒體人的膽子也壯起來,不再爲共黨歌功頌德,不再爲共黨欺騙人民,首都媒體開始說了幾天真話,當時北京的社會環境從沒有過的和諧有序。

可是好景不長,6月3日晚至6月4日,解放軍在黨中央的指揮下,用坦克和衝鋒槍一路殺進城來。在北京軍事博物館附近的北京鐵路總醫院,我親眼看見許多被子彈打死、打傷的市民和學生,親身感受到什麼叫血流成河。第一批戒嚴部隊衝過去之後,我來到軍事博物館前的大街上,看見地鐵站的窗戶和水泥牆上佈滿彈洞。一個剛從天安門廣場逃出來的北方工業大學的女學生哽咽的告訴我,解放軍在天安門廣場驅趕他們,在一字排開的坦克和裝甲車從長安街金水橋向廣場隆隆開過來時,有些學生還在帳篷裏,在坦克和裝甲車一路撞倒、碾碎廣場上的帳篷時,從帳篷裏傳出一片駭人的慘叫聲。

是共產黨指揮的解放軍給首都北京帶來了屠殺、死亡和動亂!

在六四大屠殺後的大清洗中,我們北京科技大學分院就有十幾個學生被端着衝鋒槍的解放軍抓走,同學們各個都人人自危,人心惶惶,當時的感受是,北京已安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共產黨的槍桿子打碎了北京短暫的和諧時光。

時光流逝已二十一載,相信許多北京人和當年學子還仍然懷念1989年那段沒有共產黨的美好、幸福的日子。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上天在嘆息──一箇中國人還沒有做完的夢……(多圖) 2010/6/4 (46,648次)
中共還有爲「六四」平反的機會嗎? 2010/6/4 (18,685次)
中共擴大監視居住 八類貧民被點名 2010/5/31 (17,919次)
前六四學生領袖稱中國「變動在即」 2009/9/29 (16,434次)
「十一」前 騰訊網驚現極震撼性「六四」圖片(圖) 2009/8/31 (30,670次)
國殤──民族魂不會泯滅(圖) 2009/8/24 (18,690次)
60年國殤前夕 萬里談中共執政非法性(下)(多圖) 2009/8/16 (46,172次)
王維林有了下落!在中共「八一」建軍節這天(圖) 2009/8/1 (102,639次)
共產黨改變了嗎? 2009/7/3 (21,135次)
一張江圖片!胡系在釋放一個重要消息(多圖) 2010/6/4 (50,145次)
回憶江出訪前 美國出現的異象(多圖) 2010/6/4 (41,516次)
新華網瘋啦,這種新聞也能出(圖) 2010/6/4 (32,297次)
這些紅色預言家比毛澤東還「高瞻遠矚」(圖) 2010/6/3 (34,708次)
從9歲「送子娘娘」下凡到肯尼迪兄弟被暗殺(多圖) 2010/6/2 (50,923次)
不代表本人觀點 2010/6/2 (30,629次)
搞垮郭臺銘!周永康的影子在晃動(多圖) 2010/5/31 (61,903次)
最新近照笑的…除非趙本山已經變種兒(圖) 2010/5/30 (32,886次)
希拉里爲何指定要被「腦殘」主持人採訪(多圖) 2010/5/29 (30,304次)

動真格的,日本小學生的營養餐(圖) 2010/5/28 (45,234次)
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再次犯嚴重錯誤(圖) 2010/5/28 (31,406次)
誰是下一個曾偉?美國最大面積豪宅出售(圖) 2010/5/27 (31,554次)
薄熙來馬弁宋祖德翻陰溝裏了(多圖) 2010/5/27 (38,446次)
藝人滿意度發總榜 趙本山宋祖英榜首 2010/5/27 (32,058次)
新華網泄密 薄熙來目前喉癌情況(圖) 2010/5/26 (57,770次)
新華網對中共是吸血鬼的註釋多貼切 2010/5/26 (29,657次)
中聯辦李剛在香港把黨剝個精光(圖) 2010/5/25 (34,089次)
小笑話:閉着眼,你能摸到你老婆的手嗎?(多圖) 2010/5/24 (43,095次)
天安門蚊翅難飛 白宮小鼠搶奧巴馬風頭(多圖) 2010/5/24 (29,874次)
宋祖英和老江的這種表情愈來愈相似(多圖) 2010/5/24 (78,156次)
烏魯木齊新一輪鎮壓準備好了(多圖) 2010/5/23 (34,079次)
小笑話:返貧並不代表中國窮了 2010/5/23 (54,142次)
一空軍事故七扭八拐變成了對黨忠誠(多圖) 2010/5/22 (31,046次)
一個擠兌姚明的新聞打在江頭上(圖) 2010/5/22 (31,282次)
小笑話:北韓協助中國增長GDP 2010/5/21 (50,732次)
中央有人上書請溫家寶查薄熙來(多圖) 2010/5/21 (58,142次)
抖狂的趙本山現在要適應打擺子(多圖) 2010/5/20 (31,693次)
黑色幽默:鄧小平的高明預言 2010/5/20 (57,411次)
小笑話:劉謙任蘇州大學榮譽董事(圖) 2010/5/20 (46,759次)
險斷手指,劉謙被中共熱捧後患無窮(多圖) 2010/5/19 (56,211次)
新公安局長上陣 胡溫端老江京城第一淫窩(多圖) 2010/5/18 (63,489次)
江下令:早就應該給他點顏色看看(多圖) 2010/5/17 (65,776次)
宋祖英四歲兒子眉目俊秀(多圖) 2010/5/16 (60,037次)
中新社這張圖片把周永康和孟建柱都罵了(圖) 2010/5/15 (40,029次)
中共低調承認人大副委員長遊山玩水出事(圖) 2010/5/15 (44,29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