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中共「一槍爆頭」封卷結案 全國一派臨戰狀態
 
玉清心
【人民報消息】駭人的「砍童案」引起社會的恐慌在不斷髮酵。報導說,廣州很多校園門口有公安攜警犬執勤。上海的學校、幼兒園安裝了監控器。長沙配備有微型衝鋒槍的巡警在各學校站崗。北京不僅中小學、幼兒園裝備有催淚劑、鋼叉和防割手套,連高校的門衛也穿上了防刺背心,拿着電棍。富人紛紛僱傭保鏢,保衛愛兒。全國一派臨戰的緊張狀態,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都要有隨時準備與暴徒搏鬥拚殺。

一家貴族學校校長說:接到上邊通知了,得去保安公司僱保安,管用不管用也得花這筆錢。校門口接孩子的家長說:僱不僱保安,也不能來了,貴族學校讓人盯上了!

這是政府應對「砍童案」出臺的治安措施,全國草木皆兵,全面武裝到了牙齒,可憐的孩子和家長們整天生活在戰戰兢兢裏。防範措施的開銷花費當然也都消化在了家長和學校的頭上。今天的中國社會弄到這步田地,「和諧」二字還敢說嗎?

系列「砍童案」兇手,死的死,斃的斃,就算結案了。但是許多網友在論壇上留言,認爲案情沒有敞開,連案發的直接原因,具體可信的作案動機都沒見到,就急急忙忙結案了。這種「嚴打」式的速戰速決,不利於深入探究案件的深層社會原因以防範日後惡性案件的再度發生。

外行都發現了,這幾個案子的判決怎麼都是一個腔調?「完全出於個人原因,不是泄憤於特定對象,而是遷怒無辜,報復社會,瘋狂行兇。」有網友說:看到這一結論,心揪得更緊了。因爲如果是「喪失辨認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患者」行兇,屬於簡單個案,好辦得多,以後看管好瘋子就是了。要都是出於個人原因的濫殺無辜、報復社會,那背後隱含的社會因素就複雜得多了。這像一個可怕的信號,預示類似的極端行爲要頻繁爆發。

3‧23福建南平市試驗小學首例砍童案,兇手鄭民生當場被擒。政府最先發布的快訊中,還有兇手「疑似精神病患者」的說法,法盲的地方官員本想將鄭民生說成精神病,把一切麻煩都推給一個瘋子是最省事的了。當知道了精神病人殺人不償命時,後悔說走了嘴,趕快又否定。爲了快判快斃,一天就把鄭民生「不是精神病人」的司法鑑定拿出來了。

5‧12 陝西南鄭縣一案的兇手吳煥明自殺了,是隻死老虎,由官方怎麼說就怎麼是了。當地警方給老百姓都打了招呼說,吳煥明迷信,疑神疑鬼,病得不行了,心理扭曲,產生了自殺和報復他人的念頭。知情人說,都是胡扯八道!就怕追出他們政府人的相關責任。

3‧23案的鄭民生在校門口行兇時,口裏高喊:「他們不讓我活,把我逼瘋了,我也不讓大家活!」鄭民生42歲,有外科主治醫師資格,行醫醫近20年。檢察官稱他:思維清晰、表達準確,看不出有精神異常特徵。

法庭上出示了殺人現場的監控錄像截圖,審判長問被告人對此有無疑義,鄭說沒有疑義,但表示,「沒有起因就沒有這結果。」直到最後,他都沒表示出歉意和後悔。大概和他的外科專業有關,他是這批血案裏出手最狠、致死率最高的兇手,55秒的瞬間,製造了死8傷5的慘案,「捅一個死一個」。

從哪來的這深仇大恨?何以這般殘忍?作案動機或許是官方公佈的,醫院院長排擠過他及與女友失戀。但這樣一般的「失意」至於引發那麼大的血案嗎?充其量是原因之一。是否還有更大的隱情?官方公佈的作案動機過於牽強,不由得讓人懷疑鄭民生是不是個瘋子,而法醫鑑定鄭是具有民事行爲能力的正常人。

鄭民生有沒有供詞?從他的表現看,他不像沉默不語的人。他很有可能交代了都是誰不讓他活了,和怎樣把他逼瘋了。法庭上他對罪狀供認不諱時理智地說「沒有起因就沒有這結果」,那引發他濫殺無辜的起因到底是什麼?他爲什麼選擇了南平市試驗小學這所貴族學校作案?有知情人在網上發文說;「試驗小學是貪官二代聚集的地方,開家長會時,學校旁邊的道路上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轎車。鄭在這裏是挑戰暴政,爲民除害!」鄭的鄰居稱,他報復的是「有錢人」,是「有勢力的官員」。一個罪大惡極的殺人犯,爲什麼不止一人在爲他打抱不平?

這樣一個存有多處疑點,不能自圓其說的案子,震驚社會,影響極大,難道不該認真公開地審一審?意義不在於兇手的命運結果,殺人償命,已經沒有懸念。人們關心的是案發的真實原因,一個外科大夫,究竟怎麼變得這樣喪心病狂?爲以此爲鑑,防患於未然。當大家都在等待着案情真相細節披露時,看到的是全國各地媒體引用的新華社通稿。

沒有聽到鄭在法庭上的最後陳述,不知道法庭給沒給他犯罪嫌疑人的這個訴權?也可能給了,如果鄭說出的是各種社會不公,歷數了貪官的罪狀,那自然就沒法公佈於衆了。然而政府越是掩飾,封口,人們越是猜疑,說法越多,心裏也越恐慌。

政府以「一槍爆頭」的方式,使案件走了一個法律過場,快刀斬亂麻,封卷結案。危機真的過去了嗎?楊佳案也是暗箱操作,走了法律過場,最後「一槍爆頭」,招致民怨沸騰,上海人第一次在法院外喊:「打倒共產黨!」淤積的民怨,又生出系列「砍童案」。進不去警局的,衝進幼兒園、校園裏濫砍濫殺。「逼急了唄!」這是很多中國人的反應。後面還會生出什麼更邪惡的人禍?這是民衆心裏最不踏實的。

其實政府比民衆心裏更不踏實,他們知道「砍童案」是衝着誰來的,所以在極力避開案件的社會深層原因,由新華社通稿來代替真話。各級政府清楚,一不小心,民衆會把矛頭馬上指向政府,那豈不引火燒身?正是因爲不能「治本」,才煞有介事地「治標」。本文開始提到的治安新措施,就是「治標」的姿態。誰都知道那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照這樣維穩,社會治安只能更加雞飛狗跳,亂象叢生。政府面對的局面正是「按下葫蘆又浮起了瓢」。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去哪尋找孩子們的天堂「吵鬧村」? 2010/5/30 (26,017次)
堵死天堂路 打開地獄門 2010/5/25 (17,639次)
狼真的在光天化日之下來了(圖) 2010/5/22 (17,352次)
中國的暴民是如何「煉」成的 2010/5/20 (16,813次)
中國過渡政府特約評論:物極必反 民變四起 2010/5/17 (21,719次)
更可怕的兇手──中共公安部發言人慷慨激昂(圖) 2010/5/16 (21,028次)
一句「狠話」突顯周永康的腦殘和無能 2010/5/14 (18,315次)
孟建柱的夢話和溫家寶的實話(圖) 2010/5/14 (18,543次)
張柏芝生孩子記者幹嗎使勁 華龍網知道(圖) 2010/5/13 (31,440次)
最新近照笑的…除非趙本山已經變種兒(圖) 2010/5/30 (32,886次)
希拉里爲何指定要被「腦殘」主持人採訪(多圖) 2010/5/29 (30,304次)
動真格的,日本小學生的營養餐(圖) 2010/5/28 (45,234次)
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再次犯嚴重錯誤(圖) 2010/5/28 (31,406次)
誰是下一個曾偉?美國最大面積豪宅出售(圖) 2010/5/27 (31,554次)
薄熙來馬弁宋祖德翻陰溝裏了(多圖) 2010/5/27 (38,446次)
藝人滿意度發總榜 趙本山宋祖英榜首 2010/5/27 (32,058次)
新華網泄密 薄熙來目前喉癌情況(圖) 2010/5/26 (57,770次)
新華網對中共是吸血鬼的註釋多貼切 2010/5/26 (29,657次)

中聯辦李剛在香港把黨剝個精光(圖) 2010/5/25 (34,089次)
小笑話:閉着眼,你能摸到你老婆的手嗎?(多圖) 2010/5/24 (43,095次)
天安門蚊翅難飛 白宮小鼠搶奧巴馬風頭(多圖) 2010/5/24 (29,874次)
宋祖英和老江的這種表情愈來愈相似(多圖) 2010/5/24 (78,156次)
烏魯木齊新一輪鎮壓準備好了(多圖) 2010/5/23 (34,079次)
小笑話:返貧並不代表中國窮了 2010/5/23 (54,142次)
一空軍事故七扭八拐變成了對黨忠誠(多圖) 2010/5/22 (31,046次)
一個擠兌姚明的新聞打在江頭上(圖) 2010/5/22 (31,282次)
小笑話:北韓協助中國增長GDP 2010/5/21 (50,732次)
中央有人上書請溫家寶查薄熙來(多圖) 2010/5/21 (58,142次)
抖狂的趙本山現在要適應打擺子(多圖) 2010/5/20 (31,693次)
黑色幽默:鄧小平的高明預言 2010/5/20 (57,411次)
小笑話:劉謙任蘇州大學榮譽董事(圖) 2010/5/20 (46,759次)
險斷手指,劉謙被中共熱捧後患無窮(多圖) 2010/5/19 (56,211次)
新公安局長上陣 胡溫端老江京城第一淫窩(多圖) 2010/5/18 (63,489次)
江下令:早就應該給他點顏色看看(多圖) 2010/5/17 (65,776次)
宋祖英四歲兒子眉目俊秀(多圖) 2010/5/16 (60,037次)
中新社這張圖片把周永康和孟建柱都罵了(圖) 2010/5/15 (40,029次)
中共低調承認人大副委員長遊山玩水出事(圖) 2010/5/15 (44,299次)
一部首映獲滿堂彩的電影將轟動世界(圖) 2010/5/15 (35,309次)
有腦瘤的趙本山自己沒有兒女嗎?(圖) 2010/5/15 (33,149次)
小笑話:採訪公安部發言人 記者敗下陣來(圖) 2010/5/14 (52,972次)
溫家寶一席話 扇薄摑周(圖) 2010/5/13 (55,906次)
這麼誇薄熙來等於周永康想立即下臺 2010/5/13 (34,866次)
張柏芝生孩子記者幹嗎使勁 華龍網知道(圖) 2010/5/13 (31,440次)
江澤民真到了喝涼水都塞牙的地步(圖) 2010/5/12 (38,35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