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天文學家發現I類超新星起源於星體合併(圖)
 
莫心海
 
2010年2月24日發表
 



錢德勒望遠鏡觀察到的超新星爆發遺蹟。

【人民報消息】據法新社芝加哥2月18日消息,天文學家發現I類超新星起源於白矮星和它伴星的聚合。

I類超新星爆發在現代天文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是天文學家測量宇宙中距離的標尺。但是長久以來天文學家對這類超新星爆發的具體原因卻不甚了解。

大多數科學家認爲當白矮星質量超過一定極限時就會發生I類超新星爆發。但是白矮星質量增加可以有兩個途徑:兩個白矮星聚合,或者是白矮星從它的類太陽伴星那裏逐漸獲取質量。

「如果超新星爆發是因爲質量逐漸聚集而產生,那麼星系中產生的X射線強度應該是實際觀察到的五十倍。」研究組的另一位成員阿果斯.波丹(Akos Bogdan)說。

白矮雙星非常難以觀察得到。當白矮星互相環繞到將要合併的時候,距離爆炸的時間只有零點幾秒。

位於馬里蘭州的天文望遠鏡科學研究院的天文學家馬里奧.利維奧(Mario Livio)認爲,了解超新星爆發如何形成是應用它們來測量距離和尋找暗物質的關鍵。

他們的研究結果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分享:
 
人氣:28,05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宇宙能量消耗比預測快三十倍(圖)
俄神祕古城遺址有許多神奇現象(圖)
科學家首次呈現最美數學結構 共248維(圖)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即將爆發超新星的白矮星(圖)
宇宙泡,垂死恆星死而復生的過程(圖)
在人間!宇宙在講述中共滅亡前夕的故事(圖)
對宇宙運行規律理解極深 才能如此巧奪天工(圖)
馬自達高級工程師:人類的淘汰就快到了(圖)
神韻宇宙之光照亮全場 驚歎導演超凡!(圖)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