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矛盾激化 法官躲进“碉堡” 中共末日将临(图)
 
2010年11月13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近日法学专家何兵发表一篇《躲进碉堡的法官》,在网络上引起极大反响,特别是律师界的共鸣,被广泛转载。

专家认为,法官作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现在连自家生命能否保障也全然没有把握,法院好似碉堡,法官们困守孤城。也有律师指出,这也凸显了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根本不可调和了,法官也是惊弓之鸟不得不躲进碉堡中去了。

大陆学者将此归结为,中国是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度,公、检、法、司都是中共的摆设,不能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的尊严,导致越来越多的群体事件发生,就是躲进碉堡也无济于事;不能守护社会正义,必不能守护自己。

法院提升安保似碉堡 法官们困守孤城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何兵认为自从湖南永州三名法官被枪杀、三名被重伤,广西悟州六法官遭泼硫酸后,全国法院提升了安保措施。他举例一家高院,访客先要通过安检。任何貌似危险的物品,都被留置在安检口。就是感冒胶囊也不放过。安检门后,大厅还有两名法警再次核查。然后再由法警通知你要拜访的人接你进入楼道。进入楼道后,里面还有一道道感应门,需要刷卡才能进入。他近来走访的几家法院,切身感受到法官们对于自家性命的严防死守。

他认为现在进入一家家法院感觉好似进入一座座碉堡,法官们就像困守孤城、满腹恐慌地等待着援军的守军。“法官被喻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但现在看来,他们好像对于能否保障自家的生命,也全然没有把握。”

何兵教授还认为现在躲在碉堡里的,不仅有法官,还有警察和检察官。自从杨佳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全面加强自身安全措施,检察院系统也未雨绸缪……政法机关本应是社会的保护神,为何他们现在首先成了自己的保护神?

北京著名维权律师金光鸿也认同说:“我们跟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打交道的时候,基本上他们都是像在碉堡里面,特别是公安和法院,都退缩到碉堡里面去了,你见他们的人的话,通过门卫打电话上去,公安也需要安检和登记。”

北京著名律师刘晓原几天前也因自己代理的案子开庭去西城区法院,不但安检,更是遭遇法警搜查身体,他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于律师免检的规定,因此他表示不满并向有关方面投诉。他还说:“把进入法院的当事人和旁听人员,都视为了潜在的危险人员之列。如此发展下去,就连律师也被当作危险分子对待。如此进行搜身检查,严重侵权了公民人身权利!”

官民矛盾和冲突不可调和 官方强调维稳
 
金光鸿律师认为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官民矛盾和冲突已经是不可调和了。现在只要是涉及到跟公权力有关的、或者沾边的、或者公权力滥用,就会在网络上激起公愤,舆论就一边倒。他还表示,由此也看出,现在虽然当权者掌握了强大的舆论工具、军队、警察等,但民间力量和官方力量的对峙中,民间力量步步增长,他们是步步退守,都躲到碉堡中去了。现在特权阶层在民间力量的挤压中,已经是惊弓之鸟,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可能会酿成大的公众事件。

贵州诗人王藏则指出,中共一贯的“维稳和谐”的政策,导致官压民反,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间的积怨、官民纠纷已经使中共坐在火山口上,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所以他们不惜一切来维稳,来打压民间的一切。

公、检、法、司就是中共的一个摆设

诗人王藏认为中国是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度,就是公、检、法、司这些部门只是中共的摆设、附庸,他进一步说:“它们只为中共当局说话,起不到维护社会公正的作用,也不会维护法律的尊严。再说法律本身是为他们权贵阶层服务的,中共的法律就是恶法。当他们要处理社会上一些官司,民告官的时候,他们就害怕民众,因为法院的不公正,从而引起很多群体事件。”

王藏表示他们采用一言堂,说怎么判就怎么判,哪管你老百姓死活,而民间对正义的渴求、呼唤是越来越强烈。这样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群体事件发生,就是躲进碉堡也无济于事。随着他们末日的到来手段更为凶悍。他还认为第二轮“六•四”马上就要到来,一、二年很快的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大规模的街头民主化的运动将爆发出来。

社会也开始碉堡化

何兵教授表示不仅政法机关碉堡化,社会也开始碉堡化。他具体指出,今年4月开始,先是北京市大兴区,后是昌平区进行村庄社区化封闭管理──“封村”。又因为发生杀害幼儿和学生事件,学校和幼儿园也开始碉堡化了。他举例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局规定,幼儿园围墙至少3米以上,一律使用砖墙或者铁质栅栏,且每日执勤人员不得少于4人,实行接送卡制度等等。

他分析说:“社会碉堡化是社会失序的物理表征,是社会丛林化、人们相互为敌的标志。官员们试图通过工作场所的碉堡化来保障自家的性命,正是缘木求鱼。在正常社会里,法律是社会每一个成员权益的碉堡。不保护法律这个碉堡,法官和人民都将无处寄托自己的性命和灵魂。不能守护社会正义的,必不能守护自己。”

(大纪元记者骆亚综合采访报导)

 
分享:
 
人气:17,96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