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神韻傾倒拉斯維加斯 觀衆掌聲一浪高過一浪(多圖)


21日神韻紐約藝術團在世界娛樂之都拉斯維加思的
演出獲得成功。圖爲演員謝幕,觀衆起立鼓掌,掌聲持續許久。

【人民報消息】2008年1月21日,神韻紐約藝術團擔綱主演的神韻晚會在美西名城拉斯維加斯上演。致力於弘揚正統中國文化的紐約神韻藝術團爲觀衆呈現了一臺承德載道、純善純美的歌舞節目。與賭城表演風格迥異的中國歌舞激起了挑剔的賭城觀衆的熱烈反響。

大紀元記者李健、王宇心1月22日拉斯維加斯報導,很多節目大幕一拉開,演員的亮相和巨大精美的天幕背景就引起觀衆的一片讚歎。演出過程中掌聲一浪高過一浪,有些節目獲得多次鼓掌和歡呼。男高音歌唱家洪鳴獨唱後掌聲經久不息,洪鳴不得不返場加唱以答謝觀衆。



21日,拉斯加斯希爾頓劇院的觀衆觀看神韻。

當地觀衆:應成拉斯維加斯的保留節目

拉斯維加斯地處美國西部內華達州的沙漠腹地,雖然建立僅僅百年時間,以博彩業蜚聲世界。近年來娛樂業在賭城呈方興未艾之勢,成爲與博彩業平分秋色的產業。拉斯維加斯成爲引導世界藝術和娛樂潮流的首要之地,世界最著名的表演藝術都以登上拉斯維加斯的舞臺爲榮,而能否打入拉斯維加斯則成爲是否被世界娛樂業權威認可的試金石。

觀衆表示,神韻藝術團提供了一臺迥然不同於一般拉斯維加斯演出的節目,內涵深邃,具有教育意義,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提供了中華幾千年文明的導讀。觀衆說,神韻的演出是世界水平,應該成爲拉斯維加斯的保留節目。很多人對只有一場演出表示非常遺憾,盼望神韻藝術團早日再到拉斯維加斯。

觀衆:藝術家極有才華 演出世界級

因見多識廣而眼光挑剔的賭城觀衆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裏被神韻藝術團的技藝深深折服。在回答記者提問過程中,很多人彷彿用盡美好的詞彙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動和欣賞。

《賭場旅遊新聞》的編輯琳達·安德森(Linda Anderson)女士和丈夫Bill一致表示:藝術家極有才華,演出達到世界水準。

琳達·安德森說,我喜歡舞臺上的天幕,太輝煌了(phenomenal),現場樂隊伴奏也妙不可言。

當被問道那個節目最喜歡時,安德森女士說,「每一個節目都有其出色之處。」

美國內華達州參議員地區代表凱西·安布羅西奧(Kathie Ambrosio)看過半場的時候就表示,節目美不勝收,每次一個新節目出場,就覺得這個是最好的,可是下一個節目出來,發現比上一個更好。安布羅西奧女士說,「每個節目都自成一體。」她對這一點印象十分深刻。

全新藝術風格令賭城觀衆驚喜

安德森女士說,這臺晚會呈現了一個我們不常見到的故事。「我曾經聽過中國古典音樂,可是這一次十分不同。」安德森女士的先生Bill表示,由於節目以一個深奧悠久的歷史文化爲依託,所以主持人的講解十分有幫助。

凱西·安布羅西奧女士覺得對於自己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文化體驗。「優雅的舞蹈演員好像在水面上漂!」她掩飾不住自己的驚喜。她這樣形容晚會:「很傳統,很中國。」

安德森女士說,近來拉斯維加斯的演出中的色情傾向抬頭,這時看到這臺表現傳統美德的節目,覺得非常及時。凱西·安布羅西奧女士認爲,這個演出在娛樂之都拉斯維加斯演出「實至名歸」。



來自上海的王亞剛(Yagang Wang,音譯)(左二)與家人和朋友一起來觀看演出。

大陸華人: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

來自上海的王亞剛(Yagang Wang,音譯)與家人和朋友一起來觀看演出,他是位於拉斯維加斯的內華達癌症中心的主治醫生。

他說,「我覺得水平挺高的,而且舞蹈、服裝、天幕它的細節都很精緻,場面也挺大,演員陣容很多,覺得挺經典的,我最喜歡嫦娥奔月、仙女舞,還有一開場的那個節目(《萬王下世》),岳飛的那個節目也不錯,最後一個大唐鼓舞也很好,挺有藝術性,確實是傳統中國文化的東西,很不容易在這裏看到,我旁邊的美國女士也非常感興趣。」

他說,「我覺得這些節目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像我這個年紀,中國傳統的東西並不是很多,但是看看這個就覺得好像喚起了以前的記憶,我們的父輩應該會更有欣賞,對我的女兒他們年輕的一代,能在美國看到這樣的節目,確實是很好的機會。我覺得對我們華人和推廣中華文化,應該挺不錯的。今天有這麼多現場觀衆,這個演出的市場前景應該會很好。」

演出讓我們大開眼界

很多觀衆提到,演出表現了中國古老的五千年文化,內容豐富,寓意深刻,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節目還表現了現代中國的社會場景,表達了深切的現實關懷,應該讓更多人都了解中國的過去和現在。

在和觀衆交談過程中,聽到最多的評價就是「我從來沒看過這樣的演出!」(I’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this before!)神韻藝術團不僅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征服了觀衆,而且在很多人心裏激起了了解中華文化的渴望。

下半場表現法輪功學員被迫害的節目演出時,場內一片寂靜。當正義終於得到伸張時,場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凱西·安布羅西奧女士說,自己讀着歌詞,覺得「很感人」。由於這場演出,她了解到中國還有迫害人權的事情發生,她連說:「這是一個恥辱!」

凱西·安布羅西奧女士說,參議員John Ensign最常說的話就是,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信仰的權利。她說:「我們交流的越多,彼此收穫越大。」

劇場服務員Nanci 因爲要爲觀衆引路而錯過了大部份演出,因此後悔不迭。她連聲說,「我希望他們早點回來!」


***************************************************************


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巡迴演出,看了好福氣!

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紐約11場,定票從速!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舊金山首場 大陸同胞含淚致謝:承傳中華香火(多圖) 2008/1/24 (17,096次)
前中國話劇編導:看到這裏,我流淚了!(圖) 2008/1/24 (17,053次)
舊金山電臺主持及製作人:歷史到了最後的時刻(圖) 2008/1/24 (16,778次)
原北京市人大代表高贊神韻(圖) 2008/1/24 (18,432次)
中共電話騷擾舊金山神韻晚會售票處 2008/1/24 (16,467次)
太感人了 我無法控制眼淚(圖) 2008/1/23 (17,287次)
她是世界頂級的領舞(圖) 2008/1/23 (18,948次)
上天創造的奇蹟 2008/1/23 (17,956次)
這個神奇的經歷讓她改變了計劃(圖) 2008/1/22 (16,246次)
江建立獨立王國的計劃被摧毀(多圖) 2008/1/24 (51,422次)
養狗養到這程度才是人類的社會(圖) 2008/1/24 (38,659次)
這種怪現象不禁讓人想起一組照片(多圖) 2008/1/23 (43,777次)
中共顛覆泰國的計劃腸穿孔(圖) 2008/1/23 (37,771次)
胡溫,溶化這冰一樣的眼神不能再等(多圖) 2008/1/22 (39,499次)
小笑話:王冶坪和江談崩了(圖) 2008/1/21 (55,791次)
江曾亂罵政治局 胡溫海外出手猛(多圖) 2008/1/20 (57,118次)
江曾下作!胡溫拍板派人赴美 2008/1/20 (39,529次)
黨做出這決定,曾慶紅就永世不得翻身(圖) 2008/1/19 (51,851次)

做幸運兒!今年別落了空(圖) 2008/1/19 (41,327次)
這倆消息讓江抖餿幾抖餿(圖) 2008/1/18 (40,936次)
老江無威可抖 張立昌死在天津(多圖) 2008/1/17 (62,638次)
這個消息實在是震撼人心(多圖) 2008/1/17 (35,879次)
中共否認一切考古新發現的原因(多圖) 2008/1/16 (42,807次)
小笑話:周永康體驗生活忒浪漫 2008/1/16 (38,484次)
小菜一碟兒!空中小姐與乘客對話 2008/1/16 (61,345次)
胡錦濤在不動聲色的洗牌 2008/1/15 (58,013次)
自豪一把!她說"來生想做中國人"(圖) 2008/1/15 (25,011次)
國人!這兩個新聞湊一起你想說什麼(多圖) 2008/1/14 (28,543次)
還原歷史!毛岸英之死和彭德懷冤案內幕(多圖) 2008/1/13 (78,107次)
小笑話:曾慶紅的活兒乾的忒漂亮 2008/1/12 (43,756次)
上上的吉祥!等待這眩目的一刻(圖) 2008/1/12 (24,742次)
哏!江澤民在泰國扮模特照片曝光(多圖) 2008/1/11 (53,315次)
?!布什真的不想抓住任內的最後機會(多圖) 2008/1/11 (33,606次)
這就是人們想念的毛澤東(多圖) 2008/1/10 (58,612次)
政治局,這兩個新聞會把中共帶到何處(圖) 2008/1/10 (41,822次)
沒結果!政治局爲此討論了好幾次 2008/1/9 (46,945次)
注意!麥大志兩家人做中共特務的結果(多圖) 2008/1/9 (38,029次)
祖宗!中共在南極發現了救命稻草(圖) 2008/1/9 (46,679次)
陳希同第四次給江致命一折騰(圖) 2008/1/8 (63,860次)
這篇文章新華網掛了6天(多圖) 2008/1/7 (52,650次)
沒有"下一世"的人越來越多了 2008/1/7 (49,097次)
美總統初選 中共開門見紅(圖) 2008/1/5 (46,295次)
沒這麼老實!感冒病毒跟老江賽酷(圖) 2008/1/4 (44,167次)
怪了!殃視的歪嘴也有歇的時候(多圖) 2008/1/4 (53,436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