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大崩溃前胡温面临严峻抉择(图)
【人民报消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许琳采访报导)11月7日,就(两位中共体制内官员)近期连续发表的给胡锦涛和温家宝的两封公开信,本台记者专访了著名法学家袁红冰教授。

袁教授针对这两封公开信,从中国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经济危机,环境危机,社会危机以及政治危机等几个层面阐述了大危机爆发前的状态。他认为,《九评》是为了解体中共,而公开信则促使胡温面临严峻抉择。并强调人民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记者:袁教授,您好!那么最近两周吧,有两封给胡锦涛和温家宝的公开信发表,一位是安徽政协常委汪兆钧,另一位是安徽省嘉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存柱。首先是汪兆钧发表了公开信,虽然他是安徽政协常委,他本身更认为他是位企业家,用他的话讲是一个科技企业家,我在采访时他曾经说,我不关心政治,其实我更愿意谈的是经济和环保,那么一个这样背景的人,您认为是基于什么样的社会因素促使他不得不写这封公开信?

袁红冰:“首先这个公开信本身,我们说是一个近年来中国人少有的写出来的好文章,之所以好就是在于他深刻的而且全面的揭示了中国社会,现在所存在的各种矛盾,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所以他写这个文章本身,我想他说他是一个企业家,一个关心经济的人,他不关心政治,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的信里我们都可以看出来,他揭示着中国目前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而且最终、最本质上他揭示了中国现在的政治危机。

就是一个根本不关心政治的人,现在也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中国政治危机已经使整个中国的命运,面临到一个历史选择的关头。所以对于你这个问题,我觉得一个好的原因就是,他就是一个本来对政治没有很深刻理解的人,现在他也不得不关心中国的政治危机了。”

记者:汪兆钧这封公开信有四万多字,您认为他所阐述的这些是不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方面危机的症结。

袁红冰:“我想你这个问题说的挺好,但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要有一个更广阔的背景来考虑它。那么首先它的背景就是中共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在中共的十七次党代表大会刚刚结束之后,立刻就出现了汪兆钧先生这样的一篇公开信它说明了什么?

那么首先我们要看一下,中共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它究竟表现出了什么问题?我想它最根本是表现出了中共统治的现在两个基本特点:一个特点就是国家恐怖主义性质的暴力,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谎言,靠暴力和谎言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这是中共暴政现在最基本的特点。

为什么这么讲?这封信是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来看,为了保卫这次的所谓代表大会,中共动员了将近百万人的军队、警察、特务和其他的国家力量,这样的力量是可以打一场局部战争的力量了。

那么在一个和平的时期,中共在一个它们自认为是和谐社会的状态之下,开一个自己的执政党的,唯一的执政党的代表大会,需要动员一个几乎可以打一场局部战争的国家力量来进行保卫,这说明了什么?首先它说明了中共自己内心的恐惧,它意识到了自己的统治的危机。

另一方面,它是想利这种国家的暴力来威慑全社会,来压制整个社会上对中共暴政这种反人性、反人道主义统治的反抗,也就是利用暴力为维持它的统治。

那么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谎言,中共暴政在十七大的前后,利用它们所用特务统治的控制的所有的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导,想要造成一个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一种太平盛世的假象。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我们看到汪兆钧先生的文章如‘奇峰突起’,汪兆钧先生文章的出现,至少说明了中共暴政维持它自己统治的两个方式都已经不起作用了。

第一个方式就是国家暴力,汪兆钧先生之所以敢发出这样的文章,显然他是已经作好了承受中共暴政这种国家暴力的对他政治迫害的准备,他不怕了,正好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叫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另一方面他也说明,中共暴政它所控制的大量的媒体进行的那种虚假的宣传,都已经不能欺骗人了。

而汪兆钧先生这篇的文章好就好在,他以一种大无畏的勇气在中共暴力的压制之下,大胆的、真实的、深刻的揭露了中国社会当今所面临的全部的危机。揭露了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以及到政治危机的整体的中国目前所处的真实的状况。

他揭示出了中共暴政正在面临着一种历史性大崩溃的真相,这就是汪兆钧先生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

记者:那么是不是中国大陆的人民,无论是干什么行业的,最终他都无法回避这些问题?

袁红冰:“就是汪兆钧先生他至少是一个省一级的政协常任委员,这在中共的权力体制中,属于中高级的所谓干部了,那么就是说他这样一个中高级的干部,他都能够看到了中共目前这样的危机,我相信生活在中国大陆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他们每时每刻都受到千万贪官污吏的压榨和剥夺,在这样的一种极端不公正的社会状态之下,他们对于中国目前危机的感觉应该是更深刻的。

所以汪兆钧先生的可贵就可贵在,在大部分的人还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还不敢说出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他敢于说出事实真相,他就因为这样的勇敢而一举成为了历史的人物。我可以断定在中国的当代史上,汪兆钧先生的名字已经是不可磨灭的了,就因为他的这一篇四万字的彻底的揭示中国危机真相的文章。”

记者:听众朋友,以上是专访著名法学家袁红冰教授谈大崩溃前胡温面临严峻抉择第一集。



********************************************************

购票从速!新唐人“圣诞奇观”晚会尽显东方神韵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当务之急停止迫害法轮功 已为各界共识(多图) 2007/11/11 (16,360次)
中青报冰点周刊前主编李大同接受大纪元采访(图) 2007/11/8 (18,589次)
十七大之后的潜流 2007/11/7 (33,626次)
汪兆钧公开信反响强烈 大陆作家教授记者高官发声(录音) 2007/11/7 (18,492次)
访卢雪松(3):医治社会沉屙从停止迫害法轮功开始 2007/11/6 (19,628次)
又一封致胡温公开信 安徽企业家为法轮功呼吁 2007/11/6 (18,583次)
重重危机结系一因 江家帮是中国前进的真正障碍 2007/11/6 (20,122次)
访卢雪松(2):民间力量是汪义举主要动力(图) 2007/11/5 (20,288次)
访卢雪松(1):超越恐惧 汪信直击要害(图) 2007/11/5 (19,688次)
没商量!610是死亡职位 强奸就切下阴茎 2007/11/11 (43,118次)
昨见江梳头!西班牙国王今斥查韦斯闭嘴(多图) 2007/11/11 (39,709次)
一张让中国人五味俱全的照片(图) 2007/11/11 (38,008次)
欺负到家了!中共不收拾不行(图) 2007/11/11 (33,517次)
咋整!刘淇这小子逼供世界(多图) 2007/11/10 (38,925次)
彭丽媛在俄罗斯给江曾定调儿(图) 2007/11/9 (38,609次)
五次评议!政治局给陈良宇的量刑结果(图) 2007/11/9 (42,203次)
张高丽口出狂言 戴相龙腿肚子转筋(多图) 2007/11/8 (45,266次)
温出访 江曾在俄制造新事端(图) 2007/11/8 (34,149次)

六万干部外逃 两年侵吞万亿资金(多图) 2007/11/8 (37,192次)
温家宝首次亲口回击曾庆红(多图) 2007/11/7 (44,227次)
想让这小乖乖死可不那么容易(多图) 2007/11/7 (33,785次)
布什否决权遭否决的启示(图) 2007/11/7 (29,061次)
受江曾指使!TVBS给温家宝夫人造谣(多图) 2007/11/6 (46,849次)
注意!中石油"海归"杀中国股民(多图) 2007/11/5 (34,327次)
中共即将解体 大陆经济决不崩溃(多图) 2007/11/4 (37,209次)
江评价邢质斌和李瑞英(多图) 2007/11/4 (68,381次)
曾庆红现在正忙于打掉这既定目标(图) 2007/11/3 (39,274次)
吓破胆──阮瞻遇真鬼 2007/11/2 (32,400次)
一位太子党:这歌曲"藏字石"实在太美 (MTV)(图) 2007/11/2 (47,117次)
民调显示美国发生人祸天灾悲剧的原因(图) 2007/11/1 (31,463次)
江绵恒肺癌复发已到晚期(多图) 2007/11/1 (52,886次)
别怕!新华网这新闻在安慰江(图) 2007/11/1 (34,220次)
彗星爆亮!人类将有特大灾难(多图) 2007/10/31 (45,976次)
胡温近来将有更大动作 2007/10/30 (49,805次)
新组织部长李源潮透露一个重要信息 2007/10/30 (45,645次)
仕途不算平坦的张文岳接李克强的班(图) 2007/10/29 (39,365次)
12级警告!美国人祸天灾经济萧条(多图) 2007/10/28 (37,107次)
中新网记者的这报导功力怎了得(多图) 2007/10/28 (41,044次)
江泽民怕俞正声入主上海的原因(图) 2007/10/28 (58,118次)
邳州牛书记十七大载誉归来(多图) 2007/10/28 (26,714次)
乱点鸳鸯谱!江西省委书记接任公安部长(图) 2007/10/27 (45,191次)
贺国强火烧屁股 江泽民夜梦惊魂(图) 2007/10/27 (44,970次)
习近平:我知道是谁提拔我的(图) 2007/10/26 (76,487次)
胡温,这俩官员该处理了(多图) 2007/10/26 (39,719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