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歌剧《秦始皇》被美国评论家痛斥
 
曹长青
 
2007年1月28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由中国名人张艺谋导演、谭顿作曲的大型歌剧《秦始皇》,去年底在纽约曼哈顿的大都会歌剧院推出后,目前正在美国公演。媒体报导说,该剧投资三百万美元。由于事先做了大手笔宣传,使九场主要演出的票基本售出。

歌剧《秦始皇》在美国上演到底是不是赚了钱,外人无法得知。但人们知道的是,这个歌剧没有赢得美国观众的心;尤其是美国评论界,可以说是恶评如潮,各大报几乎众口一词,批评这个剧。即使在商业效果上,这个剧赚了,但在实质效果上,这个剧则是大赔本。

近年因发行量飙升而成为全美第五大报的《纽约邮报》乐评家巴恩斯( Clive Barnes)的评论具有代表性,他说,歌剧《秦始皇》创造了很多第一: “大都会歌剧院首次让多明戈唱原创角色(以往都唱名剧);自 1940年来,首次有作曲者登台指挥自己的曲子;第一次有中国人演唱。但这也不是第一次大都会的首演令人失望了。 ”

首先,美国主要的乐评家都指出,歌剧《秦始皇》太冗长,令人昏昏欲睡。该剧长达3 小时20 分钟。在今天的快节奏时代,这个长度本身就是对人们耐力的一个考验。不要说这种情节缓慢、而且主要靠清唱的歌剧,即使节奏紧凑,情节惊险,可以动用很多特技手段的电影,一般长度也都不敢超过二个半小时。因此美国重要的音乐评论家菲利普.肯尼科特( Philip Kennicott)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评论说, “三个多小时的故事太长了”,歌剧开始的时候,人们对华丽的服装和异国情调的音乐还有些惊奇,但 “一会儿疲倦就会产生 ”。

《纽约时报》的古典音乐评论家安东尼.托马西尼( Anthony Tommasini)甚至不客气地说, “中场休息时间不算,整个歌剧竟然长达 3小时 20分。当歌剧的主角多明戈又开始沉闷的独唱时,你忍不住会想:拜托,不要再唱了! ”

当然,如果内容精彩,即使再长,人们也不会厌倦。可歌剧《秦始皇》的曲调不仅落俗套,而且被评论家批评为 “ 乏味”。主要是因为没有创新,是以往各种曲调的拼凑。上述《华盛顿邮报》乐评家肯尼科特毫不客气地指出,“谭盾想对抗传统歌剧,他无耻而又认真地把别人的最好作品拿来用”。《纽约时报》乐评家托马西尼则认为,谭盾的音乐令人失望,尤其是咏叹调及唱词不和谐。

很多评论家都指出,谭顿作曲的《秦始皇》,太多模仿意大利歌剧《杜兰朵》,《纽约时报》乐评家托马西尼说,歌剧《秦始皇》越是像《杜兰朵》的地方,越是乏味。

《纽约邮报》乐评家巴恩斯说,显然谭盾想融合东西方音乐,以多明戈的西方唱腔,加上锣、笙、古钟和北京京剧的哨笛。在这种怪诞、喜怒无常的乐曲气氛下,这是大胆的尝试,但是,这种“东西方音乐”从来没有完全融合。

美国另一家大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的乐评家史密斯(Tim Smith )评论说:虽然歌剧《秦始皇》虚张声势地做了很多商业宣传,但整体来看,这个剧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这位评论家委婉地说,这可能是英文没有翻译好,才出现这样的问题。

美国十大报之一的《波士顿环球报》乐评家艾克勒( Jeremy Eichler)不仅从歌剧的技术层面提出批评,更指出歌剧《秦始皇》回避了秦皇用杀戮建立帝国的基本史事。这位评论家说,歌剧《秦始皇》几乎没有表现这个残暴皇帝的武力杀戮,他的巨大野心。那种战争血腥,在舞台上根本没有体现;即使秦始皇强迫成千上万的人修筑长城,在舞台上也是抽像表现,用绳子把像砖石样子的一排城墙吊在舞台上,而且闪了一会,就消失了。

艾克勒还批评说,剧中的秦始皇女儿,根本不像二千年前的人物,而更像今天一个被父母娇惯的青少年,因为这个秦始皇的女儿居然对她父亲说:“皇帝,我的父亲,你把你的帝国放在了我的爱情之上。你曾经想过我是一个女人、我有自己的感情吗?不,我不会听你的!”艾克勒说,谭顿以前有过不少还不错的时刻,但没有出现在这个晚上。

《费城探询报》( Philadelphia Inquirer)的评论家斯特恩斯( David Patrick Stearns)则直率地指出,整部歌剧,没有任何曲子具有原创性,没有全然的西方歌剧的韵味,你感觉像被提起来,又扔下去,然后又被提起来。

美国发行量最大的严肃日报《华尔街日报》首席乐评家威尔森(Heidi Waleson )也认为,“这或许是一个出色的歌剧故事,但谭盾的作曲乏味僵化。剧中那些人物,也没有像剧本写的那样融为一体,而是各唱各的。 ”威尔森感叹说,“谭盾在美国受过广泛的西方音乐技巧训练,但还是不能避免模仿的缺陷。 ”"

威尔森还批评张艺谋说,“张先生的舞台导演是僵硬而不自然的。即使是最好的场景—— 那众多的合唱者,每一个都是全然的木讷—— 那堂皇的、异国情调的景观,就像它的整场歌剧,全都没有生命。”这位乐评家直率地指出:“我们被告知,这个剧要反映秦始皇探索更大的真理,而不是武力征服,但在剧中,根本没有这个内容。而且多明戈的演唱,也根本没让我们感觉到这点,即使他的西班牙口音,也没有使他更像一个中国皇帝。”

近年热衷秦始皇,拍了电影又来导歌剧的张艺谋,最得意的是大场面、华丽辉煌的舞台场景,用他对中国媒体的说法,歌剧《秦始皇》是一次“视觉飨宴”。而恰恰这一点,受到美国乐评家的痛斥。《费城探询报》乐评家斯特恩斯说,《秦始皇》的舞台摆设“很像一个圣诞节”,“你经常感觉,这是一个舞台大合唱( a staged cantata )。”他的结论是:这出歌剧虚张声势,没有内涵;事先宣传成一个大象,而实际上只生出一只老鼠。

《华尔街日报》乐评家威尔森对此更是同感,他的评论标题就是“谭盾的最新作品更像庆典欢闹,而非歌剧”。他说,那一百多名合唱者整齐划一地站在类似露天看台的装置上,身着华丽的、珠光宝气的礼服,齐声高唱……结果更像个游行庆典( Pageant),而不是歌剧。

美国最大的通讯社美联社的评论家斯坦伯格( Martin Steinberg)就歌剧《秦始皇》发表的评论标题,就是“炫目的瑕疵品”,说这部作品应该修改。他很幽默地总结说:“秦始皇期待他的大秦帝国能够传到一千代,但只有两代就死了。而歌剧《秦始皇》也就只能坚持这一季的演出吧。”

《华盛顿邮报》乐评家肯尼科特的结论,很可能代表了美国观众的心声,他说,“观众们可能会高兴听到有这么部新的歌剧,但很可能他们不会再来看第二遍。”

但在没有新闻自由的中国官方媒体上,歌剧《秦始皇》却被吹嘘成“巨大成功” 。报纸的标题就很有秦始皇般的气势,什么“张艺谋《秦始皇》驾临纽约”,“谭盾拥《秦始皇》今日纽约登基”。

张艺谋更自吹自擂:“《秦始皇》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文化产品打入美国主流文化阶层”;“展示中国艺术家的艺术水平”。谭盾对新华社说,“首演是一次成功”,是对西方歌剧的“挑战”。而在剧中扮演秦皇手下将军的田浩江更离谱,他说“《秦始皇》是一道绚丽的光芒,将成为世界经典作品。”可能是这位演员在舞台上跟随秦皇排练太久,结果成了“台”底之蛙。连那个西班牙裔的歌剧演唱家多明戈,也为扮演暴君而沾沾自喜,甚至不无谄媚地说,“我的收山之作是演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也算圆了我的一个东方文化之梦。”(梦呓?)

张艺谋和谭盾这样热衷秦始皇这个题材,不是没有原因。十年前香港回归,在中共的庆典上,谭盾就献曲,歌颂江泽民像秦始皇那样“收复”土地。而近年在官方越来越走红、几乎成了北京紫禁城“文化教头”的张艺谋,不仅正筹划为共产党歌功颂德的奥运会庆典,还在歌剧《秦始皇》公演前说,“我和谭盾有个大胆的想法,如果《秦始皇》成功,那么在 2008年奥运会前夕,我们想把它搬到中国长城实地演出。 ”《秦始皇》回到当年孟姜女哭不倒的长城那里演出,真是“地”至实归,在秦皇式专制的当今中国,还有血泪和尸骨堆砌的长城真布景下,演出杀戮、征服、帝国的绵延……这真是中国人的悲哀!

2007年1月24日于纽约


摘自《观察》



---------------------------------------------



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精彩简介
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演出精选及全球30城市售票
新唐人2007年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纽约场售票

 
分享:
 
人气:16,47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