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活人被送進火葬場 卡斯特羅高呼「中國萬歲」(多圖)
 
2006年2月26日發表
 

把尤國英氧氣拿掉,人還在動。
【人民報消息】《動向》雜誌2006年2月刊發表作者戴雨山的文章《慘絕人寰,罪在中共》,文章說,中共竊國集團利用農民當炮灰把政權奪到手中之後,又把農民打入十八層地獄。他們瘋狂斂財,瘋狂揮霍,慷慨向流氓國家輸血,卻無錢解決本國貧苦大衆的醫療問題。

* 活人被送進了火葬場

尤國英,一位從四川內江市永安鎮石板村來到浙江台州打工的四十六歲婦女。2005年10月24日,突發腦溢血,生命垂危,送台州醫院路橋分院搶救。入院三天花去一萬多元醫藥費,這是全家在臺州打工兩年的全部積蓄。因無力承擔鉅額治療費用,家人決定放棄對她的治療,10月27日辦理出院。但出院後出租屋的房東又忌諱「人死家中」而拒絕讓病人入住,走投無路之下,尤國英的親人,包括她的丈夫、女兒、女婿和兒子便決定將並未死亡的尤國英送進殯儀館,等待火化。(《新京報》)

把活人送去火化,而且送她去的人竟是她的至親的親人。這是怎樣的一出人間慘劇!是誰製造了這出殘酷、荒唐的人間慘劇?就是自稱是解放了中國人民的中國共產黨。

尤國英一家人在農村種田、養幾頭豬,一年下來收入不到一千元。不得已,2003年,尤國英跟隨丈夫魏德明來到浙江台州打工。魏德明來臺州後幫人分垃圾,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可以拿到二十元的錢。這點微薄的「工資」在魏的家鄉人看來,是一份「高報酬的好工作」了。於是,2003年底,魏的兒子、女兒和女婿也相繼從四川來到了這裏。一家人在臺州打工兩年,存下二萬元,其中一萬多元還清了老家造房子欠下的債,剩下一萬元左右的積蓄,如今早已分文不剩。

尤國英悲劇折射出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在共產黨殘暴統治下的深重苦難。2005年兩會期間,衛生部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有約百分之四十八點九的居民有病不就醫,百分之二十九點六應住院而不住院。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農村人口是在家死亡的。

「爲什麼不少農民最後都死在家裏?看不起病。」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奉化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說:「小病扛、大病拖,實在不行就往家裏抬,在農村這是許多農民無奈的選擇。」中共權貴分贓集團統治大陸幾十年以來,除了對農民實行盤剝、壓榨、奴役以外,從來不管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死活,中共幾乎剝奪了農民所有的生存條件。中共對教育的投入爲全世界倒數第一,早已騰笑國際;原來醫療的開支也是全世界倒數第二。

* 中共把農民逼上絕路


女兒魏珍幾次哭倒在丈夫懷裏。
幸虧殯儀館負責人蔣雲龍發現了尤國英仍然是活人,就立即報警把尤國英重新送回路橋分院。蔣雲龍對周圍的人說,大家伸出援手,救救她!他帶頭向尤國英家屬捐助了一千元。十分鐘內,大家便捐了三千三百八十元。

當晚,魏德明和他的女兒魏珍哭了一整夜。最終拍板把沒死的妻子送往殯儀館的魏德明二十多天來,沒有合過幾次眼。這位老實巴交的農民癱坐在草蓆上,只是一個勁兒地喃喃自語:「我對不住你,沒讓你過上一天好日子。」其實對不住尤國英的不是魏德明,是中共竊國集團。是中共竊國集團在利用農民當炮灰而篡奪國家政權之後,又背信棄義地把農民打入十八層地獄。

尤國英被重新送回醫院後,雖經多方捐助,現在尤國英的住院賬戶裏善款已超過六萬元,但悲劇並沒有結束。據醫院介紹,要保住尤國英的性命,醫療費用可能高達幾十萬元甚至更多,幾十萬對於尤國英一家人來說,意味着幾輩子的債務。按照目前一天二千元的治療費計算,社會捐助的六萬元也很快就會使用殆盡。尤國英仍將回到「無錢看病,回家等死」的窘境。「如果繼續替媽媽治病,我們肯定回不了老家了。」魏珍說,「而且,弟弟還要娶妻,自己還要生孩子,孩子還要讀書,萬一父親又生了病......」,魏珍不敢再往下想,擺在中國農民面前的真是一條絕路啊!

* 不顧人民死活 爲流氓國家輸血


在浙江台州打工的四川人尤國英沒錢治病,
被送進火葬場。
中國農民在2004年之前,除交了四十多年的「農業稅」外,還承受了剪刀差和各種各類的橫徵暴斂。據中國官方數字研究顯示,自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國家的GDP增長成了當局到處吹牛的本錢,但廣大人口尤其是九億農民根本享受不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民謠「買房子把你口袋掏空,上大學把你父母逼瘋,上醫院就是給你提前送終」 ,就是生動的寫照。尤國英的遭遇就是血淚的控訴。之所以如此,就是中共權貴集團一方面對國家資產肆無忌憚的瓜分,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和對人民財產的瘋狂掠奪;一方面又慷國家和人民之慨,在大買軍火以「提高執政能力」之外,又大搞金錢外交,用民脂民膏爲幾個流氓國家輸血,以壯苟延殘喘的聲勢。

例如中共黨魁2004年10月訪問古巴時因爲慷慨送了大批美元,以致把卡斯特羅感動得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並要坐輪椅到機場爲該黨魁送行。

一方面瘋狂斂聚,一方面瘋狂揮霍。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不顧人民的死活。


(圖片互聯網)

 
分享:
 
人氣:21,68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