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0%以上的化石能源儲量是煤炭
中國人更要問的,還是爲什麼上帝給了中國煤,而不是石油。中國的化石能源資源儲量中,90%以上是煤炭。就是因爲燒煤,東方日報指出,中國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了。據專家說,北京就空氣污染上正面臨三「C」問題:汽車(Car)、煤(Coal)和建築工地(Construction site)。北京上空厚厚的骯髒空氣和三「C」密不可分。
此外,中國能源的人均儲量爲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耕地是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而水資源是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如果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這本不應該成爲問題。但是,今天的世界已經不是這樣了。
從石油出口國轉爲進口大戶
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還是個石油出口國。但從90年代始,中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石油消費的上升。1993年,中國石油進口超過出口,成爲石油淨進口國。此後,原油進口逐年增加。
PFC能源諮詢公司資深主管羅傑爾斯認爲,中國原油需求的強勁增長可能是今後一段時期對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2002年,中國平均每天進口原油240萬桶。2003年,中國進口了6億7千萬桶原油。2004年,中國的進口量達7億3千萬桶。
中國的石油最終可採儲量較低,人均佔有量居世界第41位。分析人士認爲,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石油能源的供求缺口越來越大,導致中國日益依賴外國市場。
據美國能源部預測,中國2010年對外石油依存度爲50%,到2020年將上升到60%;而國際能源署預測的程度更高,分別爲65%和76%。石油對外依賴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應安全越可能具有不確定性和脆弱性。
爲爭取石油供應四面出擊也四面樹敵
不久前,《華盛頓郵報》發表了題爲「中國對蘇丹石油工業投入巨資」的報導,描述了中國石油公司在北非荒漠上鑽井採油的景象。報導強調指出,中國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在西方國家石油公司紛紛因蘇丹人權記錄而撤走的情況下擴大投資,充份顯示了北京急於在全球尋找石油、擴大供應渠道的緊迫心理。
但是,這種飢不擇食的方法是有代價的,並且這個代價恐怕不是北京能夠負擔或者願意負擔的。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在師生們的壓力下,本星期決定從「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PetroChina)撤出投資,以對中國的石油公司繼續跟蘇丹政府合作表示抵制。
爲了石油,中國和伊朗簽署了700億美元的石油交易,合作開發伊朗北部的一個油氣田;2002年8月,和澳大利亞西北殼牌石油公司簽訂140億美元的合同;2002年9月,與印度尼西亞國營石油公司簽署85億美元的合同,後與哥倫比亞簽訂了上億美元的和同,鋪設從委內瑞拉到哥倫比亞的輸油管道,以便委內瑞拉向中國出口原油。
爲了石油,中國也在四面樹敵。在北面,中國與俄國因爲石油管道問題不歡而散;在東面,中國與日本就東海大陸架上的石油紛爭,第二次甲午戰爭如箭在弦。這還給中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問題上的爭論增加了變數。在南面,圍繞南海石油,中國與菲律賓、越南、文萊等國衝突不斷。在西面,進入阿拉伯地區石油的努力也因美國的反恐策略和伊拉克策略受到阻礙。
四面出擊和四面樹敵的結果,給中國與世界能否所謂的「和平共處」留下了微妙的問號。美國PFC能源諮詢公司投資組合和商業發展部資深主管羅傑爾斯認爲,中國巨大的石油需求以及對外依存程度將加劇國際競爭,使中國的能源安全充滿變數。里根時期的智囊傑克-威勒先生說,民主國家之間從來沒有打過仗。但能源危機發生在中國這樣一個極權國家和世界民主國家之間時,世界的和平就是讓人們值得擔心的問題了。
資源耗費巨大
最關鍵的問題是,中國是以什麼方式在製造產品和消耗能源和資源。這就好比家裏有一個老舊的汽車,每加侖汽油只能跑5英里,而現在的新車都可以跑35英里。在中國,煤的使用量佔能源總用量的三分之二。
據加拿大艾爾伯它大學蔣文仁(譯名)教授的估計,中國創造每一美元國民生產毛額的能源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日本的七倍,比巴西及印尼的能源使用效率還低。 中國的鋼鐵廠單位產品耗煤量是日本或韓國的兩倍。只有5%的民用燃煤裝置符合國家最低節能標準。能源的浪費導致石油進口增加,從而對全球油價產生深遠影響。
物質消耗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鋼材消耗比發達國家高出10%到25%,污水回用率只有發達國家的25%。中國官方統計的國民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計算,排名世界第七,能源消耗卻排名世界第二。
環境污染和破壞嚴重
人民日報1月22號報導,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公佈的今年1月水質報告顯示,淮河,海河,遼河水質污染嚴重,與前期相比水質有所下降。新華網1月22號報導,在春節期間,河南省中牟縣一村莊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毀林事件,上千棵20年以上樹齡的防護林木被惡意砍伐。有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是現在任何一個國家謀求可持續性發展都要面臨的課題。
中國國務院決定於2007年搬遷首都鋼鐵集團公司,因爲首鋼的能源以燃煤爲主,每年排放一萬八千噸粉塵和其他污染物。
煤炭出現短缺危險
中國媒體警告說,中國急速的經濟正造成最重要的能源--煤炭出現短缺的危險,對全世界都可能產生影響。該刊指出,煤炭短缺可能對全球造成衝擊,由於國內的需求日益增加,可能會迫使政府減少出口配額,繼而導致全球煤炭價格上揚。
在這樣低效率、高污染的生產狀況下,中國大陸今年需煤量二十一噸,以正常產量估算至少不足四億噸,因煤礦事故頻傳,中央單位下達全面安檢與不得率然開工的指令後,近期煤產量更加銳減。專家指出,煤炭供應緊張會是一段時間內的經濟生活常態。
中國官方資料顯示,二零零三年以來全球的煤年產量約五十億噸,中國佔百分之三十五,換算即約十七億噸,而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預測今年大陸煤炭總需求量二十一億噸,至二零一零年將多達二十五億噸,嚴重短缺問題已明顯浮現。
中華工商時報引述專家說,煤炭是大陸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未來幾十年內仍是大陸的主要能源,以煤炭爲主的能源結構勢難改變。
最近以來,國際能源投資者正在從中國撤出,他們顯然嗅到了什麼東西。也因此,中國計劃在十五年內興建約四十座核電機組,將核能發電裝機容量增加到三千六百萬千瓦至四千萬千瓦。
問題在於如何利用煤或石油
所以,中國的問題還不是爲什麼上帝給了我們這麼多煤而不是很多更搶手、更方便的石油,而是我們怎麼樣在利用這些煤或石油。如果我們繼續在低水平上利用這些煤炭,這不但會使我們的生活環境繼續惡化,還危及全球的生態環境。如果世界是一個村子,一架老牛破車在過度地浪費世界資源,還把自家的後院弄得又髒又亂,我們可真應該爲這架牛車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