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改变中国的第四种力量
 
章天亮
【人民报消息】我们过去在谈到中共的暴政时常常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想我们今天来到这里的人已经能够感到春天的气息了。

中共的暴行罄竹难书,八千万条被中共残害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背后都是刻骨铭心的惨痛故事;还有那上亿被拆散的家庭。实际上,早在中共建政之前,斯大林已经在他的集体农庄中饿死了几百万人,已经在肃反中屠杀了上千万人,已经让全世界看到了共产党的谎言。从那个时候起,在自由社会的眼中,共产党就与邪恶画上了等号。而中共作为苏共的亲生儿子,如果硬要找出和苏共不同之处,那就是中共将中国历代积累的权谋、酷刑、整人的方法、勾心斗角等等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因此,中国共产党自建政以后,就面临着自由社会的封堵。

许许多多的战争都是意识形态之争。为了消灭共产党,人们在上个世纪见证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也见证了古巴导弹危机。一直到冷战以前,哪一个共产国家是被外在的暴力推翻的呢?对中共来说,外在的军事力量没有改变中共。

冷战之后,共产国家出于解决自身经济危机的考虑,渐渐走上改革之路,结果造成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共产阵营几乎一夜之间丢掉大半壁江山。而中共从中吸取的教训就是绝不能进行政治改革。无论国内国外存在多大的政治压力,也绝不能开放党禁、报禁、言论自由。“六四”以及之后对于各种民主力量的镇压说明,对中共来说,外在的政治压力也未能改变中共。

“六四”之后,中共开始在经济领域搞开放。蜂拥而来的西方投资者和政客开始说,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能让中国走上民主。事实证明,数千亿美元的投资不但没有改变中共,反而是中共改变了世界。今天,中共伪装得更加隐蔽和狡猾,拿着西方的投资把他们的意识形态向自由社会输出,对西方的政客、媒体、公司和智囊团进行收买。中共没有近朱者赤,西方反而近墨者黑了。对中共来说,巨额的投资养肥了这个世界上拥有数量最多的军队的政党,也让中共更有资金包装自己。对中共来说,经济力量也没有改变它。

迄今为止,西方对于中共从军事、政治和经济三个层面努力尽管对中共形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但我们看到中共并没有因此解体,反而更加邪变,也更有力量和西方对抗。

今天,我们看到的退党大潮,是从中国内部民间对中共的回应。我对于这种回应是如此有信心,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种回应来自于对中共的系统的理论性的批判,也就是《九评共产党》彻底揭露了中共的邪恶,把中共的起家史、杀人历史、邪教本质和流氓本性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民众对于中共的认识,已经不再是局限在自身受到的迫害和自己身边的事情,而是对中共的邪恶既从历史的纵向认识,也有对同一时代的横向认识。民众也认识到中共是不可改良的,他们欠下的血债太多了,因此这就是一种放弃幻想后的彻底的回应;第二、这种回应是一种内在的回应,它不仅仅来自中国内部甚至中共内部,更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因此这种回应就是形而上的回应——即精神层面的回应。《九评》号召通过内省的方式摆脱中共。每一个中共统治下的人都负担了道义上的原罪,是因为我们的妥协、懦弱成全了中共的暴行。九评走出了民族反思和忏悔的第一步。从退党大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道德觉醒的力量。

大家看到,现在退党退团的人数越来越多,每天以上万的速度在增长,这个速度一定会越来越快,因为越多的人退出中共,就越能破掉中共为我们精心布下的恐怖之场。当人对中共不再恐惧的时候,也就是中共终结的时候。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退出中共的大潮,已经把中共的大坝冲出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必然 会越来越大,直到中共土崩瓦解。

虽然我用了土崩瓦解这个词,但是这种解体并不可怕,反而是最平稳最和平的解体。一个庞大体系的崩溃常常是爆炸式的,它内部积累的能量会释放出去,余波也会伤到周围的人或国家。而退党带来的中共崩溃,却是内陷式的。它把中共从内部化掉了,溶解了,很大一部分能量、很大一部分危机也因此得以溶解。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条出路。

我们都知道,当九评出现后,人们的选择变得非常简单,或者和中共这个屠杀了八千万人的邪教站在一起,或者抛弃中共,已经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而声明退党的人,就迈出了良知复苏的第一步。

现在西方国家还没有对九评和退党给与足够的重视。但是,无论他们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中共的解体也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当年纽伦堡审判的时候,面对纳粹的暴行,人们说“never again”。然而在今天, 当我们面对邪恶的中共时,趁着现在中共尚未灭亡,我们如何做却决定着我们在将来如何面对我们的良知和我们的子孙。

外在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并没有摧毁中共,今天我们看到精神的力量正在解体中共。这是我想提醒所有人注意的——改变中国的第四种力量。

前东欧共产主义国家解体的时候,有一种稍微夸张的统计数字。波兰推翻共产党花了10年的时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个星期,捷克用了10 天,而罗马尼亚只用了10个小时。中共还能支撑多久,退党大潮已经在回答这个问题,是随时,随时都有可能在下一个10分钟解体。

(在美国国会山退党集会上的演讲)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中国经济的输血与出血 (图) 2005/3/23 (19,273次)
原北京医务人员见证六四开花子弹屠杀(多图) 2005/3/22 (20,092次)
中共崩盘在即 新中国将来临(图) 2005/3/22 (19,843次)
台湾应扮良知灯塔 照亮中国黑暗(图) 2005/3/22 (15,223次)
唰,布条签满!声援对岸退党 台湾民众吓坏中共(图) 2005/3/22 (17,629次)
悉尼第7场九评 多国专家学者云集 座无虚席 (多图) 2005/3/22 (16,979次)
《九评》简短感言:论共产党是动乱之源 2005/3/22 (15,144次)
退党来得太突然了,难以置信? 2005/3/22 (17,689次)
四十万退党 每5秒一声明 突破百万指日可待 (图) 2005/3/21 (16,483次)
每日更新:突破网络封锁工具一览 2005/1/15 (332,198次)
别国哀悼中共狂欢 江的印尼别墅安在否(多图) 2004/12/31 (59,594次)
“刮骨疗毒” ?先把这几个“毒”刮给咱看看! 2004/12/28 (29,627次)
三个死里逃生和死罪难免的真实故事 2004/12/13 (31,011次)
《九评》震撼中南海 胡锦涛发表绝密讲话 2004/12/10 (22,157次)
一个大不幸的消息从阿富汗传到北京(图) 2004/12/7 (28,531次)
一说一个准儿!政治学习时听到的小道消息 2004/12/5 (21,025次)
千古罪人 万恶之首 2004/12/5 (29,340次)
如果中共垮台,谁来领导中国? 2004/12/2 (29,327次)

一个中共决不解密的密闻:毛泽东行宫的故事 2004/12/1 (68,160次)
一张令你跌跟头的图片!真不知新华网是谁这么恶作剧(多图) 2004/11/18 (43,226次)
江泽民有一私生子(多图) 2004/11/4 (74,145次)
升官秘诀!江给李先念送生日蛋糕 郭伯雄为江午睡站岗(图) 2004/11/3 (63,182次)
敢当众向江撒娇的女人 国庆公然向胡锦涛撒泼(多图) 2004/10/1 (53,177次)
上海帮又遭一击!号称世界第一高楼硬停工(多图) 2004/9/28 (41,124次)
120万高干家属境外定居 中共在太平间里化妆(图) 2004/9/22 (43,487次)
江给胡与普京制造摩擦 中央震怒高调处理(图) 2004/9/15 (27,842次)
张艺谋大叫自己是“催奔儿”江才是主谋(多图) 2004/9/15 (31,523次)
江惊呼小看温家宝 各省头儿进京威胁江家帮(多图) 2004/9/13 (48,060次)
政协主席出访忙坏李肇星 贾庆林西班牙见国王闹笑儿(图) 2004/9/8 (36,867次)
昨天最后一忍!小胡这一拳出手漂亮 老江晕菜(多图) 2004/8/31 (50,753次)
江栽在上海!三个胡锦涛和一个江泽民(图) 2004/8/31 (47,591次)
高层小道!江临时取消广安作秀 中央决定把核心捧下台(多图) 2004/8/22 (46,964次)
当众委屈宋祖英!一张老江漂白自己的图片(图) 2004/8/21 (102,577次)
瞬间感悟:阳刚之美 2004/8/16 (15,485次)
玩过了火!越来越刺向自己的江氏民族主义(多图) 2004/8/13 (29,154次)
胡温因势利导占上风 江家帮几次较量势渐弱(多图) 2004/8/12 (41,973次)
受赵燕索赔案刺激 动北京麦当劳店的脑筋(图) 2004/8/7 (25,377次)
胡真急了!疾呼江家帮再搅局中共彻底没戏(图) 2004/7/22 (42,497次)
怕暗杀冒充小胡!新华网揭江泽民面临大洗牌(图) 2004/7/21 (28,543次)
江过继三个“亲儿” 陆军成了后娘养的(图) 2004/7/21 (23,907次)
为裸而裸!“十面埋伏”上映后观众骂声一片(多图) 2004/7/19 (41,814次)
镇不住了!江泽民奔波于济南军区与武汉军区之间(多图) 2004/7/14 (37,534次)
江泽民和沈阳军区关系紧张(图) 2004/7/12 (35,765次)
新华网一则小消息透露中央在掐架(多图) 2004/7/12 (26,600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