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美國之音記者許波報導) 國際金融評級機構賦予中國正面的主權信用評級,但是同時警告說,過去幾年中國信貸高速增長可能導致更多的壞賬,從而增加財政風險。

國際金融評定機構「惠譽國際評級」亞太地區主權信用評級組的高級主管布利恩·卡爾頓說,中國銀行系統近年來大規模發放貸款,已經超出了銀行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因此,這位專家警告說,即使目前中國限制貸款規模獲得成功,經濟實現了軟著陸,過去幾年銀行信貸的高速增長也有可能導致更多的壞賬產生。

*賦予中國主權信用正面評級*

惠譽國際評級把中國長期外幣的風險評級定爲A減,本地貨幣的評級定爲A,並分別給予正面和穩定的前景預測。卡爾頓表示,中國目前的主權信用評級對於一個人均產值僅爲一千美元左右的國家而言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外債水平不高以及中國政府近來實行宏觀調控的努力。

但是他認爲,儘管中國的經濟調控正在有秩序地進行,然而宏觀經濟前景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是很大的。卡爾頓說,自從2002年初開始,中國信貸增長的幅度就超過了其長期趨勢率的五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有一點五萬億人民幣的貸款是超出趨勢率之外的,有變成不良貸款的危險。

*幾年後銀行壞帳會大量增加*

這些風險貸款相當於2001年底以來貸款總額的百分之三十。根據這些事實,卡爾頓預測,即使中國經濟實現了軟著陸,今後幾年銀行仍然可能增加大量壞賬。

美國匹茨堡大學經濟學教授裏查德·胡利同意惠譽國際評級對中國信貸前景的評論,他在接受本臺訪時說,中國銀行系統在政府政策的授意下過量發放貸款,使得相當一部分貸款成爲可能無法回收的壞賬。

他說:「這意味著中國銀行系統資產的處境比它的外表還要脆弱,因爲這些風險貸款都屬於銀行資產的一部分。現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導致惠譽國際評級擔心會有更多的風險貸款變成壞賬。這將進一步削弱中國銀行資產的結構。」

惠譽國際評級亞太地區主權信用評級組的高級主管卡爾頓說,隨著中國政府下令嚴格控制貸款規模和經濟增長速度,目前受到至少二千億美元壞賬困擾的中國銀行系統會發現有更多的不良貸款出現。

美國國會研究中心亞洲部主任迪克·南託說:「中國不良貸款的數量和其他國家相比要大得多,唯一不同的是中國政府願意通過調動居民的鉅額儲蓄來支撐這些壞賬。但是一旦中國銀行系統走入純商業化的軌道,這些壞賬的問題就會變得非常突出,要比過去十五年來一直在處理壞賬問題的日本大得多。」

*貸款規模過大政策性貸款多*

在分析導致不良貸款的原因時,專家指出,除了貸款規模過大導致經濟過熱的因素以外,政府的大量政策性貸款在這方面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國會研究中心亞洲部主任南託認爲,貸款背後的國家政策的考量使銀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他說:「令人擔心的是,國家指令銀行系統向某些公司,尤其是國有企業貸款,以遏制失業率上升,這就使這些貸款成爲一種直接的補貼,可能永遠不會有收回的可能性。」

南託贊同惠譽國際評級的看法,認爲中國的企業還沒有充份市場化,仍然過份依賴銀行的直接貸款,而很少靠商業性手段,例如股票和證券來籌集資金。

中國目前正在全力採取措施爲經濟降溫,在避免提高利率的同時,中國政府採取了多種行政措施來遏制經濟增長過快,如限制對過熱的投資領域進行貸款等等。這些措施雖然有利於制止銀行壞賬的進一步出現,但是惠譽國際評級的專家指出,這已經太晚了,預計今後幾年銀行系統將出現一個壞賬的高峯時期。

美國國會研究中心亞洲部主任南託認爲,目前限制貸款規模,從而限制經濟發展速度也可能使某些貸款的回收更加困難。

他說:「如果經濟快速發展,許多若是在其他國家早就成爲壞賬的貸款在中國卻還能維持,因爲經濟還在擴張,企業還能獲利。可是一旦經濟放緩,企業盈利下降,償還貸款就成爲企業極其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