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
鷸蚌相爭 誰人得利?(圖)
負責處理槍擊案的臺南地檢署檢察官王森榮已公開表示,從人證物證與專業角度,已排除受害者自導自演的可能性。 理智分析 辨清陰謀 其實,只要冷靜分析一下便可知道,這樣的槍擊案不可能是苦肉計、理由簡單:
二,苦肉計意思是摶同情票,若要同情分爲何要分別槍擊兩人,只需要擊中一人便可,而且,既是苦肉計刻意安排,爲何不扮些痛苦表情,最起碼多留院幾天,又或暫不宣佈傷勢,多取點同情分?相反,陳呂下午遭到槍擊,當晚已發表電視錄影談話,表明沒有大礙,呼籲全民冷靜。向民衆說沒有事了,羣衆冷靜了,豈不是和苦肉計的要求相反嗎? 三,這次選舉相方票數本來就很接近,在不是絕對會輸的情況下,何比這樣冒險呢? 四,即使要使用這樣的下策「苦肉計」,也不可能向參選者的肚皮開槍吧,打一下腳部、手部便可以了,假若打死了還算苦肉計嗎?這是什麼樣的苦肉計? 陳水扁和呂秀蓮19日下午遭槍擊,晚上離院後就傳出陰謀論。但隨著這一星期出現的許多不同方面的人、物等證據,已再次證明苦肉計的想法是站不著腳的,不理智與及不服氣的情緒正好被那些提出「疑點」者所利用,這才是幕後策劃者所需要的,這才是真正的陰謀。
陳呂槍擊案翌日,奇美醫學中心特地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證實陳水扁和呂秀蓮的槍擊事實,當時從院長詹啓賢、副院長李浩銑、急診部主任林宏榮、護理部主任許素珍等相關人等全都到場。 院長詹啓賢在回答記者問題時指出,舍鄰近成大醫院直赴奇美醫學中心就診,原因是奇美醫學中心是臺南地區設備最完善的醫院,也是總統府祥泰專案的指定醫院,元首受傷自然要送到奇美醫學中心,詹啓賢也說,事發時,他正在理髮,剛理到一半,就趕到現場。他反問說,如果他事先知道此事,怎會跑去理髮? 至於篡改病歷傳言,副院長李浩銑表示,陳水扁腹部有尖銳的傷口,且有燒灼的痕跡,的確是槍傷的傷口,他稱當時接到電話通知趕去急診部,看到陳水扁躺在病床,敞開上衣,露出腹部傷口,當時在場有多位醫師及護士。詹啓賢強調,篡改病歷是違法的,既沒有外人看到病歷,怎麼會知道病歷被篡改。 陳呂被槍擊之後立刻提出一系列「疑點」的臺灣立委陳文茜,至今卻沒向公衆解釋她所提出的幾個無中生有的「疑點」從何而來,特別是她指有護士檢舉,在槍擊案當天有國安人員到過,另外,又說有醫師檢舉,奇美的就醫紀錄遭到竄改,既然這樣,那個護士和醫師爲何不出來作證? 最近,互聯網上流傳許多「驚爆內幕」的傳言及疑點圖像,大多以「退役情治人員」、「警方」、「國安局人員」、「醫生護士」等名義發出,但多爲匿名而作,且來源不明。 科學鑑證辨出真僞 從科學鑑證方面看,臺灣刑事局鑑識科人員經從彈道重建,以及彈頭、彈殼等相關跡證鑑定,判斷出兇手持用改造槍枝擊發改造子彈,槍擊陳水扁、呂秀蓮成傷,且兇手由吉普車右前方射擊一發,貫穿擋風玻璃,擊中呂秀蓮副總統右膝蓋,另一發于吉普車右側射擊,擊中陳水扁總統腹部。 刑事局鑑識科表示,經鑑證吉普車擋風玻璃的疑似彈孔,發現彈孔呈橢圓形狀,長約一點六公分、寬約零點八公分,判定子彈爲斜射貫穿擋風玻璃(若正面射入則呈正同心圓彈孔);而彈孔側剖面,呈漸大的火山錐狀,較大的一端在擋風玻璃內側,符合由外往內射的彈道特性。 鑑識人員從呂秀蓮副總統右膝蓋傷口相對高度,以「物理投射法」重建可能彈道,發現擋風玻璃彈孔、傷口兩個定點連線,成一直線,研判射擊方向由車右前方的角度射入,貫穿擋風玻璃,剛好穿過前座司機與侍衛長之間的空隙,最後擊中呂秀蓮副總統右膝蓋,彈頭落於呂秀蓮副總統座位下方。 另外經法醫室分析證實,呂秀蓮副總統護膝內面沾染血跡的DNA,和銅彈頭上的生物DNA型別相符;至於沾附彈頭上的纖維微物,經分析爲玻璃碎片,且與吉普車上擋風玻璃的組成元素相似。而另一顆彈頭上的血跡DNA,與陳水扁總統內衣上所留的血液DNA型別相符。 全民普選 中共最怕 今次臺灣選情雖然爭議激烈,但隨著時間,一些事情已開始清晰,現在只剩下重新點票一事,至於重點後誰勝誰負,已是另一個故事。 最近這十幾年,臺灣最大的變化就是走向民主,特別是上一屆總統大選,真正實現了政黨輪替,一直以來,中共刻意宣傳「民主不合國情」無非就是一個字,怕。 中國福建的大規模軍事調動已持續半個多月,若然臺灣選舉持續爭議,最終被挑釁至藍、綠兩大陣營發生衝突,以至暴亂,對誰最有利?中共近日報道臺灣選舉,一味強調臺灣選舉的不理性爭議和疑雲重重,但最新的發現的人證、物證卻刻意隱瞞,居心何在? 最近,《亞洲華爾街日報》表示,臺灣大選說明爭取獨立的情緒愈來愈大,加上香港的民主萌芽,令北京處於被動,難以阻擋。北京之所以對臺港堅持強硬立場,是因爲擔心臺港民主化影響中國大陸。 現在,臺灣雖然未有任何暴亂,但一些港共已乘機藉故推說,香港不適宜普選特首,大家回頭想想,開這一槍,即使擊不了臺灣,也可擊倒香港。 到底誰是真兇? | ||
| ||
| ||
相關文章: |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