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報導,一百多萬名香港人星期天參加了投票,投票率達44%,數多年來最高,凸顯香港市民的參政熱情。據美國之音報導,一份調查顯示,投票選民中有8成以上的人希望港人擁有普選權。英國經濟學家雜誌認爲,區議會選舉的結果讓中國政府不得不面對港人不斷升高的民主呼聲。
中共紅人曾鈺成請辭
作爲中共外圍組織的民建聯,在今屆區議會選舉中派出206人蔘選,只有64人當選,當選率只有約3成,較上屆大幅減少。民建聯有幾位立法會的老將輸在民主派新手手裏。「民建聯」主席曾鈺成在接受香港電臺採訪時形容,民建聯在這次選舉的成績是該黨參選以來最重大的挫敗。曾鈺成已宣佈請辭,民建聯預定下週集會檢討選舉結果及曾鈺成的去留。
曾鈺成在檢討失利原因時表示,這與候選人的工作和質素無關,問題出於民建聯本身,又指這是政治問題。他認爲,這次選舉結果是七一遊行的餘波,反映了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施政的不滿,而民建聯在某種程度上成爲港府施政不利的犧牲品。
曾鈺成香港大學畢業,中共治港紅人。97香港政權交接之際,在香港電視一次公開辯論會上,香港一些媒體人當面詢問他是否是中共在香港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曾鈺成閃爍迴避。
北京挺港措施不起作用
這次選舉前,雖然選舉的氣勢並不濃厚,民主派和親北京派都在暗暗角力,特別是中共利用在香港直接和間接控制的媒體對民主派候選人抹黑。 北京對這次民主派大贏、民建聯慘敗的結果,頗感不快。
今年七一大遊行之後,北京政府推出了一連串的挺港措施,其中包括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自由行,以及開放人民幣業務等,想藉此減輕港人對特首和政府的不滿,支持和培植親北京勢力。 這次選舉結果證明北京的挺港措施並沒有起到作用。
美聯社和法新社24日都發表了題爲『香港選民懲罰親北京政黨』的文章,認爲民建聯的失敗與其強烈支持23條立法有關。蘋果日報25日社論的題目爲『誰背棄人民 誰就被人民唾棄』。
南華早報25日的社論也認爲,北京希望七一50萬人上街遊行只是已經過去了的一次孤立事件,等到香港經濟好轉後,港人自然會忘記過去。但是該報說,選舉結果應該讓董建華政府意識到,僅僅搞好經濟是不夠的。南華早報認爲,七一大遊行和此次區議會選舉標誌著港人在政治上正在走向成熟。
中國政論家凌鋒認爲,這次投票率44.06%,較上屆1999年大升8.24%,也是歷屆的最高投票率,表明原來並不關心地區事務的中產階級也參與投票。表明作爲七一遊行主力的中產階級對董建華政府在遊行後的表現仍然不滿。他認爲,民主派這次選舉的勝利,對董建華是一大打擊。
董建華掌握1/3委任議席 民主派勝利可能被抵銷
區議會爲香港地方議會,處理地區事務,注重民生問題,分爲18區總共529席。英國撤離香港前夕,全部區議員直選。到了97年以後,只有400席由地方直選產生,102席由政府委任,其餘27席爲保留給鄉議會的特定議席。 董建華手裏掌握了三分之一的委任議席。
政論家凌峯說,如果董建華繼續委任三分之一區議員的話,民主派這一勝利很容易被抵銷。凌峯說:「97以前的區議員完全是直接選舉的,但是97迴歸之後,特首董建華不經選舉、委任了區議員中的三分之一,所以這一次表面上民主派勝利,但是董建華再把三分之一席位委任下去的話,等於把民主派的勝利可以全部抵銷掉了。如果董建華如果有改革的決心就應該把委任的席位消除。但是我想,這樣的勝利使他可能更不敢消除委任議席。北京也會支持他不要取消委任議席。」
部份民主黨成員25日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取消區議會委任議席,增加區議會職能,加強議會督導行政角色及全面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香港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表示要諮詢法律意見,拒絕就特首會否委任少於102個區議會名額作回應。
媒體分析選舉結果的影響
對這次選舉結果的影響,香港明報認爲,北京最大的擔憂是,董建華政府如今已是一個弱勢政府,假如民主派挾著此次選舉聲勢,再在明年立法會選舉中佔據主導地位,特區政府能否維持行政主導政體,也將成疑。
北京也擔心香港選舉對大陸可能產生的影響。法新社的報導說,香港向更大的民主每邁進一步都會對北京造成威脅。例如,大量從內地前往香港旅遊的人將會被那裏的自由所震動,進而會在國內提出同樣的要求。 香港人權和民運信息中心負責人盧四清對法新社說,這次選舉的結果很重要。中國政府應當關注這些變化,在中國推動政治改革,否則人們會問,爲什麼香港人可以有政治改革,而我們卻不能夠有?
紐約時報報導則擔心,選舉結果可能使北京對港人採取更多限制措施。 不過,中國人權執行主任譚競嫦認爲,七一大遊行也許會使北京領導人得到一些教訓,那就是試圖控制越嚴,結果卻是動員了越多的民衆。
譚競嫦說,北京政府如果有政治智慧的話,應該看到試圖控制得更嚴,會有更多民衆走上街頭。香港市民已經動員起來,他們不會忍受被控制。譚競嫦還說,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香港得到得到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
許多媒體和分析人士都關注明年9月將舉行的特區立法會選舉結果、以及將於2007年舉行的特首選舉是否可以通過普選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