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經濟成長的玄機
 
2003年1月2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今天刊登了臺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的文章「中國經濟成長有玄機」。文章道,自從1978年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曆經二十年的快速經濟成長。1989年因六四天安門事件延宕,不久成長就重新上路;1997的亞洲金融風暴,中國仍然表現「亮麗」,併成爲一枝獨秀。到過中國,看過上海、廣東建設的外國人,受到中國行政優待的外商,可能深信中國經濟就要成爲超強。而貿易的蓬勃發展,包括多項產品已在世界舉足輕重,的確也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這「金玉其外」的表相,實已「敗絮其中」。這裏從「經濟成長」這個項目,分析它成長的虛假(本期),以及成長的災難(下期)。

*世界奇葩?

2001年,幾個亞洲新興工業國家相繼跌倒,經濟負成長,失業率高攀,而中國仍然「七上八下」(意思是成長率在7%以上、8%以下)的一路長紅。國務院自認,未來十至十五年高成長大致可維持,2015年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將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可達歐盟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這樣,中國經濟真的是世界奇葩了嗎?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成長率雖然高於當前所有其他國家,但從歷史上看也不過爾爾。日本在五十年代與六十年代,都能維持在8%以上的經濟成長率;同一時期臺灣的經濟成長率高達10%,南韓也維持9%成長率長達三十年。而且,這些國家「當時」的平均每人所得,都高過「現在」的中國。

*八大矛盾

現任中國全國政協、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董輔?,去年八月在深圳舉辦的半山海景財經沙龍上,談到中國經濟的八大矛盾,包括:

1、經濟保持持續、穩定、高速成長,但商品價格連續下跌;

2、失業率也在上升;

3、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但城鄉貧困問題越嚴重;

4、銀行存款增加,企業卻資金短缺;

5、財政收入迅速增長,財政赤字也在增加,尤其是一些地方財政更是入不敷出;

6、部份沿海和城市異常繁榮,內陸許多地方差距越來越大;

7、水土資源越來越短缺,資源的浪費又極其嚴重;

8、經濟迅速成長,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未歇。

這些充滿矛盾的經濟指標,令許多國外的中國經濟專家懷疑成長率的真實性。匹茲堡大學教授Thomas Rawski認爲,中國的改革開放造成1978~1997年的高成長率,這似毋庸置疑(這點下期分析);但1998年以後就難以令人信服了。理由很簡單,像中國這樣落後而快速發展的國家,不可能一邊快速成長(1997~2000之間,GDP累計成長了24.7%),而同時期的能源使用量卻減少(負成長12.8%),民航客運量、公路貨運量、鐵路貨運量成長率都低於GDP成長率,而且物價下跌、失業率增加。

*假報浮誇

中國國家統計局計算這段期間的國民所得,也不敢直接使用各省彙報資料。更好笑的是,幾經調整公佈出來的各省成長率,以2001年爲例,除了雲南外,都高於全國值(全國值應該是各省的加權平均)!

統計局有鑑於地方的「假報浮誇風」,2001年五至十月進行一項調查,竟發現有62,000多件統計造假舞弊。臺商就曾接到江澤民政府爲了達到「2002年GDP保八」目標,而要求浮報出口額度的指令。

這段期間的中國經濟成長,其實是普遍受到質疑。根據Rawski的估計,中國經濟成長率在2001年不會超過4%,2000年不超過3%,1998~1999兩年甚至可能是負成長。

 
分享:
 
人氣:12,54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