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黃河出現罕見大範圍封河現象 封凍長度達1211公里 (圖)
 
2003年1月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今冬黃河凌情發展迅速,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大範圍封河現象。記者從黃河防總獲悉,截至1月2日,黃河封凍總長度達1211公里。

黃河流凌經過濟南洛口渡口


新華網1月2日報道,據黃河防總辦公室介紹,此次凌汛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入冬以來影響黃河流域的冷空氣比較頻繁,造成流域氣溫偏低。2002年11月7日,黃河內蒙古部分河段開始流凌,12月9日凌晨,鄂爾多斯河段出現封凍,12月28日,內蒙古720公里的河段全線封凍。

黃河山東段河口地區自2002年12月9日出現第一次封河,開凍之後於12月25日再度封河,目前封河從河口地區向上蔓延,直達山東菏澤段,長度212公里。


黃河流凌經過濟南洛口渡口


此外,寧夏河段、北幹流和三門峽庫區的部分河段也出現了封河現象。

新華網還在「新聞背景:黃河凌汛」題下報道說,黃河許多河段在冬季都要結冰封河,由於黃河流經的地理位置和緯度不一,特別是蘭州到內蒙古河口鎮、鄭州花園口到入海口兩個河段,流向都是自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即從南向偏北流動。冬季氣溫上暖下寒,封河自下而上,冰層下厚上薄。到了第二年春季,封河的冰層融化,由於氣溫是南高北低,開河自上而下。

當上遊開河融冰時,下游往往還處於封凍狀態,上游大量的冰、水擁向下游,形成較大的冰凌洪峯,極易在彎曲、狹窄河段卡冰結壩,壅高水位,造成凌汛災害。

據不完全統計,1882年至1938年的56年間,黃河下游有25年發生凌汛決口,上游寧夏至內蒙古河段在新中國成立前,平均每兩年就有一次損失較大的凌汛災害發生。

臺灣聯合報系記者張麗君上月報導,據多位預言家大膽預測,2008年臺灣會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統,並將扮演兩岸和平統一的關鍵角色,2013年兩岸將和平統一。但在未來十三年當中,大陸會發生黃河改道、長江氾濫和瘟疫大流行等天災地變。

 
分享:
 
人氣:17,70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