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寫道,首先,會議的神祕性有異常之處。通常北戴河開會有內部協商性質,很少見報。但今年不同,它面臨萬衆注目的高層權力換屆,而且按預定九月召開十六大的日程,至少要通告大會日期,因爲五年一度的黨大會歷來都要預先昭告天下以掀起愛黨熱潮。然而,新華社在閉會兩週後的八月二十五日才發佈十六大日期的新聞(甚至有人估計是在西方傳媒二十二日提前報導後才不得不發佈)。如果北戴河會議皆大歡喜,就絕無理由拖十四天之久才發此新聞。而新聞中提到「政治局全體會議」,卻又一字不提會議的時間地點,連「最近」之類詞句也免用,似乎蓄意不要公衆知道北戴河最近開了會。難言之隱,盡在其中。
其次,從媒體觀察可見會議出現意外。香港親共報刊可以參考的窗口不多,大公報的「馬玲專欄」是值得留意的一個,它通常不迴避熱門甚至敏感的話題,有一定的資訊可讀性。該欄一般維持每週兩篇,北戴河會議前夕,連發三篇談十六大,但從八月二日一篇談「江澤民領軍十三年」之後,到八月二十七日即官方公佈十六大會期後,才再寫一篇「從一大到十六大」,尤其是八月五日至廿一日,該欄無一篇文章見報,而這段時間正是北戴河會議及其後話時期,馬玲不可能不知情,想必遇到非常困擾的狀況,而無從命筆。
金鐘強調,香港出版的《亞洲週刊》被認爲是與上海幫保持信息管道的媒體,在江的去留問題上不違主旋律而較慎言,但在最新一期上,突然爲江全退造輿論,說去年江在山西梅林禪寺,接受法師一首程灝詩而頗有啓發,十六大可能全退,讓胡錦濤順利接班。這當然同此前左刊奉唱的「共產黨不能罵,江澤民不能下」的捧江民謠大異其趣。說明江退已是大勢所趨了。
形勢比人強。金鐘最後強調,本刊上期出版後,我曾徵求一些朋友的意見。一位北京不願透露姓名的政治家說,雖說一黨專政,但江現在已不可能如毛鄧一樣隨心所欲。最高層幾個人全退,江獨留,他們之間就沒有了妥協,就敢於出來頂。因此,恢復八大體制,改組中央軍委,可能是江的腹稿,但操作起來壓力會很大。我問他會效法袁世凱嗎?對方輕笑道:他還沒有資格做袁世凱!
這番意見,似乎爲政治局常委四比三否定江的留任作了註解。江目前是「志在千里」,但要一意孤行,實在麻煩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