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前不久爲《觀察》網站寫了一篇文章 --「香港的沉淪」,論香港拒絕人權活動家吳弘達入境,顯示出香港迴歸後,不過五年的時間,自由度已經出現嚴重傾斜。最近大陸的官方雜誌《中華兒女》,要控告替自己打抱不平的香港刊物《動向》,這件事的荒謬性引起了《動向》《爭鳴》兩家姐妹雜誌的讀者和作者的義憤,紛紛寫文章抗議。由於此事的發端者《中華兒女》,顯然有強硬的後臺,可以推測它應是中共官方,這成爲一件政府對香港新聞自由進行《殺雞儆猴》的先兆。我想先從「雞」的反應來切入問題。

根據我目前手邊所蒐集的不完全資料 ━ 香港的《明報》《文匯報》《星島日報》《大公報》 以及大陸的《中新社》對於將控告《動向》的報道來看,他們都清一色有個特點:隻字不提《中華兒女》的官方背景。據《動向》的說法,該雜誌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實際上是共青團中央)主辦的。如果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那麼等於是中國政府將控告香港一家雜誌。據筆者所知,香港的媒體對這件事的反應十分低調,簡直可以說是冷淡。怎麼雞脖子已經擱在刀下了,還不能引起「衆雞喧譁」?莫非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這事大有蹺蹊,非比尋常。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也還是 -(感謝上帝或老天爺)- 有它那帶著「殖民地烙印」的新聞法的。也就是說「新聞自由」是有所保障的。要給一家報刊雜誌掛上「誹謗罪」的彩,絕對是件難打的官司,無錢無勢,誰敢輕舉妄動?按《動向》四月份的報道, 該雜誌將「被停刊整頓」, 那麼被「惡意誹謗」而受到損失的應該是加害於雜誌的第三者 ━ 管理新聞媒體的中宣部。按照一般的邏輯: 一個惡漢強姦一名婦女,第三者路見不平而呼救,惡漢怒而棄婦人不顧,欲毆打路人,於是又引起更多的路人不平,大家羣起而攻之。現在這個故事有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版本:惡漢強暴婦人,一位書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婦人奪其刀,怒曰,他還沒佔到便宜,你窮嚷嚷什麼,須是壞了老孃的名聲。圍觀者皆默然無語,怕悍婦的刀落到自己頭上。

這個故事一點兒也不匪夷所思。常在報刊上讀到,大陸有女子被強暴或有人落水,圍觀者上百,大家抱著看馬戲不花錢的既興奮又悠然的態度,不見血流或屍體就不散,伸出援手的人是沒有的。如今這種東土之風,竟然已經刮到受過西風洗禮的香港,中華民族的民風果然所向披靡,十分強悍。如今才明白,小時候讀的歷史課本上總是寫著,中國文化如同大熔爐,(也就是柏楊所說的「醬缸」),任何蠻夷之邦一經接觸,都會被同化,誠哉,斯言。 把香港的媒體比作「雞」,似乎不敬,但是從中共欲拿《動向》開刀的景象來看,香港同行的軟弱態度實在令人不敢恭維。須知「雞」的命運無他 ━「待宰」二字而已。

話既然已經說到了「雞」的頭上,現在再說說「猴」。

曾經是「東方之珠」的香港,其魅力無他,外商的聖地,投資者的樂園是也。這個免稅的自由貿易港口,人工便宜,沒有繁文縟節的官僚主義,加之近二十多年的廉政公署的運作,使得中國人的社會鈔票大把流,卻沒有貪污腐敗的現象,這是數千年中國社會中絕無僅有的異象。這種繁榮昌盛所依靠的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輿論自由。小小一個香港,它那六百多萬人口竟然擁有幾十上百種的報刊雜誌,真是蔚爲奇觀,這才真是香港人的驕傲。

九七之後各方面都在轉向,教育,行政和司法領域的獨立性逐漸順著北京的風向轉,媒體的自律性更讓外商感到不安。據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的駐港記者Stefan Simons五月份引述CNN評論家 林和立(Willy Wo-Lap Lam)的說法,北京和香港根本用不著害怕異議分子和批評者的指指點點,因爲「香港實力雄厚的資本家和中共政權的利益一致」。推而演之,按林和立的邏輯,讓不安分子多鼓譟一下,反而點綴了香港活潑自由的氣氛。可惜江澤民和董建華的「肚量」不夠撐船。目前香港依然還是個自由貿易的國際港口,除了「愛國商人」,還有不少外資企業和「無祖國」的商人,這些人的嗅覺如同股市一樣,極爲敏銳。當他們感覺到香港的輿論和言論自由受到遏制時,就會跳離這條鐵達尼號。

「殺雞儆猴」的結果將是把猴子全嚇跑了,當外資開始撤時,中國的經濟也會受到極大的衝擊,至於這對臺灣的民心會有怎樣的震撼,那就更不言而喻了。

--轉自《觀察》http://observechina.net/